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縣發展生態旅游——
做好山水文章 帶動增收致富(在現場)
“從春節到現在每天都有游客,旺季客房都是滿的。”河北易縣安格庄村村民趙東玲一邊招呼客人停車,一邊接聽游客預訂電話,忙得不可開交。
易縣曾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安格庄村是水庫移民村,人均隻有幾分地,種糧靠天收。
“我家4口人,隻有1畝旱地,種糧食都不夠吃的。”趙東玲說。
“靠水吃水,原來我到水庫下網撈魚。”父親趙陽池接過話茬,當時還有村民在水庫用網箱養魚,投喂飼料產生污染。
隨著環保要求提高,當地開始整治網箱養魚和無序捕撈。趙陽池上了岸。
“但地太少,還得靠水吃飯。”趙陽池又買了兩條汽油游船,“這是村裡最早的一批游船。”
趙東玲也用家裡5間瓦房開辦起“福地農家院”。“可那會兒游客少,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她一邊盤點賬單一邊說,“當時想,村裡有山有水,啥時候才能成福地?”
那時候,水庫還有很多養魚網箱,汽油船到處亂跑,水庫水質一度降到劣Ⅴ類,一些游客乘興而來,往往卻隻能掃興而回。
為做好山水這篇文章,當地加大力度整治水庫環境,安格庄村取締養魚網箱1000多個,同時整治私人游船。縣裡把周邊100多平方公裡納入生態保護區,禁牧禁伐,植樹造林。
趙陽池再次上岸:“當時還發愁以后怎麼辦,誰能想到會有現在的好日子啊。”
通過綜合治理,易水河河道加寬,水庫水面擴大,周邊植被覆蓋率從70%提高到90%,水質改善到Ⅱ類。
荒山披綠,湖水變清。安格庄水庫有了新名字——易水湖。
2016年河北省發展全域旅游,當地引入社會資本,在村子附近建設太行水鎮。
開發鄉村旅游要用村裡的荒灘地,最初有村民猶豫不決。
“我第一個交地,把5分荒地集中流轉,許多村民跟著交了。”如今趙陽池在太行水鎮打工開船,說起這事一臉得意。
“開船嘍!”趙陽池招呼游客坐好,開啟電動游船,“我又下水了,干起了老本行,一個月掙3000多元。”
“有了一湖清水,才有了后來的好日子。”趙東玲的丈夫安永旺以前打魚、開船,上岸后外出打工。看到村裡旅游這麼紅火,他最近回村當上了管護員,每天早上6點就去湖邊巡護。
湖水清,旅游旺。“當年隻有5間瓦房,現在是三層樓。”趙東玲翻出農家院的照片說。
這時有游客來看房,她帶著參觀。“一樓是餐廳,樓上是客房,共有40間。現在一年收入幾十萬元,村裡真成了福地。”趙東玲笑得合不攏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太行水鎮等景區年均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安格庄村大多數村民參與旅游經營,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9000元增加到去年的2.8萬元。景區帶動經營戶近500個,周邊12個村村民吃上“旅游飯”。鄉村旅游升溫,帶動全縣辦起“農家院”500多家。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0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