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渠跨千裡 南水潤燕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長渠跨千裡 南水潤燕趙
近日,站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明渠堤岸上,朝不遠處的青蘭渡槽望去,渠面波光粼粼,清澈的南來之水靜靜流淌,不時有小鳥從水面掠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通水以來,青蘭渡槽運行一切正常。我們開展的安全監測顯示,它很健康。”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邯鄲管理處土建維護崗負責人梁素偉說。
青蘭渡槽槽身長63米,工程軸線總長115.11米,是中線總干渠的一個控制性工程。
梁素偉介紹,青蘭渡槽過水斷面為梯形,槽身結構為分離式扶壁梯形,這種結構的渡槽,系國內首例。
青蘭渡槽的結構布置,使得水流經過時不會有水頭損失,確保了總干渠全程自流的態勢。“青蘭渡槽屬超常規、大斷面異型渡槽,跟一些大型渡槽相比,雖塊頭不算大,卻是分量十足的重大項目。”梁素偉說。
青蘭渡槽工程建設過程中,梁素偉主要負責工程質量驗收。“回憶起當時的灌注樁施工和混凝土澆筑,現在仍很興奮。”梁素偉說,他與工程監理人員一起,嚴格盯控每道工序,為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規范要求出了一份力。
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梁素偉每天都要開展安全監測,進行內、外觀數據人工採集,對自動化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他說,保障工程運行安全,需要人人盡責、久久為功。
千裡長渠,一路向北。總干渠自青蘭渡槽向北延伸34.5公裡,便是洺河渡槽。
南水流過洺河渡槽南口節制閘后,水位和水流發生變化。上游來水呼嘯而下,噴珠濺玉,激起一兩米高的水花。站在渡槽邊的走廊上,頗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渡槽是用鋼筋水泥搭建的引水橋梁,主要用於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洺河渡槽位於邯鄲市永年區,跨越洺河。指著洺河河道旁邊的一處空地,梁素偉說,他曾負責洺河渡槽工程前期的征地拆遷等工作,這處空地上當年曾建有臨時住房,供建設者居住。那些日子,眼看著一座大型渡槽日漸長大、飛跨洺河,他和建設者們都很自豪。
洺河渡槽工程全長930米,由渡槽、節制閘、退水閘、檢修閘、排冰閘組成。工程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跨三槽一聯三向預應力渡槽。洺河渡槽槽身縱向為16跨簡支梁結構,單跨長40米。每跨承重達5600噸,相當於上百輛滿載貨物的重型卡車在槽內行駛,也能承受得住。
洺河渡槽施工地質條件復雜,且渡槽本身還有抗裂抗滲要求,施工難度前所未有。洺河渡槽的每根槽墩都深入河底6米多,槽墩之下還有14根灌注樁支撐。每根灌注樁的承載重量是2200噸,僅一根槽墩就能承受3萬多噸重量。“這樣的槽墩,稱之為‘大力士’毫不為過。”梁素偉說。
通水以來,洺河渡槽經受住了外界考驗。從南水北調中線永年管理處了解到,2016年7月19日和2021年7月21日,交叉河道洪水流量分別達到5710立方米/秒和2440立方米/秒,水位分別超過保証水位和警戒水位,洺河渡槽安然無恙。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全長1432公裡,其中河北境內工程長度為596公裡。在廣闊的燕趙大地上,千裡長渠如同一幅氣勢磅礡的畫卷:465公裡明渠蜿蜒而馳,29座倒虹吸穿河而過,10座渡槽橫空出世,7條隧洞鑽山騰躍,數十座水閘把守關口……
位於正定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是南水北調中線干線首個開工項目,是先期“探路者”。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的薄壁混凝土澆筑、大型渠道襯砌等技術為后續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經驗。
位於保定市滿城區西北的漕河渡槽,建設時與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穿黃工程並稱為南水北調中線三大重點工程。建設漕河渡槽,建設者們首創三槽一聯多側牆結構型式。這種結構型式,提高了槽身的縱向跨越能力,降低了槽身自重,增加了剛度,在提高質量前提下節省了投資。
如果把南水北調干線總干渠比作大動脈,那麼河北省的廊涿、保滄、石津、邢清4條大型輸水干渠就可以稱作中動脈。河北建起4條大型輸水干渠和受水區水廠以上供水管線,連同128座地表水廠,組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與中線總干渠共同織就一張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骨干水網。
通過這張水網,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截至今年11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河北供水逾21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5100多萬,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
一渠清水北上,不僅讓城鄉居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南來之水還“牽手”沿線自然水系,流入本地江河湖泊,讓原來滿目瘡痍的河流迎來生態蝶變。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至今,在保証沿線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前提下,中線工程擇機實施生態補水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滹沱河、瀑河、南拒馬河、大清河、白洋澱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水清、岸綠、景美”成為河北眾多河湖的常駐風景。(記者馬彥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