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鑄魂育新人

培根鑄魂育新人
——河北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扎實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
河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扎實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不斷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補短板
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顯著增強
9月10日,石家庄一中濱河校區、雅郡校區揭牌。
據了解,一中濱河校區共設置30個初中班、90個高中班,可容納6000名學生﹔雅郡校區設置了72個小學班、24個初中班,規模可達4400人。
這意味著,石家庄將有一萬多名學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河北省在改善中小學和幼兒園辦學條件上不斷發力。
持續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2018年以來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943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1.87%,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9.62%,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6.1%,分別高出國家“十四五”末規劃目標1.87個百分點、4.62個百分點、6.1個百分點。
連續3年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提質工程,新建、改擴建公辦學校1031所,增加學位86.46萬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1%,高出國家“十四五”末規劃目標2.1個百分點。
不斷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給,新增普通高中111所,達到818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12%,高出國家“十四五”末規劃目標4.12個百分點。
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20萬以上人口“縣縣有特教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7.5%,高出國家“十四五”末規劃目標0.5個百分點。
補齊教育短板,促進優質均衡,不僅要改善辦學條件,更要提升師資水平。
今年秋季開學,河北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畢業生高自營、賀思源成為威縣第一中學的新教師,和他們一起入職的還有12名教師。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河北省不斷加強在校師范生培養和選拔力度,並組織實施好優師計劃、特崗計劃等,全省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有了明顯改善。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要規范教師入口管理,還要強化在職教師培訓輪崗,推動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持續強化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推動構建骨干教師——特級教師——燕趙名師——教育家型教師專業發展梯次﹔堅持國培做示范、市培抓重點、區縣保全員、校本重教研四級聯動培訓,積極對接京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2018年以來,先后組織1000余名骨干校長、教師赴京津跟崗學習。
河北省還堅持問題導向,從“小切口”入手,提升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
持續鞏固“雙減”成果,深入實施課后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制定義務教育階段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調控。
推進“教育入學一件事”平台建設,開展陽光招生專項行動,堅決整治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等違規行為。
堅持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學生全部納入資助范圍,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促發展
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有了人才支撐
9月23日,由石家庄鐵道大學與河北建投集團聯合承接的省科技廳2023年首批“揭榜挂帥”項目——國內首套兆瓦級液態空氣儲能電站,實現首次並網發電,並順利通過了核心發電循環項目驗証。
近年來,河北省充分發揮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中的樞紐作用,努力讓高校成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強科研、重轉化,科技創新與服務整體效能有力提升。
2021年,省教育廳會同省科技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並研究制定《關於提升河北省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被教育部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
2022年,河北省又啟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石家庄鐵道大學等多所試點高校很快就涌現出成果轉化金額超千萬元的大項目。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80項,為C919大飛機、北斗系統、空間站等項目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在服務鹽鹼地綜合利用、白洋澱水體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調結構、重特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
9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統計顯示,2024年度擬新增本科專業535個,其中涉及河北高校的有24個。
專業調整的背后,是立足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拓新補缺”。近年來,河北省持續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引導高校准確定位、突出特色、內涵發展,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優化。
河北省高校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B檔以上學科達到24個,較第四輪增加7個。11所高校44個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74個專業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與此同時,河北省啟動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工程,制定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評價標准體系,實施高校就業育人行動計劃,千方百計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
融產教、深協同,職業教育適應性明顯提升。
提升專業設置與河北省12大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契合度,持續擴大在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和學前教育、家政服務等民生緊缺領域人才培養規模。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著力解決職業教育招生培養與企業需求銜接不緊密問題。
育新人
“五育”並舉育人體系不斷完善
9月12日,河北師范大學2024年師范生活動月啟動儀式暨校史館裡的師德課舉行。
“我們通過參觀校史館等活動,讓學生對弘揚教育家精神有更加立體的認識,培養更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未來教師。”該校黨委學工部部長樊翠英表示。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河北省大中小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並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
搭好大平台,一體化共建育人資源。建強用好省級和14個市級、167個縣級德育共同體,推動中小學從高校獲取更多優質育人資源、高校借助中小學為師生搭建更廣闊的育人平台﹔做優做強河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依托12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集體備課中心,常態化開展集體備課磨課。
探索新形式,一體化提升育人實效。邢台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緊扣地方紅色資源,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戲劇影視創作中﹔河北科技大學開設熱點問題半月談,將教師唱“獨角戲”的單一授課方式轉變為師生多元化的互動方式。
開門辦思政,一體化凝聚育人合力。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設立首批115個河北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將思政課堂搬到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第一線。實施社會實踐育人行動,推動“小我融入大我”教育進校園,不斷豐富實踐活動載體。
從2022年秋季學期起,“勞動課”正式成為河北省中小學一門獨立課程。課表上的這一處小變化,反映著教育事業發展的大變革。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五育”並舉提供了法治保障,也彰顯著新時代教育以人為本的鮮明底色。
近年來,河北省圍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關鍵處落子,在細微處著力。
健全省市縣校四級青少年學生體育賽事體系,指導中小學按照“8+X”運動項目布局創建體育特色品牌﹔持續開展美育浸潤行動,幫助學生在校學習掌握1至2項藝術專項特長﹔建立省級中小學勞動教育管理平台,1.4萬余所中小學勞動教育信息實現實時管理監控﹔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對有需要的學生,及時提供必要心理疏導和干預。
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208所、足球特色學校1467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127所、首批勞動教育實驗區3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164所。
此外,河北省還啟動特色高中評估創建,今年計劃在全省打造科技、人文、體育、藝術、外語5個種類30所省級特色高中,著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記者王敬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