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來長城村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

2024年10月21日08:4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來長城村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

深挖“長城+長征”的文化內涵

來長城村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名片】

固原戰國秦長城

固原有著兩千多年的建城史。固原境內最早的長城,是戰國時期修建的秦長城。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修筑萬裡長城時,又重新修筑了這段長城。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固原境內,沿著戰國秦長城翻越六盤山進入陝甘地區。行軍途中,毛澤東寫就詠懷之作《清平樂·六盤山》,其中佳句“不到長城非好漢”揮洒革命豪情,將長城精神與長征精神融合升華。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有一個“長城村”——因長城穿村而過得名。

7月31日,記者隨中國長城學會首席專家、副會長董耀會來到這個村。

站在六盤山東麓的長城塬上極目遠眺,一側是黃土高原上蜿蜒的戰國秦長城,一側是喬家渠長征革命舊址。它們中間,是層層疊疊的廣袤梯田。

“長城雄渾依舊,過去的荒山卻披上了綠裝。”回憶1985年徒步考察這段長城時看到的景象,董耀會對眼前的變化贊嘆不已。

“一代代長城村人生在長城腳下,聽著長征故事長大,我們是在‘長城+長征’的精神激勵下,用雙手改變家鄉面貌的。”迎接我們的長城村村委會主任喬建設說自己是個“紅五代”,1935年10月8日晚,毛主席隨紅軍陝甘支隊一縱隊來到長城村喬家渠,就住在喬建設的高祖父喬生魁家的窯洞裡,回首征途,他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的雛形《長征謠》。

於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因此流傳,長城與長征就這樣聯系在一起。

然而,貧困曾是這片土地的代名詞。長城村所在的彭陽縣,曾是全國知名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海固的一部分。

面對貧瘠的土地和干旱的氣候,數十年來,幾代人堅持不懈地改土治水、植樹造林,終使昔日的荒山禿嶺變為沃野良田。其中,杏樹佔據了一半,而紅梅杏就是這裡的特產。

“6月底7月初,是紅梅杏成熟的季節。”喬建設邊說邊拿出今年新摘的杏子給董耀會品嘗。

圓滾滾的杏子,表皮紅綠相間。“酸甜爽口,汁水飽滿,真好吃!”董耀會咬上一口,隻聽一聲脆響。

在長城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杏樹。“今年我早早就接到了500多斤紅梅杏的訂單。”長城村村民藺懷儒說,自家的4畝地,種了200多棵杏樹,隻要不遇霜凍、寒潮,這些杏樹平均每年可以帶來5萬元左右的收入。

漫山披綠引得游人來。2021年,彭陽縣同時啟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長城村“長城+長征”特色更顯,成功為村子“引流”。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隨著客流量增加,村裡的農家樂、採摘園等有了較快發展。”喬建設說,然而民宿的欠缺造成無法留住游客進行二次消費。

作為一名90后村干部,喬建設挑起了帶領鄉親共同奔小康的擔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紅色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手上,我們就要聚集一切資源和力量,讓長城村駛入致富‘快車道’。”喬建設說。

喬家渠紅軍長征宿營地旁,幾間閑置的窯洞引起董耀會注意:“這些窯洞閑著多可惜。”

“咱們真是不謀而合,我正有改造這些窯洞的計劃。”喬建設說,今年,他們瞄准村裡閑置的窯洞建設農家樂,供游客休閑體驗。

“窯洞民宿更具有紅色特征。”喬建設計劃在窯洞裡設置灶台、炊具等,游客可以把在村裡果蔬採摘園的“戰利品”作為食材,自己烹飪,體會自力更生的內涵。

“把‘老窯洞’變為‘新民宿’,繼續深挖‘長城+長征’的文化內涵,通過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讓文旅產業真正成為靠得住的富民產業。”董耀會非常支持這個想法,“不到長城非好漢”,對長城村有了更特殊的意義。

近年來,彭陽縣依托“紅色+”,高標准打造喬家渠紅軍長征毛澤東宿營地紅色教育旅游景區,將紅色教育、休閑旅游、民宿體驗、觀光採摘融為一體,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推動旅游產業全鏈條發展。如今,喬家渠民宿年游客接待量達5萬人次,實現綜合營業收入85萬元。

“在村裡,關於紅軍夜宿喬家渠的這段歷史,我爺爺之前一直擔任義務講解員。”喬建設說,當年的窯洞經過修葺,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講紅色故事的接力棒也交到自己這代人手中。

在長城村村民翁國勝的工作室,一幅幅裝裱精美的麥稈畫擺滿房間,其中一幅繪就紅軍夜宿喬家渠場景的作品被擺在了顯眼位置。董耀會不禁贊嘆:“宣講紅色歷史,藝術作品是最生動的語言。”

“手藝是父親傳下來的,麥稈經過展、染、貼、熨、燙,就變成一個個有生命的藝術作品。”翁國勝說,“我的麥稈畫很受年輕人喜愛,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長城+長征’的文化內涵,在這裡尋找‘不到長城非好漢’屬於自己的特殊意義。”(記者王育民)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