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趙王城遺址:在兩座“龍台”間穿越古今

2024年08月14日08:49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趙王城遺址:在兩座“龍台”間穿越古今

  歷史的烽煙裡,有一座王城滿載著群雄逐鹿的鮮活記憶。8月3日清晨,身后車水馬龍,眼前闊達靜謐。站在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門前,那個驍勇王朝的神秘吸引力扑面而來。

  “2022年,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趙王城遺址趙文化主題公園就以‘雙園’一體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了。西邊是文化展示區,東邊是遺址展示區,在這裡,您可以全面了解趙王城的前世今生。”講解員正向游客介紹,公元前228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王城在一把大火中灰飛煙滅,空留一片殘垣,在這裡游覽一不小心就會穿越古今。

  曾經的輝煌消散在歷史的風雲際會裡,如今的趙王城又當如何呢?

  舉步入園,《趙都賦》巨型浮雕映入眼帘。一身“胡服”裝扮的帥氣講解員,隨口吟誦的正是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劉邵的《趙都賦》,其中描述的繁華場景跟浮雕上所塑種種相映成趣。“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恍惚間,似有金戈鐵馬,踢踏著雄健的節拍,穿越時空飛馳而來,寫著“趙”字的旗子在風中獵獵。

  自浮雕東行,不遠處便見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城牆內部,建筑基台星羅棋布,這便是趙王城遺址了。趙王城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一“品”字。位居西城中部偏南的龍台,堪稱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王宮基址,是歷史上八代趙王(侯)上朝理政、處理國務的地方,也就是趙王(侯)的宮殿。

  “走,上去看看。”趙王城遺址博物院院長李亞笑著招呼。

  趙王城是趙國都城邯鄲城中地勢最高的地方,“龍台”所在的西城又是趙王城中地勢最高的地方,“龍台”則是西城之中地勢最高的地方。李亞說,“龍台”居中、居前、居高,它和趙王城內其他宮殿台基的存在,對以后歷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設計影響深遠,漢長安城未央宮的前殿,明清北京城故宮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其設計理念多有借鑒。

  光影重疊,白雲蒼狗,站在歷史的記憶中,回望邯鄲那些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趙武靈王舌戰群儒,力排眾議,推出胡服騎射的改革之舉﹔文臣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武將廉頗負荊請罪與藺相如上演將相和﹔還有縱橫捭闔、毛遂自薦、一言九鼎、歃血為盟、聯楚抗秦等成語典故應該都離不開這座“龍台”吧。

  “你們知道嗎,這個公園裡還有另一座‘龍台’。”李亞所說的其實是位於公園西側的趙王城遺址博物館。它是仿照“龍台”的台式建筑風格而建造的博物館,基部九層,上部五層,一眼望去既有“龍台”的古韻,也有著現代建筑的時尚味道。走進博物館,代表著趙王城極簡設計風格的米字方磚、瓦當等建筑構件,獸蹄形足卷雲紋陶蓋鼎等文物,無不細細述說著曾經的風雲變幻,而防雨排水設施展示和趙王城西城宮殿龍台大型復原沙盤,以及3D投影技術和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則讓有關這座王城的“假如和曾經”具象起來。

  “這組照片講的是考古故事。”博物館講解員指著牆上一組老照片。趙王城遺址的文物調查肇端於20世紀4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古城遺址開始了有效的保護。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趙王城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勘察和測繪。

  “2001年,發現城壕,城垣內側鋪瓦等諸多遺跡﹔2004年,發現了陶制排水槽道等遺址﹔2005年,發現了西城南城垣內側防雨鋪瓦等﹔2010年,對北城西垣的地下部分進行了解剖發掘,並入選‘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入圍項目名單﹔2019年至2021年間,先后對趙王城4號城門、3號夯土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取得了多項重要收獲:城垣牆體表面處理痕跡、防雨排水附屬設施與內外城壕等幾項內容的重要發現,目前為止還是東周城市考古的孤例﹔西城4號城門闕,是目前考古實証所見最早的城門闕實例……”

  而如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進行趙王城遺址2號地上夯土基址考古發掘工作。

  走出博物館的時光隧道,重新踏上洒滿陽光的遺址公園,觀覽車在園區穿行,極目處盡是綠色,耳邊有鳥鳴啁啾。

  太陽很高,身著戰國袍的年輕姑娘舉著紙傘不急不慌緩步而行。雲南來的一家人在遺址附近合影,背著畫夾子來寫生的大學生和那些前來研學的孩子們各得其樂。

  “按照‘牌子挂起來、游客走進來、遺址活起來’的思路,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逐步研究制定運營管理實施方案,豐富遺址公園研學旅游、文創開發、展示演藝等業態,努力將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邯鄲文化新標識,推動趙王城遺址活起來、火起來。”邯鄲市文體旅產業集團副總經理李治坤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在兩座‘龍台’間,穿越古今。”(記者韓莉)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