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十年蝶變 滿眼錦繡

方童 於海濤
2024年07月02日08:02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大運河河北段的滄州—衡水—德州段、謝家壩和華家口夯土險工“兩點一段”被列入其中。

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十年來,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帶來的變與不變,在滄州接續上演、交替呈現,古老的大運河正在時序更替間蝶變新生、流向未來。

在滄州市區,大運河穿城而過,滋養了兩岸兒女。宗增順攝

在滄州市區,大運河穿城而過,滋養了兩岸兒女。宗增順攝

保護“起筆”,鋪展綠色生態畫卷

仲夏時節,水草豐茂,運河蜿蜒流經處,處處如畫,步步皆景,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用相機定格運河的“千姿百態”,滄塑集團64歲的退休職工宗增順便是其中之一。

30年來,宗增順用鏡頭記錄下城市的變遷,也記錄了大運河“容光煥發”的全過程。“以大運河為參照物記錄城市變遷,是我的初衷。”宗增順說。

最初拍攝的主題是“大運河的四季美景”,個把月跑上一次就行。宗增順回憶說,而最近幾年,隔三岔五“跑運河”已成常態。

6月14日,宗增順用無人機記錄大運河畔的美景。魯萍攝

6月14日,宗增順用無人機記錄大運河畔的美景。魯萍攝

自2021年起,滄州市運河沿線生態綜合治理按下快進鍵——大運河沿線進行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護理,運河沿岸“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大運河核心監控區村全部實現生活污水管控……注重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凸顯大運河滄州段原生風貌,一條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長廊正加快延伸開來。

“大運河生態保護成效顯著、文化帶建設碩果累累,運河兩岸年年都有新風景。現在的大運河碧波蕩漾,兩岸游園成片、古街繁華,隨手一拍都是大片。”宗增順自豪地說。

一河清水兩岸綠,滿眼錦繡賽江南。這條蜿蜒曲折、流淌千年的“生態綠帶”,哺育了依水而生、因水而興的滄州,為滄州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與水有關”的文化遺產,更在時代新風吹拂下奔涌出新的文化浪潮。

傳承“落筆”,文化遺產生生不息

在滄州市大運河畔,一座結構對稱、氣勢恢宏的隋唐風格建筑——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以下簡稱“非遺展示館”)臨河而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運河之畔,作為中國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地,它像是一個“不散場的非遺集市”,為游客們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

“在東光縣有一段二百多米長的月牙形堤壩,名叫謝家壩。大運河連接了五大水系,自貫通以來,對溝通南北兩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非遺展示館一樓臨展廳內,解說員正為來自河北省衡水市錦程中學的學生講解著大運河的歷史及申遺過程。

河北省衡水市錦程中學學生到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展研學活動。閆冰攝

河北省衡水市錦程中學學生到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展研學活動。閆冰攝

自開館以來,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共承接各類研學活動231次,像這樣的研學活動,幾乎每周都會在展館開展……近年來,滄州市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引領,以武術、雜技等滄州特色非遺項目為重點,堅持保護與發展協同、傳承與傳播並重,非遺保護傳承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虎虎生風的八極拳演武令觀眾豪氣叢生,清脆的快板聲吸引著觀眾領略山東快書故事中的快意恩仇,琴弦撥動間悠揚的琴聲令觀眾陶醉在流暢婉轉的古樂雅韻中……在非遺展示館總覽廳,26場演出讓廣大市民游客大飽眼福,面塑、糖畫、剪紙等20余種非遺手工藝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非遺項目“百花齊放”,離不開當地政府悉心的“呵護培育”。滄州市持續完善非遺培育傳承體系,開展非遺項目傳承培訓,推進非遺項目普查建檔,完成國家、省級非遺項目數字化記錄,為非遺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大運河滄州段沿線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0項,省級項目59項,市級項目190項。

利用“成篇”,文旅融合饗民惠民

走出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沿著運河向南走大約4公裡,便來到大運河滄州城區段百獅園碼頭,隨著一聲汽笛聲響,一艘游船駛離碼頭,沿運河開往滄州園博園碼頭,標志著滄州大運河游船中心城區段水上公交正式開通。

6月17日,滄州大運河游船中心城區段水上公交正式開通。閆冰攝

近日,滄州大運河游船中心城區段水上公交正式開通。閆冰攝

舟行滄州披長卷,槳開運河入畫來。百獅園、清風樓、滄州坊……一個個“文化地標”在大運河的串聯下,實現了由“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的華麗轉變,為廣大游客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游覽體驗。

華燈初上,夜色柔美,一場特殊的“招親儀式”正在南川老街上演。隨著“趙府老爺”宣布“招親”開始,“趙府大小姐”將紅色的繡球從樓上拋下,引得圍觀的“青年才俊”歡呼連連。這場“招親”演出,正是滄州為南川老街量身打造的。

一邊看劇一邊品嘗滄州特色火鍋雞……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南川老街一系列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和眾多外地游客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今年“五一”小長假,滄州位居全國受游客追捧的20個小眾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位,南川老街成為“流量密碼”之一。

6月8日,滄州首屆火鍋雞文化節在南川老街朗吟樓廣場啟動。閆冰攝

6月8日,滄州首屆火鍋雞文化節在南川老街朗吟樓廣場啟動。閆冰攝

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旅游帶建設,滄州市以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建設為抓手,利用好大運河非遺等資源,升級休閑、購物、沉浸式體驗等多元業態,有機串聯旅游景點、文化亮點和商業熱點,打造了以大運河為主軸的精彩旅游廊道。

2022年9月,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50年來首次旅游通航﹔2023年5月,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在滄州園博園開幕,一場“大運河上的園博會”隆重登場﹔2023年10月,古風古韻的南川老街盛大開街﹔今年5月,滄州坊商街正式開街……如今,滄州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深挖大運河文旅資源,打造多彩旅游場景,提升“河海獅城·文武滄州”文旅品牌吸引力,打造“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優選地。

千年奔流不息,大運河為滄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十年精彩蝶變,大運河脈動著更加磅礡的生機與活力,流向更加光彩的未來。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