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把美麗河北答卷寫在青山綠水間

2024年08月15日08:5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美麗河北答卷寫在青山綠水間

蒼翠連綿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本報資料片)本報記者 趙 杰攝

蒼翠連綿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本報資料片)本報記者 趙 杰攝

這是河北世界自然遺產的第一張名片。

7月26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河北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參與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向世界打開了美麗河北的一扇“生態之窗”。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河北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燕趙大地鋪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藍天白雲清水綠岸越來越多

“呼吸著清新空氣,在林蔭道上奔跑,真暢快。”7月30日6時,在邯鄲市龍湖公園,市民李響又開始了每天的晨跑。

天朗氣清,花紅樹綠。在邯鄲,像李響一樣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越來越多。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健走、奔跑、騎行,盡情享受城市的美好。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河北省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好天兒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全省優良天數平均為116天,同比增加2天。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飽含著人們對詩意棲居的追求。

微風習習,荷葉田田,駕船駛進白洋澱深處,不時可看到多種水鳥或在水面嬉戲、捕魚,或在葦海上空展翅翻飛。

“過去開河時,白洋澱的水污染嚴重。”在澱區長大、在附近開船多年的董雷華說,現在水清了,魚多了,水鳥也多了。

如今,白洋澱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野生鳥類種群數量已達到28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80種,重現澱水清澈、鷗鳥翔集的美麗畫卷。

今年上半年,全省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達到84.3%,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國考出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100%。

漫步故城縣董學村南池塘邊,塘中水清似鏡,和美鄉村的田園氣息令人陶醉。

“這些水曾經都是生活污水,經過治理,看,多清亮。”該村黨支部書記蘇彥杰說,以前“污水靠蒸發”,現在“清水繞人家”,附近村子的綠化灌溉全靠它。

截至今年6月底,河北省累計完成21247個村庄環境整治,26304個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保持長效管控。

農村,正在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高水平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8月的塞罕壩,林海蒼翠連綿,綠草如茵鋪展,好一抹動人的“中國綠”!

一人拿著尺子測量,一人在本子上仔細記錄。8月9日一大早,塞罕壩機械林場千層板分場副場長張健東和同事走進郁郁蔥蔥的林海,查看林冠下新種樹苗的長勢。

“今年春天種下的樟子鬆、雲杉、樺樹,正可勁往上長。”張健東說,今年千層板分場的目標是營造1000多畝近自然異齡混交林,逐步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不斷增厚“綠色家底”,河北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2414萬畝。

河北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肩負著當好首都綠色生態屏障的重大使命。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河北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系統功能,京津冀生態屏障越筑越牢。

清涼的風從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深處的荷葉葦尖上吹過來,吹到距離濕地公園僅1.5公裡的懷來縣西辛堡村。

“早前這裡一片荒涼,濕地公園建成后,環境越來越美,來游玩的人也越來越多。”西辛堡村村民丁玉霞說,她家把老宅院租給一家餐館,一年租金4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撐起環境“生態傘”,打造首都“后花園”。張家口持續加強濕地保護建設,不斷修復官廳水庫生態系統,今年上半年,入庫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今年全市將完成營造林106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5.5萬畝,首都“兩區”建設深入推進。

更多更美的“綠”,在燕趙大地蔓延。

礦山瘡疤變美景。通過工程治理、自然恢復、轉型利用等措施,自2016年以來河北省完成歷史遺留礦山修復7406處,總面積達42.71萬畝。

地下水位止跌回升。2023年,全省地下水開採量與2014年相比減少47.2%,佔總用水量比例由73.7%降至40.2%,基本實現採補平衡。

生態變美,引來珍稀鳥獸“安家”。衡水湖鳥類達到334種,華北豹頻現太行山,黑嘴鷗打卡七裡海潟湖濕地,卷羽鵜鶘成群光臨淶源湖。

錨定“雙碳”目標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煙囪不見冒煙,車間不見灰塵,造型各異的鋼鐵雕塑掩映在草木間……正值暑期,不少游客打卡位於邢台市的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感受鋼鐵工業的魅力。

“鋼廠變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讓游客當環境監督員,這是鋼鐵企業的開放態度和環保自信。”德龍鋼鐵集團執行總裁,德龍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國旗說。

這份自信,來自環保績效創A。現在,德龍鋼鐵不僅是河北首家民營長流程鋼鐵環保績效A級企業,還入選了全國首批綠色工廠。

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優勢,環保績效創A是抓手。

2022年,河北在全國率先啟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帶動鋼鐵大省“綠色突圍”。

截至目前,全省重點行業環保績效A級企業總數達到84家,其中鋼鐵企業39家,數量全國第一。

向綠而行,河北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在張家口,無限“風光”點亮萬家燈火。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建有風電500兆瓦、光伏100兆瓦、電化學儲能70兆瓦,是全球首個集風電、光伏、儲能裝置和智能輸電於一體的新能源綜合性示范工程,稱得上是新能源應用的‘夢工廠’。”國網冀北張家口風光儲輸新能源有限公司黨建部副主任楊猛說。

追風逐日,綠色發展。目前,張家口市風電、光伏發電等裝機容量達到3393.5萬千瓦,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全省風電光伏裝機總量也居全國前列。

在承德,森林靠著“呼吸”也能掙錢。

“沒想到守著林子就能賺錢,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我們村7500多畝林地已有收益37萬多元。”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二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於萬軍說。

生態變現,點綠成金。全省累計完成降碳產品項目開發21個,累計交易130多萬噸,實現價值轉化7390萬元。今年6月,承德市還入選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向美而行,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產值,“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今年1至7月,全省接待游客5.1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5814.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4%和10.5%。河北,正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的“詩和遠方”。(記者賈楠、馮陽)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