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服務與百姓更近 社區與居民更親

2024年06月24日09:0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服務與百姓更近 社區與居民更親

衡水市桃城區通過“幫幫團+合伙人”等微改革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服務與百姓更近 社區與居民更親

變“跑社區”為“社區跑”,讓群眾享受到家門的“VIP”待遇﹔發動社會力量“合伙”參與社區治理,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高品質服務﹔建立“社區書記聯系卡”,讓居民訴求走對門、找對人……今年以來,衡水市桃城區以服務社區居民為出發點,堅持窗口向前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類陣地,把便民服務“打包”送到群眾家門口,破解各類基層治理難題,打通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幫幫團+合伙人”

社區服務貼心又實用

“您好,我的電動車最近充電很慢,您幫看看咋回事?”“大哥,您幫磨磨我家菜刀吧!”“大爺,您的頭發需要理嗎?我們這兒有愛心理發。”……

近日,桃城區河西街道中心街社區的富恆公館小區熱鬧非凡,修電動車的、清潔手機的、擦皮鞋的、義務理發的……數十項服務,讓社區居民贊嘆不已。

今年以來,桃城區著眼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培育打造“桃城幫幫團”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品牌,將文明實踐的“項目清單”變成群眾認可的“幸福賬單”,在服務百姓生活、解決實際問題中凝聚群眾、引領群眾。

“‘桃城幫幫團’活動真是貼心又實用,讓我們在小區裡、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這麼多的志願服務。”參與活動的居民王東順大爺說。

據了解,“桃城幫幫團”現已吸納愛心企業、愛心門店等218家,招募相關專業志願者580名,根據特長分配任務,先后組建“電動車維修幫幫團”“小家電維修幫幫團”“皮鞋養護幫幫團”等12支服務隊伍。除定時定點開展服務外,還採取“桃城文明實踐”小程序“碼上幫”的工作模式,為居民提供上門服務,讓“干的事”精准對接群眾“盼的事”。目前,“桃城幫幫團”開展活動282場次,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回訪滿意度100%。

“作為社區合伙人之一,我們根據居民的一些需求,組織健康義診、健康宣傳等活動,此外,還開展上門護理、上門醫療等服務。”5月21日,來桃城區沁園社區做義診的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陳潔對記者說。

如今,社區居民結構復雜、訴求多樣,而社區工作人員事情多、人手少,干起工作來如同“小馬拉大車”。去年6月份開始,桃城區探索建立“社區合伙人”管理機制,利用社區周邊資源,發動社會力量“合伙”參與社區治理,為居民提供更專業化、品質化的社區服務。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區合伙人”管理機制推廣以來,桃城區聚集各類合伙人2762名,開展各類便民服務、居民議事等特色主題項目822個,服務群眾4萬余人次。

“社區書記聯系卡”

解決民生實事更快更便捷

“張主任,辦理高齡補貼需要什麼材料啊?”“小區角落的垃圾沒清掃干淨”……近日,桃城區牛佐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志選接到不少電話,一些居民通過“社區書記聯系卡”上的聯系方式直接向他尋求幫助和反映問題。

為了更快更便捷地解決民生實事,連日來,桃城區在牛佐、享園、濱河、河西街4個社區共35個小區試點設置“社區書記聯系卡”,也就是把印有社區書記電話、地址、微信的展示牌張貼在各個小區醒目的位置,向居民宣傳“有事兒您找我”,讓居民訴求走對門、找對人,大小事情能夠第一時間得到響應。這種方便高效的服務方式得到居民一致好評。

“‘社區書記聯系卡’一經張貼就在居民當中引起轟動,當天就有給我們打電話咨詢的,我們把居民的建議、投訴、需求都分類整理好,能解決的即時辦,需要協商的積極聯系,大伙兒都說這樣效率更高了,居民對我們也更加認可了。”濱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康紅梅說。

24小時不關機的電話是社區對居民最誠摯的承諾,也是桃城區切實提升社區服務效率的具體舉措。從“接訴再辦”到“未訴先辦”,“社區書記聯系卡”使社區黨組織實現與社區居民高效對接。

網格員常態化入戶

“零距離”服務給力更暖心

“嫂子,咱家的垃圾不能整天放在門口,您下樓遛彎時順手扔了多好。”5月20日上午,王利群敲開了4樓住戶的門,囑咐完幾個衛生注意事項后,又聊了幾句家常才離開。

今年73歲的王利群,是桃城區河西街社區的一名三級網格員,負責收集環境衛生、物業服務、文娛生活等方面的社情民意,組織轄區居民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服務活動。每天早上不到8時,王利群就開始挨個樓棟檢查衛生,並檢查各棟樓的照明、安全設備是否完好無損,一圈下來需要近兩個小時。16時左右,他還要再進行一遍衛生巡查。

在河西街社區,像王利群這樣的網格員有9名,通過網格劃分區域,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工作中,網格員穿著紅馬甲、戴著紅袖標,背著宣傳資料,手裡還拿著火鉗、垃圾袋,無死角、全覆蓋對各網格內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

依托居民網格微信群和志願服務小程序,桃城區發揮“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機制優勢和網格員“排頭兵”作用,開展志願服務、事項代辦、救助困難群眾等工作,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常態化入戶行動,及時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和身邊的“零星瑣事”,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完成了由“被動應對”向“主動解決”的轉變。

為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桃城區在次干道、集貿(農貿)市場、公共設施、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校園周邊、城市社區等重點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實行定格、定員、定責、定崗。

網格員按照巡查重點實施不間斷巡查,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並做好記錄。對需要協調的事項,第一時間逐級反饋上級網格長。他們還組建了網格長微信群,建立應急反饋機制,以大數據為支撐,統籌推進“智治網格”與“智治社區”建設。目前,桃城區“15分鐘服務圈”覆蓋率達100%。

在原有網格基礎上,桃城區以樓棟、街邊商鋪為基本單元,將轄區劃分為5個文明城市大網格、15個社區“微網格”。同時以“15分鐘服務圈”為標准,整合利用小區閑置用房,統籌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點”建設,推行“社區點單、部門響應”黨建工作模式,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網格員培訓5場,開展各類便民服務、居民議事等特色主題項目786個,服務群眾約3萬人次。

同時,為解決高密度人口社區精准為民服務難題,桃城區依托網格員人手一本的“五級網格員居民日記一覽本”,逐步建立“一戶一卡”制度,實行居民戶“七色管理法”,實現數據化、動態化、規范化精准管理網格。

翻開網格員王愛民的居民日記,映入眼帘的是用七種顏色標注的七類群體:紅色代表黨員戶、橙色代表照料戶、黃色代表殘疾戶、綠色代表重點戶……本子上還記錄著網格內一些居民反映的身邊事。

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解。網格員架起社區和轄區居民的連心橋,使社區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居民的理解和幫助,為形成資源共享、運轉高效、服務多元的社區治理格局提供保障。(記者陳鳳來)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