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之光點亮未來之城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11月6日,雄安國際酒店內氣氛熱烈,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在這裡揭牌成立。
這個以“聯盟”冠名的全國性社會組織,不僅搭建起空天信息產業協同創新的重要平台,還將為雄安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再添新動力。
回望時光深處,雄安新區自設立之初,便將創新寫入城市的基因。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視察時強調,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未來之城拔節生長的過程中,創新源泉始終涌流,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
近日,農業農村部出台《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要探索推廣“伏羲農場”等未來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智慧農業全面發展。
這一未來農業場景的“原點”在雄安。
走進雄安新區雄縣十裡鋪村,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技術團隊在這裡運營著500畝的“伏羲農場”。距離農場20多公裡的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伏羲農場”數據指揮中心,技術團隊工程師可以通過土壤養分伽馬能譜分析儀對農場的土壤數據進行分析。這台“神器”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無人農場技術應用大賽上,獲得了智能農機裝備及關鍵部件賽道的第一名。
創新應用場景的“半徑”還在不斷擴大。目前,中國科學院“伏羲農場”等智慧農業技術成果在邯鄲、滄州落地。
創新發展,落子如飛。2023年,河北省委、省政府著眼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出在雄安打造未來之城場景匯這一創新性、探索性改革部署,以此搭建科技、產業、金融緊密結合的對接平台,推動先進技術在全省孵化轉化產業化場景化。
如今,場景匯參賽獲獎項目紛紛開花結果,迎來落地“加速跑”。從全國1320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377項獲獎作品,已有120多項初步達成落地意向、30多項達成投資意向。
雄安之新,新在破局。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破解首都“大城市病”的發展難題,雄安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短短七年多時間,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產業和創新要素聚集的條件逐步完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作用充分顯現。
10月14日,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星網”)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雁翎大街辦公樓正式辦公。
距離中國星網總部大樓不遠處,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建設項目(一期)先期人員已入駐辦公,這是雄安新區啟動區首個搬遷投運的市場化疏解項目。此外,中國移動(雄安)智慧城市科創中心、中國聯通雄安科技創新產業園(一期)、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項目進展順利……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有序落地。
依托中國星網等行業龍頭,雄安新區謀劃布局了以衛星互聯網、時空信息服務(北斗)、商業衛星智造、空天飛行器4大賽道為引擎,匯集衛星集成與總裝、運載服務、衛星載荷等7個細分領域並跑的空天信息產業鏈條。目前,54家空天信息領域的企業落戶雄安。
一家央企的“安家”,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向雄安聚攏,未來產業版圖有序鋪展。而央企的聚集示范效應也在初步顯現,市場經濟活力持續迸發。
與此同時,新區圍繞龍頭企業、關鍵團隊、核心平台,構建“專項資金+產業基金”支持模式,設立承接疏解協同創新專項資金和央企疏解投資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推動中國中鐵、中冶旗下各10余家子公司集群疏解,確保疏解企業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截至目前,首批中央疏解清單項目進展順利,第二批疏解高校、醫院、央企項目基本確定選址。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有序推進,央企在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近300家。
種子萌發需要沃土,“創新之苗”的培育也需要平台載體。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樂安街上,有一條軟創街區。河北雄安遠遙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街區一樓。作為軟創街區首批入駐企業,該公司從今年3月入駐至今,短短7個月時間,便在雄安實現了新興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這條長300多米的軟創街區內,23家入駐企業均為從事軟件行業的科創企業,其業務范圍覆蓋人工智能、物聯網、遙感監控等不同領域。
作為一種新型科創載體,軟創街區不僅僅為入駐企業提供辦公空間,還致力於打造軟件綜合科創平台,並實施“科技企業成長陪伴計劃”,提供投融資對接、創業輔導、戰略咨詢、企業管理等全鏈條式的創新創業服務,助力軟件企業發展壯大。
在雄安,像這樣的創新載體還有很多。
打造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雄安科創中心、中關村科技園等10余個產業平台初具規模﹔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搭建一流創新平台,開辟若干產業新賽道,開展主體孵化與成果轉化,高端高新產業加速集聚,初步打造形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科技創新猶如播種栽樹,要讓一顆顆創新成果的種子成長為茂盛的森林,必須提供充足的雨露陽光和肥沃的創新土壤。
為此,雄安新區全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集聚和吸納創新要素資源,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中央出台的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全面落地,在疏解人員保障、科技創新、人才激勵等方面給予強有力支撐﹔重磅發布“雄才十六條”,為“高精尖”人才量身打造“特崗特薪”實施方案,高效服務激發人才政策效能﹔出台《促進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和一系列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支持政策……一系列重磅政策,讓創新活力更足。
創新永無止境。隨著雄安新區邁向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的步伐不斷提速,創新之花將更好結出發展之果,科技創新將持續賦能未來之城高質量發展。(記者曹錚、李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