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上技術搞加工,鹽鹼地有了新收成

2024年10月16日09:00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技術搞加工,鹽鹼地有了新收成

黃驊市后仙庄村

上技術搞加工,鹽鹼地有了新收成

近日航拍的黃驊市舊城鎮后仙庄村。 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近日航拍的黃驊市舊城鎮后仙庄村。 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來,蒸面花啦!”

9月20日下午,在位於黃驊市舊城鎮后仙庄村的河北帝鑒食品有限公司黃驊面花非遺工坊生產區,該公司副總經理黃麗穎與幾位工作人員開始制作面花,和面、揉面、入模、磕花,不一會兒,魚、石榴、花朵等造型的面花便呈現在大家眼前。

“好看。”記者說。

“不光好看,還好吃呢!”黃麗穎遞過一個面花說,“嘗嘗,麥香濃郁,軟綿筋道,又香又甜。鹽鹼地富含礦物質,所產的麥子富含鈣、鉀、鐵、鋅等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普遍高於國標,出粉率約76%,濕面筋含量超35%。”

面花是黃驊的傳統面食,在沿用老肥發面等傳統制作技術基礎上,經過18個制作標准工序才能制成,形狀有十二生肖、滄州鐵獅子、桃、元寶等。過去,人們逢年過節才能吃到面花,現在隨時都能吃。

“在鹽鹼地上種糧特別難,就是靠天吃飯。”9月20日,站在地頭,后仙庄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鎖說,這些年,政府不斷進行土地整治,糧食產量上去了,咱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鹽鹼地是一筆“沉睡”的耕地財富。喚醒這部分土地資源,創新轉化為生產力,是亟須破解的重要課題。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滄州市,在這片田野上對大家說,要立足我國鹽鹼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鹼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鹼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一項項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給這片土地帶來新變化。

行走在田間小路上,記者注意到,路邊有一些排鹽溝渠。“挖排鹽溝渠,是正在進行的高標准農田建設中的一項工作。”劉玉鎖說,黃驊市今年實施了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包括他們村4800畝地在內的仙庄片區7200畝鹽鹼地列入其中,項目內容包括土壤改良,毛渠、斗渠、支渠清淤,新建排水泵站和水肥一體化噴灌區,預計2024年12月底建成,將大大提升土壤鹽鹼治理能力和抗擊水旱災害能力。

在農田一角,一個由柵欄圍成的四四方方的區域格外顯眼,柵欄內安裝著物聯網孢子捕捉儀器、物聯網虫情測報燈、田間生境遠程監測設備、田間小氣候及土壤墒情監測儀,盡顯“科技范兒”。

這是農田四情監測站,是仙庄片區鹽鹼地裡第一個大型智慧農業監測站。“過去種田靠經驗,現在種田看數據。”黃驊市農業農村發展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於榮艷介紹,根據小麥生長周期的不同特點,利用這些設備,能對虫情、苗情、土壤墒情等進行識別監測,經大數據分析后,為小麥的施肥、灌溉、虫害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加強適宜鹽鹼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的基礎。

黃驊市農業農村發展局種植業科科長楊樹昌說,現在種的小麥選用了好幾個抗鹽鹼品種,具有抗倒伏、耐旱、抗病虫害、產量高等優勢。如今,黃驊市鹽鹼地小麥畝產基本穩定在250公斤至300公斤。

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人們在耕耘中迎來新的收獲。

“我們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積極發展深加工。”黃麗穎介紹,公司目前生產面花、饅頭、豆包等產品,除在當地商超進行售賣,還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月產值在10萬元左右。他們還申請了“臻麥道”品牌,相信銷售會越來越好。

后仙庄村干部群眾也有新設想:一方面,積極發揮面花非遺工坊作用,延伸小麥產業鏈條﹔另一方面,計劃打造自己的小麥產品品牌,在村中建面粉廠,促進小麥產業化發展,大伙兒一起增收。(記者趙建、戴紹志)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