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眾痛點問題 滄州不斷推動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邁上新台階

人民網石家庄9月28日電 (記者楊文娟)“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十周年,也是京津冀醫療保障事業快速發展的十周年。十年來,京津冀三地醫保部門同向發力,攜手共進,不斷推動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邁上新台階。”日前,在滄州市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沿海經濟強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10場——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滄州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曹書江介紹說,滄州市一方面持續聚焦群眾痛點問題,著力解決異地就醫手工報銷墊資、跑腿負擔重等區域參保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另一方面,著力攻破異地就醫費用審核工作量大、核實難、虛假發票騙保難杜絕等經辦管理堵點、難點問題。三地參保人員不斷享受在異地就醫方面的改革紅利,獲得感、幸福感穩步提升。
據介紹,滄州市持續擴大京津冀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互認范圍,實行動態管理,讓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便捷高效。
2019年,為推動《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落實落地,有序擴大京津冀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互認范圍,滄州市醫療保障局將天津市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等天津市3家定點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北京市15家定點醫院納入市醫保定點范圍。在此基礎上,自2020年5月10日起,又有12家天津市定點醫療機構被納入市醫保定點范圍。至此,市參保人員在京津以上30家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醫,實現與市三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同標准、同待遇,進一步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同時,根據北京、天津市醫療保障需求,將滄州市部分定點醫療機構納入北京、天津市醫保定點范圍,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為三地參保群眾看病就醫提供便利。2022年,根據京津冀三地醫療保障局《關於進一步擴大京津冀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互認范圍等有關工作的通知》(津醫保局發〔2022〕62號)文件精神,自2022年10月1日起,擴大京津冀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互認范圍,將京津冀區域內三級和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納入互認范圍。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今后京津冀三地新增納入定點管理且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的三級和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納入京津冀定點醫療機構互認范圍。參保人員在上述醫院發生的費用,享受與統籌區內同級別醫療機構同等待遇政策。2023年,根據京津冀三地醫療保障局《關於開展京津冀區域內就醫視同備案工作的通知》(京醫保發〔2023〕7號)文件精神,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均視同備案,無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該市參保人員到京津區域內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享受與滄州市同級別定點醫藥機構相同的報銷待遇。截至目前,該市已有408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業務,共有6.9萬人次享受此項紅利,涉及醫保基金8.5億元。
不僅如此,滄州市實現了五種門診慢特病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縣區全覆蓋。
2022年,該市實現群眾需求量大的五個門診慢特病(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統籌區及符合條件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全覆蓋。2023年,擴大了五個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實現了每個縣(區)至少有一家符合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開通此項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5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異地就醫門診慢特病費用直接結算業務﹔5.3萬人次享受這項政策紅利,涉及醫保基金6382萬元。接下來,該市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將適時擴大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病種范圍。
此外,滄州市持續擴大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全市符合條件的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已全部開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布局,將跨省異地就醫需求高、符合條件的一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及時納入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范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5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業務,81.1萬人次享受這項政策紅利,涉及醫保基金4639萬元。
下一步,滄州市醫療保障局將讓數字持續賦能醫療保障事業,打造智慧醫保服務新格局,讓參保人員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使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