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一座園區裡的創新鏈

2024年08月07日08:33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座園區裡的創新鏈

7月4日航拍的雄安科創中心外景。本報記者 耿輝攝

7月4日航拍的雄安科創中心外景。本報記者耿輝攝

雄安新區啟動區西北部,在中央綠谷環抱下,一片嶄新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雄安科創中心,這是由雄安新區著力打造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集聚區。

一座園區串起一條創新鏈。圍繞技術研發、成果匯交、轉化交易、知識產權保護等創新鏈關鍵環節,雄安科創中心規劃建設了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國家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雄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集中打造全方位、高標准、一站式的科創服務體系,全面助力新區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

支撐原始創新,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

7月15日,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雄安重大裝備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做生產前的准備工作。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在雄安新區建設的研發及產業化基地。

“雄安新區超前出台了吸引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進駐雄安、落地雄安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將在未來之城的創新氛圍下,致力於國家重大裝備、高性能金屬結構新材料及其先進制造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產業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華明說。

“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增材制造技術,可突破傳統熔化冶金與鑄鍛成形技術的原理性限制,實現重大裝備高性能金屬結構新材料的高效制備,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綠色智能。”王華明介紹,他們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鈦合金等重大裝備高性能大型關鍵承力構件增材制造工藝等關鍵技術。

“這一國家級創新平台入駐雄安新區,將引領世界重大裝備新一代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與增材制造技術學科發展方向。”雄安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馬揚飚介紹。

以支撐原始創新為主要目標,雄安科學園積極對接大院大所、專家院士團隊,推進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雄安分室等重大科技項目落戶,做優科創中心、雄安創新研究院、中試基地等一批創新空間,加速集聚頂尖人才、領軍企業、創新團隊、科技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7月15日,一輛車進入雄安科創中心地庫,打開手機導航軟件,順利找到空閑車位。車輛停穩后,導航又引導來訪者找到辦公樓的入口。這是由衛星導航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導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北斗微基站地下車庫定位技術,可一鍵導航直達車位。

“雄安新區致力於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大量先進的時空產業技術支持。導航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雄安國創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創中心’)建立了工作站,將在雄安開展北斗領域技術規模化應用和大規模

試驗。”國創中心城市安全與時空研究所所長任柏鬆說,工作站基於北斗開展的地下空間泛精准定位導航等研究,可為雄安新區智慧交通、公共安全、城市規劃等領域提供公共服務能力。

國創中心坐落於雄安科創中心B座,由雄安新區與6家央企共建成立,致力於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開展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推動一批工程技術的驗証應用與集成轉化。

一款用在風力發電設備上的超潤滑材料研發基地落戶雄安,一項“車路協同”自動化技術正在雄安新區的容東數字道路上進行實踐驗証﹔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要在雄安建立微震動實驗室……“目前我們在談的有10余家國家級、國際水平的研發機構,我們將與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的策源地。”馬揚飚說。

集聚創新要素,豐富“政產學研金介”創新生態體系

在雄安科創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幾乎每天都會迎來前來參觀的考察團,涵蓋新區三大主導產業的280余件創新成果在這裡集中展示。

“近來,新區疏解單位及民營企業預約場次明顯增加,在地下空間巡檢、道路智慧檢測等產品或解決方案的展示中,已有多個案例成功進行市場化對接,中心日益成為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展示窗口。”國創中心總經理助理孟佑桐告訴記者。

在雄安科創中心B座一樓大廳,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些科技研發成果的項目名稱、發布單位、參考價格等信息。“這是在雄安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公開挂牌交易的項目。”孟佑桐介紹,他們積極對接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區落位發展企業,吸引包含疏解高校在內的966項科技成果在線上平台獨家挂牌,由新區向全國主要技術交易所輸送挂牌項目。

加快集聚創新要素,雄安科創中心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鏈為小切口,不斷豐富新區“政產學研金介”創新生態體系,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創新鏈條。

7月15日,雄安科創中心A座三樓,一間1000余平方米的房間正在進行裝修布置,這是即將投入使用的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雄安中心。

