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奮進,把殷殷囑托落實在保定大地上

時時牽挂,激發奮進力量﹔殷殷囑托,照亮壯闊征程。
又是一年立冬時,驟降的氣溫擋不住保定大地涌動的發展熱潮與活力。
2023年7月底8月初,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員傷亡。
習近平總書記密切關注汛情,高度重視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北京、河北受災較重的門頭溝區、保定涿州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要繼續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實好,繼續為推動人民生活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而努力,讓老百姓今后的日子過得更好!”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一年來,保定市積極落實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干字當頭、眾志成城,在災后恢復重建、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展現新格局,在建設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中展現新氣象,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牢記囑托,努力把保定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做好
2023年11月,保定市委召開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信心、砥礪前行,大力弘揚抗洪救災精神,再接再厲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努力在京津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中走在前列。”
人民至上,災后恢復重建不是簡單的原樣重建,而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改造提升。
去年洪水,涿州市刁窩鎮萬全庄村民付繼軍家30多年的老房被泡,家具鋪蓋全爛在泥裡,房子成為D級危房。
彼時的付繼軍傷心地發了條朋友圈:“生我養我的家,真的沒了……”
年前,付繼軍收到政府發放的租房安置費、溫暖過冬費、農房保險理賠款等,各項補償共18萬余元。有了這些錢,付繼軍重建新房更有底氣。
今年8月份,付繼軍搬進了新家。
“新家是中式風格,200多平方米、5室2廳1廚2衛,比以前更大、更漂亮!我們家常住7口人,女兒一家4口也經常回來住,11口人以前非常擠,現在寬敞多了。” 付繼軍對新家的滿意溢於言表,遷入新居后,四代同堂其樂融融。
為做好房屋恢復重建工作,保定在中央財政支持下,提前向受災群眾發放補償款,鋼筋、沙子等﹔十余場“建材大集”送貨到村,300余家建材廠家、供應商參加,400余款建材產品低價提供給重建戶﹔把施工人員“送到家”,全市調配施工隊伍492支,組織7700余名工匠參加災后農房重建,確保施工力量滿足農戶建房需求。
使居者有其屋,是保定全力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縮影。
一年來, 在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下,在保定市委、市政府指導下,1000萬保定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回顧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進度條,這組數據讓人心頭一暖。
依托用於農業恢復生產的中央救災資金,保定全市2867家農業領域受災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滿城區水毀公路恢復重建總裡程180.1公裡,淶水縣重建公路約135公裡、橋梁69座﹔北拒馬河涿州段防洪標准提升為50年一遇……全市87個水毀修復項目、水毀修復任務全部完成。
涿州京南圖書文化產業園在原來基礎上整體墊高2米多,如今6萬平方米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倉庫內,再次被各門各類的圖書佔據,機器人忙著搬運、出銷。
總投資106.3億元,124個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有序推進,內容涉及高標准規劃設計設施農業、畜牧養殖、高標准農田、復工復產、人居環境整治等八大類。
……
筑堤護安瀾,安居生溫暖,沃野儲動能,產業促振興……一場場攻堅、一批批項目、一個個產業、一組組數字,筑起保定市爬溝過坎的精神堡壘,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地基,推動人民生活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不斷改革,堅決將黨中央對保定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今年8月舉行的中共保定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專門強調:要健全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工作機制,堅持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戰略方向,聚焦融進去、承接好、共發展,在緊抓現代化首都都市圈規劃機遇上求突破。
風成於上,篤行於下。
得益於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北京農產品批發產業外遷、南菜北運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高碑店首衡市場已成為北方4億人的菜籃子和南菜北運大通道上最大的中轉樞紐。
“經過10多年發展,如今我們市場入駐商家8700余戶,覆蓋400多個品類,2023年果蔬交易量1830萬噸,交易額突破1340億元,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農產品批發市場。”首衡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魏樹儉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首衡集團從民生保供的戰略高度出發,正在建設“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建成后對保障首都的民生物資供應安全和價格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衡集團的發展和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的建設,折射出保定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堅定腳步。
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保定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202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4012.2億元,人均GDP4.4萬元/人,分別是2013年的1.4倍和1.7倍,全市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亮點紛呈。
2024年前三季度,保定生產總值2880.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高於全國(4.8%)、全省(5.0%)平均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4.7%。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2億元,同比增長5.6%。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全市(含定州和部分雄安)進出口總額600.3億元,同比增長13.6%……
——國務院辦公廳連續三年通報表彰保定市9項工作“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受表彰數量位於全國前列。
——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7+20+N”現代化產業新格局,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9年穩居河北省第一,超低能耗建筑新開工面積連續3年河北省第一,長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條5.5G汽車柔性生產線。
——作為河北唯一入選城市,登上首批7家全國數據標注試點基地名單。累計爭創171個國家和省級試點示范。
——位於涿州的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實現河北省零的突破。
……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之筆”描繪出一幅幅保定現代化發展圖景,一個更高質量、更有韌性、更有活力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款款走來。
感恩奮進,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高質量發展
保定人民以“八個健全、八個突破”為抓手,以首創性、引領性、標志性改革推動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建成后,將提升保定醫療服務質量,群眾就近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國際醫療基地管委會招商合作中心負責人劉慶介紹,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已全面封頂。
科技創新是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動力和關鍵支撐。2023年,保定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3.46%,連續11年居全省前列。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
雄忻高鐵、京雄高速機場支線、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通用機場……一批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保定城市建設與綠色低碳、智能創新雙向奔赴,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相融合。
在保定,京津冀旅游環線列車已經開通,與北京通勤列車常態運行,“一小時交通圈”“半小時通勤圈”逐步形成。
保定城市建設錨定打造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塑造打動人心的“城市表情”。
——城鄉發展更有品質。主城區分4期壓茬推進78個城中村改造,共涉及3.6萬戶、13.5萬人。環城水系、中國古動物博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成為城市會客廳、共享后花園。自2022年以來,保定市已改造背街小巷405條。
——生態建設更加美麗。四級公園建成484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大氣質量持續改善,8條有水入澱河流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及以上,實現“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澱”的有力擔當。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保定成功入選“全國宜居城市百強”,積極對接京津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累計簽署合作協議247個,實施教育協作項目294個。
——環城水系最美賽道的馬拉鬆讓保定屢上“熱搜”﹔與央視成功舉辦“中國·保定鄉村音樂大會”,參與群眾20多萬人次,頂流力量極大提升城市美譽度。
——建成1328套保定小院,探索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新路子。推出全長1117公裡的保定太行步道,僅國慶期間,就接待游客148萬人次。
……
放眼京畿氣象新,一步一履總關情。
一年來,保定奮進之路熠熠生輝,每一步都堅實有力,每一次突破無不來自1000萬保定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一年來,保定各地的變化再次証明,隻有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才能不負重托、成就夢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展望前路,保定將以排頭兵姿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化“一馬當先走在前”的使命擔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保持“一抓到底永向前”的昂揚作風,千萬人,一條心,全力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加快把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李兆民、邸志永、劉賽、王玲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