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在衡水何以“火”出圈?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研學旅行基地認定委員會發布公告,批准4家單位為“全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衡水湖旅游景區研學旅行基地榜上有名。
作為一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近年來,研學旅行在衡水熱度高漲。2023年,該市接待研學游客5萬余人次,較2022年增長了200%。
研學旅行如火如荼,衡水是如何做到的?
從市級層面看,該市組建了研學旅游工作專班,專門制定出台了《研學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舉措,促進全域旅游投融資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撬動金融資本投向旅游業。
圍繞核心資源挖掘新業態,各有關縣(區)和研學旅行基地紛紛打造相關旅游產品,全市各研學基地共開發研學課程300余節。董子故裡、大儒之鄉……這些標簽,成為衡水研學旅行產業的金字招牌。
前不久,衡水濱湖新區管委會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衡湖飛羽”為主題的觀鳥研學體驗活動,讓大家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和保護鳥類的意義。“我們給大家准備了迷彩帽、迷彩背心以及望遠鏡。觀鳥時,大家可對照研學手冊了解它們的樣貌及名字……”活動開始前,研學導師進行了認真講解示范。
濱湖新區充分發揮衡水湖生態資源優勢,與世界研學旅游組織合作,推出以衡水湖濕地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研學。用情景化、故事化、沉浸式手段,打造了萬鳥迎春過大年、研學館裡過大年等文旅場景,以及泛舟觀鳥、濕地知識學習等熱點研學項目。濱湖新區文旅體中心辦公室主任李會龍說:“僅春節假期,我們就吸引了京津地區3.5萬人次前來研學。”
研有所思,旅有所獲。與衡水湖相臨的“孫敬學堂”,是衡水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孫敬,成語“懸梁刺股”中的主人公之一,今冀州區人。學堂上,孩子們“讀蒙經、習古禮、學國藝”。衣冠社內,2000余套漢服供游客選擇。百工坊內,大家可邊學習邊嘗試武強年畫、活字印刷等工藝,研學旅行的體驗感進一步增強。
研發國學文化產品,推出朝闕禮、拜師禮、敬茶禮等古典禮儀,原創舞蹈作品《踏鼓讀經》叫響全國……近年來,“孫敬學堂”先后榮膺河北省“不得不游”的十大研學基地、“河北省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稱號。
“五一”假期,在衡水湖畔的冀州古城遺址,一場“夢回漢世·大美冀州”主題系列文旅活動,讓八方游客“赴一場千年之約,享一回親鳥之悅”。
以“遇見古冀州”為主線,旅客可以在仿古集市、野趣露營、古戲游園、國風雅集、民樂漢舞、甲冑武術以及沉浸式互動等多個旅游場景打卡游玩。千年古城的滄桑渾厚、“弘文登科”的文韻國風、“演武奪魁”的勇武豪杰、水天一色間的“親鳥之悅”、親子游戲的趣味盎然……一時間,冀州古城遺址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游客量持續攀升。
如今,以衡水湖生態研學游為龍頭,衡水正不斷拓寬范圍、增加內容,如依托本地文化歷史、優勢產業等,打造以湖畔鴨鴨樂園為代表的休閑研學游、以閭裡古鎮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研學游、以周窩音樂小鎮為代表的藝術實踐研學游等,使研學旅行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為滿足全域、全季、全年齡段研學旅行需求,我們正積極開拓京津冀及全國市場,培育構建研學旅行全產業鏈條,完善研學配套設施,推動研學基地向研學營地轉變,在美麗的衡水湖畔打造全國知名的研學品牌。”濱湖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廣寧表示。(記者邢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