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動力澎湃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京津冀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走過十年,蝶變的精彩在燕趙大地不斷延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時強調,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河北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努力為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作出河北貢獻。
牢牢牽住“牛鼻子”
10月14日,好消息傳來: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遷駐雄安新區。
中國星網這家率先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在未來之城開啟了新的逐夢星空之旅,也帶動多家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創新平台奔赴雄安。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區域。
目前,除中國星網外,華能總部、中化總部主體結構封頂,中礦總部、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加快建設,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近300家。
疏解,要將北京的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成為協同發展新的動力源。
承接,河北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形成新增長極。
京津冀“大冰箱”再擴容。6月4日,總投資10.08億元的首衡智慧冷鏈二期項目在高碑店市開工建設。項目完工后,首衡高碑店市場的冷鏈食品存儲能力將提高至50萬噸,提升京津冀地區的食品保障能力。
快遞龍頭企業再加碼。10月12日,圓通速遞北方總部基地二期項目在永清縣正式投運。包括“三通一達”在內的八家快遞龍頭企業的北方總部或區域分撥中心齊聚廊坊,環京快遞服務圈作用凸顯。
承接疏解的過程也是增強后勁的過程。河北去年以來引進在京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實現歷史性突破,既帶動了產業,又增加了就業。
在疏解與承接中,需要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不斷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機制體制障礙。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舉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謀深入推進協同發展良策。
自去年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協商機制建立以來,“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從決策到落實的完整體系。
同向發力、握指成拳,京津冀發展的“勢能之差”變為“動能之和”,轉化成上揚的經濟數據。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492億元,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為21791億元、8191億元和215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5.4%、4.9%和5.0%。
重點領域持續突破
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伏羲農場”數據指揮中心大屏上,20多公裡外的農田土壤關鍵數據一目了然。收集這些信息的“神器”,正是在2024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系列大賽中獲獎的產品——土壤養分伽馬能譜分析儀。
以雄安為“原點”,場景匯獲獎產品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北斗+室分”地下定位導航系統在雄安15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完成部署,“伏羲農場”等智慧農業技術成果在邯鄲、滄州落地,服務機器人、近零碳辦公園區和綠色校園、智能網聯充電等場景正以項目形式在全省落地。
協同創新,催生河北發展“新”力量。
打破“蛙跳”現象,河北努力暢通“京津研發、河北轉化”通道,推動產業體系嵌入京津創新體系。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371.2億元,同比增長52.6%。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聚焦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三地攜手持續發力突破。
“廠通路這回真變成了暢通路!”9月29日12時,家住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張媛媛乘坐的車輛第一個駛上剛通車的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向河對岸的北京市通州區奔去。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如今,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推動資源要素高效流動。
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不僅是交通的便利,還有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成效。
白洋澱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野生鳥類達286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80種,“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連續三年被觀測到育雛。
今年上半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國考出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100%。
以鏈為媒,京津冀三地產業協作加速深化。
從簽約入駐到廠房選址再到設備安裝,不過10個月時間,天津千鑫有色金屬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張家口南山汽車產業基地的一期項目便開始小批量生產。“兩年時間內,預計一期項目實現年產值4億元以上。”該公司董事長王志忠對此信心滿滿。
京津冀共同打造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重點產業鏈,其中河北牽頭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產業保持較快增長,鏈式效應進一步強化。
在全局上謀勢,於關鍵處落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交通支撐、生態支撐、產業基礎持續夯實,為區域發展帶來充沛能量。
協同紅利惠及更多百姓
宏偉的國家戰略,關聯著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幸福。
近日,一對年輕的夫妻隔著手術室的玻璃,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這對夫妻有一個可愛的女兒,1歲4個月大。不久前,孩子查出患有罕見的血管畸形,治療難度很大。
孩子住進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兩天后,宣武醫院專家曾高從北京來到石家庄為她成功做了手術。
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讓群眾更有“醫靠”。目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等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戶河北。京津冀醫聯體增至70個,實現設區市全覆蓋。今年以來,醫聯體共有708名京津專家來冀開展診療服務。
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公共服務改革……一項項利民之策落地開花。
近日,一節跨越京雄兩地的“雙師課”在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開講。青年教師張小涵打開智慧教育平台,通過遠程連線,與身處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資深教師龔麗合作講課。兩地學生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優質教育資源“跨省過河”。截至今年9月,246所京津優質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省370所學校開展跨省辦學合作,河北高校與京津高校在學科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
這片土地上的社保服務,越來越便捷。
日前,保定市民李明峰一早坐火車到北京西站,到地鐵進站口時刷了一下社保卡,坐上了北京地鐵。到了北京城市圖書館,他又通過刷社保卡,順利借到了圖書。
李明峰手中的社保卡,就是實現京津冀三地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的第三代社會保障卡。不論是乘坐公共交通、旅游觀光,還是就醫購藥、文化體驗,持卡人都可以享受“同城待遇”。
這片土地上的人文關懷,越來越溫暖。
“住在這裡感覺像在家裡一樣,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養老生活。”北京老人滕秀明,到位於廊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養老后,經常參加文娛活動,認識了很多同齡朋友,日子過得充實多彩。
“醫”路暢通,為許多在河北養老的京津老人解決了后顧之憂。目前,京津冀區域內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三地互認。河北與京津同級別醫院實現住院醫保報銷同標准、同待遇。
政策給力、供給多元、服務優質,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京津老人到河北養老。來自省民政廳的數據顯示,目前京津到河北康養的老年人已超過16.7萬人。
十年多來,與協同發展相伴而生的是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接續奮斗,一個發展更協調、動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京津冀正在拔節生長。(記者潘文靜、馮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