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灤平縣長山峪鎮安子嶺村發展特色養殖

“一條產業鏈,連著千家萬戶”(幫扶縣駐村手記)

本報記者 康 朴 民生周刊記者 賈 偉
2024年06月12日08: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河北承德市灤平縣長山峪鎮,一條蜿蜒平整的柏油路伸進安子嶺村的山溝溝裡,串起一座座養殖大棚。

  “今兒個來這麼早哇!”養雞大戶郝術雲熱情地招呼。

  在門口消了毒,記者跟郝術雲走進雞棚。“日齡大了,吃得快,一天得添兩回料。”郝術雲打開自動喂料車,喂料車緩緩前行,飼料均勻地落在食槽中,毛茸茸的小雞迅即探出腦袋不住地啄食。隻用了20多分鐘,2萬多羽肉雞就投喂完了。

  “以前打料、添水、除糞、控溫都得自己動手,一天下來,累得直不起腰。到了晚上也睡不踏實,一夜定好幾個鬧鐘。現在添了一整套自動化設備,飼料塔、自動喂料車、濕帘、自動傳糞帶都有,輕省多了。”不過,郝術雲還是不敢大意,“養雞不能偷懶,付出多少,就收獲多少。”

  說話間,華都食品有限公司畜牧技術員秦忠驅車趕到。

  像郝術雲這樣存欄量兩三萬羽的養雞戶,安子嶺村還有好幾戶。秦忠每周都要來一趟,上門提供生物安全、衛生防疫、養殖技術等方面的指導。

  “村裡幾個養殖大戶裡,郝術雲家規模不是最大,但效益最好。他們效益好,我也有獎金。”秦忠說。

  秦忠走到數字化操作台前,一邊操作一邊說:“通風量有點大,給你調低點。控制好溫度濕度,及時清理糞便和殘存飼料,防止細菌滋生。”

  “你放心,都嚴格按要求來的!”再過兩周,這些肉雞就出欄了。郝術雲心裡有本賬:一年可出欄四到六茬,扣去飼料、雞苗、電費、運費等各種成本,收益能有10多萬元。

  別看現在養得好,賺了錢,剛開始搞養殖時郝術雲心裡也沒底。養殖戶有顧慮,總結起來是“三怕”:一怕自己沒技術沒經驗,養不好﹔二怕沒穩定銷售渠道﹔三怕價格浮動過大,辛苦一年不賺反賠。

  安子嶺村養殖戶們曾經面臨的狀況在灤平很普遍。這裡地處燕山山脈,山多地少,缺乏特色產業支撐,經濟基礎薄弱。

  灤平縣花大力氣引進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科學化、規模化、標准化養殖,並發展起包括飼料、運輸、深加工等在內的整條產業鏈。

  華都食品有限公司跟農戶簽合同養雞,從育雛到保價收購,一條龍合作。溫濕、飼料、防疫……雞怎麼養,公司有統一標准,不僅給養殖戶做培訓,每周技術員還來指導。

  “村干部先帶頭,養了一年就掙錢了,我們也下決心干起來。”郝術雲說,“很快就回了本,后來又翻蓋大棚,養殖規模翻了兩番。”

  臨近中午,一輛飼料車開進院裡。

  “來得正好,料都吃完了!”郝術雲順著爬梯爬上飼料塔頂部,打開倉門。司機葉士林跳下車,扯出電線,接通電源,拿出遙控器。8米多長的傳送帶先上升后左轉,等出口對齊飼料塔料倉入口,葉士林打開飼料車閘門,飼料被送入料倉。

  “你瞅咱這車,一隻手就能操作,密封性也高,減少飼料和外界接觸,養殖戶用著放心。”葉士林說。

  “生產、運輸飼料的,分籠的,檢疫的……一條產業鏈,連著千家萬戶。”郝術雲說,目前村裡的幾個養殖大戶加起來,一年能出欄肉雞65萬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2日 07 版)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