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西北歲月》熱播

信仰如光,照亮漫漫征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本報記者 任姍姍
2024年11月25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西北歲月》總導演董亞春(左)和總制片人王勇在工作中。
《西北歲月》片方供圖

39集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西北歲月》正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等多個平台熱播。觀眾在感動與崇敬中重溫崢嶸歲月,感悟信仰的光輝。

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西北歲月》首播當天收視率為2.904%,播出第二天收視率超過3%,開播以來在電視大屏累計收視4.62億戶次。

今天,我們為何重溫西北歲月?電視劇如何真實還原革命歷史和革命先輩的精神風范?在用影像打通時空隧道、與歷史人物對話的過程中,主創團隊經歷了哪些磨礪,又有哪些故事觸動心底?

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史

“電視劇《西北歲月》是一部以西北波瀾壯闊的革命史為時代背景,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生平經歷為主線的作品。全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傳播火種、開奠基業的斗爭歲月,描述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立足陝北,領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軌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沈學明說。

從1927年開篇到1952年結束,電視劇《西北歲月》描繪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之初4個歷史階段。陝甘寧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發布,照金精神是其中之一。

《西北歲月》總制片人王勇介紹,在認真研究西北革命史后,他們感到影視作品對這段歷史的挖掘和呈現還不充分,於是開始收集相關素材,在全國范圍內走訪專家,組建創作團隊。

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史,必須堅持正確黨史觀、正確歷史觀。黨史、軍史各方面專家深度參與創作,龍平平等11位知名編劇先后加入,主創團隊在反復討論、修改、完善中形成共識。“要把西北革命放在中國革命的宏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挖掘、去展示,‘兩點一存’奠基西北,是貫穿這部劇的歷史觀。”王勇說。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敘事在宏大的歷史脈絡與豐富的歷史細節中徐徐推進。“歷史教科書在劇中‘活’了起來”“填補了我的知識盲區”“每一集都好飽滿”……在社交平台上,許多觀眾這樣評價。

“西北革命歷史、陝甘紅色根據地和邊區建設史,一直沒有一部全景式的影視作品予以呈現。這部劇填補了這一空白,豐富了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內容,也攻克了在創作上的難關。”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

真切還原革命先輩的精神風范

信仰之光,照亮漫漫革命征程,也照進了今天。許多場景於細微之處見信仰、見理想、見胸懷、見風骨,穿越時空、直抵人心,讓觀眾“不由自主看哭”。“戰友情、父子情、夫妻情……《西北歲月》的每一段情節都令人感動!劇集質感好真實,一把就把我拉進那段歲月中。”社交平台上的這則點評獲得眾多點贊。打開視頻網站,“淚崩”也是彈幕留言中的高頻詞。

選題重大、內容厚重,愈加考驗作品的藝術品質和創作者的藝術功力。唯有思想性與藝術性水乳交融、交相輝映,才能真切還原革命先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風范。

“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遵從黨史、藝術再現,重溫西北大地上的烽火往事,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紀念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崢嶸歲月。我們以革命前輩的精神為感召,精心打磨每一場戲,拼盡全力拍好每一個鏡頭。”《西北歲月》總導演董亞春說。

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歷史現場,與革命先輩的浴血征程共鳴共情,要注重塑造人物與講述歷史的關系,避免作品見史不見人,避免人物被歷史事件所湮滅。董亞春認為,人物是歷史的見証者、參與者,“戲眼在主人公,但戲點要在每個階段、每個場景的重要人物上展現,盡可能讓每個人物都生動起來”。一部西北革命英雄譜就這樣展現在觀眾面前。400余個角色在劇中出場,其中有超過300名歷史人物。

“全劇一方面從宏觀上展現我們黨在西北這塊熱土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百折不撓的毅力﹔另一方面,以微觀敘事視角展示習仲勛從貧苦農家子弟成長為能夠肩負重任、主政一方的優秀領導干部的心路歷程,塑造了他對黨忠誠、堅守信念、深入群眾、不負人民的鮮活形象,進而深入揭示出全劇‘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主題,深化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內涵。”沈學明評價。

創作經得起觀眾和時間檢驗的作品

主創團隊說,從一開始,他們就堅定了“拿出一部好作品”的決心,希望傳遞的精神能量“留在觀眾的心裡,留在時間的長河裡”。

一系列數字,折射他們對好作品的理解與追求。

2017年開始,主創團隊著手搜集史料,劇本在開機前精心打磨了6年。每一場戲都經過反復圍讀和集體討論,曾經有一場戲出過17次飛頁。拍攝期間,劇組輾轉陝西的延安、榆林、照金、富平、西安以及河北、青海等地。當時正值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20攝氏度,刺骨的寒風席卷黃土,人們幾乎睜不開眼睛……

閱讀歷史資料、訪問歷史場景,在對西北歲月的無限靠近中,人們被信仰打動著、被先輩感動著。

在三交鎮的戰斗中,劉志丹靠前指揮、偵察敵情,不幸中彈犧牲。劇中,彌留之際的他緊緊抓住地上的野草,望向無盡的天空——一組組畫面,讓飾演劉志丹的演員於和偉也落淚了。“許國難許家,西北歲月艱苦卓絕,我想,革命者們或許並不覺得苦。”於和偉說,在追尋劉志丹思想脈絡的過程中,他強烈感受到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由此啟發了自己對英雄人物藝術形象的塑造。“從當時的歷史環境出發,將英雄還原為一個朴素的人。”於和偉相信,觀眾不會拒絕真實。

在劇中扮演少年習仲勛的演員吳磊也做了大量功課。抵達陝西后,他和劇組走訪了富平縣烈士陵園、立誠中學、照金紀念館、陳家坡會議舊址、薛家寨等地。吳磊說,身處真實的環境裡,心會不自覺地沉靜下來,窯洞裡的桌椅、土炕,都會把人帶回到那個年代。“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習仲勛更懂得群眾的不易。雖然他參與革命工作時很年輕,但戰友眼中的他,敏銳理性,有勇氣也有膽略。”吳磊說,這是他想與觀眾交流的。

作品好不好,觀眾的口碑是試金石。“真理的光芒、人性的光輝、同志間的真誠……”從觀眾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真實朴素自有千鈞之力,真摯表達與誠意之作定能收獲理解與共鳴。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5日 10 版)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