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讓城市會“呼吸”更宜居

2024年05月28日09:0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城市會“呼吸”更宜居

衡水市統籌實施101個海綿示范項目,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讓城市會“呼吸”更宜居

5月20日,衡水市紅星天鉑小區,綠樹成蔭,風景優美。

5月20日,衡水市紅星天鉑小區,綠樹成蔭,風景優美。

5月19日,衡水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海綿城市監測平台關注海綿改造區域動態情況。 本組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5月19日,衡水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海綿城市監測平台關注海綿改造區域動態情況。 本組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2023年5月,衡水市入選“十四五”全國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啥是海綿城市?通過建設可滲透路面、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雨水調蓄池等海綿設施,讓城市在下雨時能吸收、滲透和淨化雨水,需要時則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簡單來說,就是讓城市會“呼吸”。

雨污分流改造、城市路網更新、公園綠地添彩……一年來,衡水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一個個“海綿體”在城市裡相繼建成,城區面貌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規劃先行,發展有章可循

早在2016年,衡水市便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基礎設施建設中,系統化全域推進。

雨污分流改造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據了解,衡水市科學編制了《衡水市市區排水系統綜合整治工程規劃方案》,按主、干、次、支順序對主城區街道老舊排水管網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同時將居民小區、機關單位排水管道與城市管網緊密銜接,形成較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系統。

8年來,該市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充分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將更多的自然雨水留下來、用起來,增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的“彈性”和“韌性”。

截至2023年年底,衡水市改造、新建排水管網500多公裡,新建11座雨水旋流沉砂池、4座雨水調蓄池、6座污水提升泵站,9處黑臭水體已全部實現“長治久清”,污水上返、路面積水的現象越來越少,城市“毛細血管”越發通暢。

高效推進,城市輕鬆“呼吸”

綠意盎然的草地,鵝卵石鋪底的旱溪……衡水市區滏陽路南側新鋪設的人行道,處處體現“海綿”巧思。

這條人行道全部採用透水鋪裝。“良好的透水、透氣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滲入,減少城市道路積水。”5月14日,衡水市海綿示范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劉志剛介紹。

人行道旁邊的綠化帶裡,植株生機勃勃。車行道的雨水通過道路邊緣進水口,進入下沉式綠地,一部分用於植物吸收、淨化,一部分流入旁邊的旱溪,多余的雨水再排入地下雨水管道。

這細微的改變,源自道路海綿城市建設中“滲”的理念——這些路段是通過路緣石開孔、下沉式綠地等方式使雨水透過綠地進入地下管網,避免路面出現積水。

養眼舒適的綠色空間,組成了一條海綿生態廊道。減輕城市排水壓力的同時,海綿道路還能加強地表與空氣的熱量和水分交換,降低地表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道路能“透水、吸水”,還能“鎖水、淨水”。不止是滏陽路,順平街、前進大街、紅旗大街等多條道路的人行道經過改造提升,也相繼擁有了“海綿”功能。人們驚喜地發現,每次降雨,城區街頭少了泥水濕鞋,多了一份雨天出行的舒適。

連線成片,提升城市品質

5月20日清晨,雨后的吳公渠生態公園空氣清新,路面潔淨,不少市民在這裡悠閑鍛煉。

路面能保持干淨、清爽,渠水兩岸的海綿設施起到了關鍵作用。吳公渠生態公園總佔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全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整體規劃。在保持原生態基礎上,該市沿吳公渠地勢,進行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木棧道等海綿設施建設,形成雨水梯次淨化體系。

“這個公園就像一座大型雨水調蓄池,不僅能蓄水,還擁有雨水淨化的功能。”劉志剛說,他們還增加了植被和綠化帶,使之成為美感和功能兼備的城市濱水生態空間。

衡水市還將“海綿”理念深入至市民生活的每個細節,努力構建綠色生態高品質生活環境。

走進紅星天鉑小區,隨處可見綠化草叢、景觀設施、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除了路面透水鋪裝,我們還將景觀綠化賦予海綿理念,有效實現了雨水的自然積存、滲透和淨化。”該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除了紅星天鉑小區,中梁天闕府、鉑悅府、鉑瑞府城等小區海綿改造也基本完成。目前,衡水市正對12個小區進行海綿化改造相關設計,努力提升社區的生態融合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近年來,衡水市本著“宜居、綠色、生態、韌性”的原則,充分結合區位、水系、氣候、排水系統運行等實際特點,針對性制定以“擋外洪、暢河渠、蓄雨水、淨臟水、利用(非常規)水、智慧管”為出發點的建設、改造方案,從流域、城市、設施3個層面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統籌實施101個海綿示范項目,打造更為宜居、安全、韌性的生態城市。

衡水市提出,加快構建區域生態保護格局,全面構建城市蓄排平衡體系,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因地制宜將“+海綿”理念融入城市綠地、建筑、道路、廣場、水系聯通等新建改建項目中,整體提升城市對雨水的蓄滯、淨化能力。

如今,在衡水,一個個結合城市分區功能和生態景觀效果的亮點工程、示范工程加緊實施,“海綿”理念已融入城市建設“毛細血管”,一座“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熱島有緩解、水體不黑臭”的海綿城市,正展露新姿。(記者焦磊)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