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微更新 激發大名古城活力

2024年06月25日09:4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更新 激發大名古城活力

6月12日拍攝的即將開始全面整修的大名古城北城門。大名縣委宣傳部供圖

“南側道路已打通,周邊10余家住戶搬遷完畢,目前拆除清理工作過半,預計8月底完成改造。”6月18日,大名縣名城管委會主任潘紅梅再次來到大名古城西街,調度古槐樹公園施工進度。

大名古城古槐種植於明代兵、工兩部尚書劉遵憲后花園門前,因形似龍形,被譽為“冀南第一臥龍槐”。1983年,“劉家花園舊址”被大名縣政府公布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槐作為附屬文物被保護。2016年,古槐被一輛貨車撞擊倒地,經農林專家搶救再次發芽生長,但倒地的樹干將整條街道堵死,影響了周邊居民出行。

在今年啟動的城市更新攻堅行動中,大名縣出台古城十字街整治提升方案,以古槐為中心打造古槐樹公園。“受損古槐最佳保護方案是維持斷裂倒地軀干現狀,採用橋接、靠接方式促進生長。”潘紅梅說,該縣因地制宜規劃佔地2161平方米的交通環島和公園綠地,既保護古槐,又解決周邊居民出行繞路的現狀。

大名古城至今有600余年歷史。一座歷經百年的城市承載著歷史記憶,也是文明不斷延續的象征。長期以來,因缺乏整體規劃、改造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大名古城內交通混亂、排澇不暢、建筑凌亂、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突出,群眾和外來游客對古城提檔升級呼聲日益高漲。

2023年,大名縣名城管委會通過公開信箱、網絡調查和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古城重要節點更新升級開展調查,收集的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古城內道路交通、排水管網等方面。今年,大名縣啟動城市更新攻堅行動,將古城片區環境修復工程列為全縣城建“一號工程”。

內澇曾是大名古城揮之不去的頑疾。潘紅梅說,每逢汛期強降雨天氣,古城內地勢低窪區域便會淤積雨水,群眾戲稱“看海”。如何根除逢雨必澇局面?大名縣名城管委會在專家指導下,通過“滲、滯、蓄、用、排”等方式,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修復雨污水管網,清理古城四角池塘,像醫生一樣對症下藥。”潘紅梅說,一方面通過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網,打通古城內18條主街道、72條小街巷雨污水管網﹔另一方面,清理修復位於古城四角的池塘,恢復古城原有的蓄水排澇功能。

“攻堅行動按照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標准,系統保護、整體開發大名古城。”大名縣名城管委會黨委書記楊迅說,按照尊重歷史、延續文脈、修舊如舊原則,大名古城在增強公共服務便利性和可及性上發力,突出文化元素,避免大拆大建,通過城市微更新最大限度保留歷史風貌和城市煙火氣。

攻堅行動以大名古城內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等4條主干大街為界,劃分為四大片區,重點實施古城大劇院裝修、省立第五女子師范舊址修繕加固等7個景觀景點提升項目。同時,針對古城基礎設施短板,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則,統籌實施雨污水管網、供水、供電、供氣、強弱電等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工程。

截至6月18日,古城片區環境修復工程完成6條主街道和60條小街巷強電、弱電管道及雨污水管網鋪設,對四角池塘內臨建及周邊垃圾雜物進行清理,古城南門和北門廣場破除、排渣完成,東門和西門廣場開始綠化及建筑景觀亮化美化。(記者陳正 通訊員張盼盼)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