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上紅火日子 講好紅色故事

石家庄市平山縣西柏坡村
過上紅火日子 講好紅色故事
9月18日,石家庄市平山縣西柏坡村史館裡,67歲的老黨員閆上青(左一)在給游客講述西柏坡的紅色故事。本報記者 史晟全攝
編者按 “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革命戰爭年代,河北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75年來,老區干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傳承和弘揚老區精神,萬眾一心,團結奮斗,不斷取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成就。
即日起,河北日報推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老區行”系列報道,多路記者深入革命老區調研採訪,用所聞、所見、所感、所思,記錄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省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生動畫面,挖掘革命老區在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區域發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展現老區的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敬請關注。
9月14日的西柏坡,風清氣爽,游人如織。
沿著中共中央舊址西側的小坡往下走,不遠處就是西柏坡村史館。
“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剛到村史館門口,這段耳熟能詳的歌曲就從屋裡飄了出來。
哼唱《西柏坡擁軍小唱》的是村裡老黨員閆上青。自打村史館投用后,他就當起了“編外”講解員,一有時間就來這裡,把西柏坡的紅色故事講給游客們聽。
“西柏坡是革命聖地,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咱西柏坡人堅定不移跟黨走,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67歲的閆上青見証了西柏坡這些年的發展巨變,他的每一句話都飽含深情。
年輕時,日子過得苦,閆上青背井離鄉跑到石家庄市開大貨車養家糊口。
1991年,回村擔任村委會主任的閆上青,一門心思琢磨著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帶領大伙兒辦過焦化廠,還組建過西柏坡貨運車隊。
在他看來,西柏坡更好的發展始於2013年。
那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同干部群眾座談。“總書記關心咱老區人的生活。”作為西柏坡村的黨員代表,閆上青參加了那次座談會。
牢記總書記囑托,西柏坡人鉚足勁謀發展。
近年來,西柏坡村建起紅旅小鎮、民俗村,推出沉浸式實景演出《夢回西柏坡》等紅色旅游體驗項目。“現在全村九成以上的家庭吃上了旅游飯,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91年的250元增長到現在的一萬多元。”閆上青笑著說。如今,他和村裡的老黨員們,把講好西柏坡故事當成了最有意義的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為鄉親們謀幸福的初心,在西柏坡黨員心中始終清晰而堅定。
站在西柏坡村招待所門口新建的木質長廊邊,“80后”共產黨員閆二鵬盯著影壁牆若有所思。
看到有人進院,他才回過神來。“我正琢磨著把這影壁牆打造成打卡牆,讓更多游客能記住西柏坡,記住這裡的紅色故事。”閆二鵬說。
去年對標三星級酒店標准,對20多間客房進行改造提升﹔今年先投資6萬多元建起木閣樓,現在又修長廊、做打卡牆。年年更新,圖個啥?“為了擦亮西柏坡紅色旅游名片,更為給鄉親們打個樣,誰讓咱是共產黨員!”閆二鵬說。
2004年大學畢業后,閆二鵬從父母手中接管了招待所,之后又成立了村裡第一家旅行社,建起了西柏坡旅游網。
搭乘紅色旅游快車,西柏坡村的旅游品牌越擦越亮。閆二鵬的事業,也從招待所延伸到了飯店、紅色拓展基地等領域。最近,他在附近的西溝村盤活了幾處閑置院落,正准備打造田園民宿、生態露營等旅游新項目。
“我們要深入挖掘西柏坡紅色歷史文化,謀劃更多文旅融合新業態,帶領鄉親們過上更紅火的日子。”閆二鵬說。(記者董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