“我們的創始團隊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與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的研究與技術支持,整合京津冀細胞治療研究與應用尖端資源,開發新型造血細胞藥物。”該中心運營方、河北雄安元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林萍說。

圍繞新質生產力在新區的布局和發展,雄安科創中心打造集中承載國家級、具有示范和引領意義的創新平台,孵化成熟之后項目根據不同階段和需求,落位到中試基地、主題樓宇等地,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此外,我們還設立了雄安科技創新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創新成長性企業投資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可以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解決資金難題。”雄安科技產業園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堅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圍繞支持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發展,推動種子基金和天使基金的落地。

聚焦創新鏈關鍵環節,提供一站式科創服務

走進雄安科創中心,來訪者最直觀的感受是:工作人員主動服務意識很強。“也許保安並不懂訪客提出的業務問題,但他會把來訪者帶到綜合咨詢窗口,再告訴他去哪裡、找誰,有問必答。”孟佑桐說,他們改善服務流程,將保安員作為首個客戶觸點,強化主動服務及問詢應答培訓。

在科創中心技術交易服務大廳的綜合咨詢窗口,“現場能辦立刻辦”,對非所能及的業務,他們梳理了22類常用服務需求,形成“雄安科學園應知應會手冊”,現場撥出電話協助創新主體找到相關負責部門接續辦理。

6月19日下午,雄安科學園“檢察護企服務站”揭牌儀式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行。服務站將為入駐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法律支撐,暢通雄安檢察分院和園區企業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此外,技術服務大廳常設企服窗口、知識產權信息自助查詢機、自助辦稅機,面向服務對象耦合服務內容,提升創新服務的全流程感觀體驗。

一流的科技創新服務與營商環境,為科創中心贏得諸多入駐企業的青睞。“科創中心現在已聚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平台和科研企業,還有幾十家企業在排隊。”馬揚飚介紹。

經過一番細致考察,華鑄科技集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鑄數字”)於今年3月首批入駐科創中心。

室內的綠植生機盎然,地毯一塵不染,辦公桌椅、會客沙發擺放整齊……7月25日,走進華鑄數字辦公區,創始人丁國輝正在移動大屏前,和同事溝通某智慧園區項目的規劃細節。

“你看,這個電子屏是園區的,企業可以共享。”丁國輝說,公司自2021年注冊成立以來,這已是它的第三次遷址,搬到科創中心,看中的是這裡高標准、一站式的科創服務體系。

入駐科創中心僅僅5個月,丁國輝就感受到“新家”的溫暖。“中心工作人員組建了專門的服務團隊,上門宣講科技創新和上市政策,協助我們做好科技項目申報策劃、成果報獎、財務規范等工作。”丁國輝說。

在華鑄數字辦公室的斜對面,是它在北京時多年的合作伙伴北京和欣運達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設立的子公司——和欣智能科技河北雄安有限公司。該公司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物聯網技術應用於建筑設備設施數字化運維行業,提供建筑智能化行業樓宇自控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樓控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千余種產品。

“我們是華鑄數字多年的智能硬件供應商。他們到雄安發展,也增加了我們來這裡的信心。目前,在智能樓控領域,我們佔據了新區約70%的市場。”和欣智能科技河北雄安有限公司總經理康俊超說,搬到雄安后經營成本節省了很多,科創中心對創新企業的支持服務很周到,他們計劃實施雄安和北京“雙總部”戰略,進一步拓展雄安地區業務。

為推動優質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向雄安聚集,雄安科創中心常態化舉辦“雙周show”路演活動,已有60個項目開展線下路演或項目概念驗証。科創中心還承辦“智繪未來”“雄才杯”“中國創翼”等各類雙創比賽及賽前輔導,策劃實施雄安科學園“春播計劃”暨首批科創種子企業孵化培育訓練營,安排股權結構優化、技術登記、上市差距診斷分析等實用性課程助力創新主體發展,創新創業的氛圍在這座園區愈發濃厚。(記者解麗達、曹錚)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