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牛蛙養殖唱響鄉村振興“致富歌”

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山灣子鄉熱水湯村的承德蛙舍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一個個牛蛙養殖池內傳來此起彼伏的蛙叫聲,一派生機盎然的豐收景象。
“咱們在撒料的時候,要撒均勻一點。避免撒多了以后,蛙吃多了撐死。撒少了蛙吃不到會餓死。”在牛蛙養殖基地裡,負責人張海橋正在指導工人科學喂養牛蛙。一隻隻牛蛙健碩活潑,長勢很好。
“熱水湯村的水質良好,氣候適宜,非常適合牛蛙養殖。我們於2022年建設牛蛙養殖基地。一期二期共建設了18棟牛蛙養殖棚及污水處理設施和辦公用房等附屬設施。去年10月份,出欄30萬斤牛蛙,每斤賣到8.5元,銷往北京、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地。今年計劃在7月中旬出欄60萬斤牛蛙,按照現在的行情,每斤預計可以賣到14元,產業致富‘頂呱呱’。”張海橋高興地說。
山灣子鄉溫泉資源得天獨厚,有“做優”特色水產養殖的先天條件。鄉黨委經多次調研考察后,確定實施黨組織引領牛蛙繁育養殖致富項目工程。
“我鄉扎實推進黨組織書記‘雙創雙爭’活動,將黨組織引領牛蛙繁育養殖致富項目列為書記精品工程。我們突出黨組織的指導和服務作用,在項目用地、施工建設上做好服務保障。吸引在外創業科技致富能人張海橋、湯佳南二人回鄉創業。通過產業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發揮產業輻射作用,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和致富能人參與養牛蛙,助推群眾增收致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山灣子鄉負責人說,前期完成養殖棚建設,后續配套建設科普長廊、研學基地,注冊“溫泉蛙”地理品牌,提升社會效應和影響力。
“我們在牛蛙養殖基地工作,每天120元,守著家門口,每天喂養這些肥嘟嘟的牛蛙,打掃一下基地衛生,每個月就能收入3600元。”熱水湯村村民池向彬說,牛蛙基地為10多名當地村民解決了就近就業的問題。牛蛙養殖產業為該鄉產業振興提供了一個新的產業發展渠道,項目落戶后,不僅盤活了村裡的閑置資源,還為熱水湯村村級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王東嶺、李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