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以民生之筆描繪宜居宜業新畫卷
持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體制機制
雄安以民生之筆描繪宜居宜業新畫卷
日前,雄安新區容東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二樓,來自附近幼兒園的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早教課。本報記者劉光昱攝
番茄炒菜花、鴨血燒豆腐、紅燒肉、酸菜小酥肉……11月4日中午,走進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羅河社區食堂,一道道菜熱氣騰騰、香味四溢,來自附近社區的居民一邊聊著家常,一邊排隊取餐。
“飯菜味道好,價格實惠,我們60歲以上的人還能打折,我跟老伴兒經常來這兒吃。”居民李大媽笑著說。
小小社區食堂,裝著大民生。在容東片區,目前已建成啟用5家社區食堂,均衡分布於片區北部、南部。“我們積極推行‘黨建+市場+公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社區食堂成立黨組織,確保食堂普惠服務全體居民。”容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食堂對60周歲以上老人給予優惠,60歲到70歲打7.5折,71歲到80歲打5折,81歲以上打2.5折。目前,容東片區5家社區食堂已累計服務居民34.8萬人次。
暖胃又暖心的社區食堂是雄安新區持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體制機制的一個縮影。7年多來,雄安新區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用繡花功夫精心構筑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小朋友們好,有一隻小動物,它有圓鼓鼓的眼睛,穿著綠色衣服,會‘呱呱’叫,大家猜猜它是什麼?”近日,容東雙文社區享趣智匯館二樓,來自附近幼兒園的老師正給一群兩歲多的小朋友上早教課。
在雄安的許多社區,像這樣的早教課每周都會開展。不僅如此,許多社區還開設繪畫、書法、舞蹈、武術等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覆蓋從幼兒到高中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讓“雄安娃”快樂成長。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雄安新區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不斷提升多樣化教育供給能力和教育水平。
按照5分鐘到幼兒園、10分鐘到小學、15分鐘到中學的“15分鐘生活圈”,雄安新區新建片區規劃建設高品質學校,目前已建和在建學校超90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教育服務。與此同時,雄安新區持續夯實三縣教育基礎,針對三縣基礎教育階段的薄弱校,自2023年開始每年選取20所學校給予專項資金支持,並實施鄉村特色學校創建工程,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學校,切實促進教育公平。
回遷安置工作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指數。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雄安新區穩妥有序推進回遷安置工作,讓群眾共享新區建設發展成果。
“從剛征遷的時候就盼著房子能早點建好,今天終於來到了新房,別提多高興了!”9月26日,雄安新區第十批次回遷安置住房開始集中驗房交付,雄東片區B單元安置房回遷居民李紅毅拿到了新房鑰匙,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目前,雄安新區已累計安置回遷群眾十多萬人。告別低矮破舊的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回遷居民不僅有了美觀、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10月9日,雄安新區雄東片區雄業創工坊內,31歲的梁玲玲正在工位上組裝拉杆箱配件。
“我家就在附近的雄東安置區遠航坊小區,走路不到10分鐘就能來上班,非常方便。”梁玲玲說,在這裡上班幸福感很高,不僅每月有固定收入,還能照顧家裡,不耽誤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在容東片區,容東管委會建立了“1+N”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容東就業服務中心、1個產業園、3個零工驛站、2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所培訓學校,促進社區居民更好就業。
“我們圍繞居民就業持續開展精准對接、精准培訓、精准幫扶。”容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依托“1+N”就業服務體系,管委會對居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定期舉行線上線下系列就業招聘服務活動,對接用人單位提供用工需求2.4萬余個,持續推進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讓居民既安居又樂業。
群眾需求件件是民生。為更好響應居民需求,容東管委會創新推出“一呼聯應”工作機制,依托社區治理聯席會議,將物業、市政、衛生、警務等各有關單位納入工作機制中,共同響應居民需求,幫大家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隨著容東片區入住居民不斷增多,一些群眾遇到電動車“停車難”問題。得知群眾需求后,容東管委會依托“一呼聯應”機制,組織各有關單位現場調研、實地勘測,在95個安置房小區內科學規劃新增設362處車棚、改造64處車棚,並指導物業安裝了充電樁,為群眾切實解決了“停車難”問題。
幸福生活的喜悅,也洋溢在鄉村居民的臉上。
深入開展“三清一綠”行動、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全面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雄安新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多舉措多渠道促進鄉村群眾增收致富。
在容城縣南張鎮,小麥—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無人農場建設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成本﹔在雄縣黃灣村,通過開發民宿旅游、步行街、夜景美食等項目,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在安新縣南教台村,村民通過參與合作社經營,提高了糧食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實現收入的穩步增長……
深化城鄉融合,增進民生福祉。雄安這座拔節生長的未來之城,正以其獨特的速度與溫度,繪就一幅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記者康曉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