我國首座海上儲氣庫正式投產
“海底之氣”今冬為京津冀約350萬戶家庭送暖
我國首座海上儲氣庫正式投產
11月26日,南堡1號儲氣庫集注站工作人員開啟採氣出站總閥門。本報記者 王育民攝
11月26日,渤海唐山海域海風勁吹,波濤洶涌。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冀東油田”)南堡2號人工島地下3000多米處,一股充滿能量的氣流正蓄勢待發。
“接到通知,打開進站閥門!”13時,隨著採氣指令下達,南堡1-29氣庫4井採氣閥門打開,系統壓力緩緩上升,天然氣按照採氣流程順利進入生產裝置——這標志著我國首座海上儲氣庫正式投產。
站在島上極目遠眺,一條銀色鎧裝的注採集輸管道如蛟龍入海。“儲氣庫裡的天然氣就這樣潛入海底、穿行水下,最終並入國家管網‘大動脈’。”中石油冀東油田儲氣庫建設項目部(儲氣庫公司)黨委書記、經理張永東介紹,作為調峰保供用氣,這股“海底之氣”今冬將為京津冀約350萬戶家庭送暖。
儲氣庫作為天然氣供應鏈中的“緩沖器”和“調節器”,對於確保國家天然氣穩定、安全供應有重要意義。中石油冀東油田南堡1號儲氣庫設計有效庫容18.14億立方米,2021年開展先導試驗,2023年整體開工建設。
“我們今年又新建了集注總站和注採井場,並達到正式投產條件,與先導試驗階段相比,整體採氣能力提升近10倍。”張永東告訴記者,今年取暖季,預計可為京津冀地區輸送天然氣3.5億立方米。
據了解,作為我國首座海上儲氣庫,中石油冀東油田南堡1號儲氣庫為油氣藏改建而成,相較於地上新建儲氣設施,既節省勘探投資,又節約建設成本。
海底之氣,深藏數千米,如何保安全?“地質、井筒、地面設施‘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有效支撐了海上儲氣庫的安全運行。”中石油冀東油田儲氣庫建設項目部(儲氣庫公司)地面工程中心黨支部書記郝大勇說,項目建設前期,他們便認真評估了儲氣庫地質承受壓力的上限,並創建儲氣圈閉地質體四維地質力學模型,通過模擬各種地質災害的破壞力測算出儲氣庫的安全性和氣密性。
記者了解到,京津冀地區是國內調峰保供需求最大的區域。中石油冀東油田南堡1號儲氣庫南有兩座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北有中俄、永唐秦管道,東有正在建設的秦豐管線,天然氣運輸管網密集,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
根據計劃,中石油冀東油田已開展了5座油藏型儲氣庫研究,在建2座,未來將建設4個儲氣庫群15座儲氣庫,建成華北儲氣中心,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調峰保供能力將進一步提升。(記者湯潤青、王育民、師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