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存,如何變身城市新景

2023年7月,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蒸汽機車觀光園內陳列的蒸汽機車。趙珊攝
閱讀提示
旅游一定要去游山玩水嗎?並不盡然。
4月25日,石家庄石鋼工業遺址公園正式開放。夜幕降臨,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外表“粗獷”的建筑放射出五顏六色的夢幻光影,現代城市景觀和歷史工業遺存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左手工業,右手文旅,有鋼筋鐵骨之形,也有五彩斑斕之美。在河北,還有很多鐫刻著工業時代痕跡、留存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或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成為網紅打卡地。
工業遺存,給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
留住工業歷史,延續城市的工業記憶
5月6日,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實施常態化運營第一天。
下午6時,公園內的游客絡繹不絕。在眾多適合“打卡”的工業元素中,最受歡迎的是石鋼搬遷后留下的兩座高爐。這兩座高高聳立在公園南側的鋼鐵“巨獸”,分別高65米和75米,是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標志性建筑。
石鋼工業遺址公園最大的特點,正是其隨處可見的工業遺存。
在公園中央的地面上,有兩處浮雕,上面刻畫著石鋼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輪廓。而在公園北側的步道之間,還陳列著部分老廠區的設備和零部件。
“看到這些浮雕和老物件,當年鋼花四濺的生產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它們就像歷史的一扇窗,記錄了時代變遷。”石鋼公司原煉鐵廠零號高爐副工長金亞麗說。
石鋼公司始建於1957年,曾對全國鋼鐵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百項發明專利、80余個產品填補全國空白、國內三大專業化特鋼棒材生產企業之一……一項項數據,是對老石鋼輝煌成績的佐証。
2020年,在城市發展和大氣污染治理雙重因素影響下,石鋼退城搬遷。
“工業遺存見証了石家庄城市的發展變遷,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石家庄文旅投集團景管公司副經理崔正賢介紹,在公園設計、建設過程中,他們保留了石鋼部分生產車間、設備和工業特色元素,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留住這段工業歷史,延續這座城市的工業記憶。
一根早已冷卻的煙囪,曾是工業化歷程中驕傲的象征﹔一塊鏽跡斑斑的鐵板,藏有幾代人汗與火的記憶。在石家庄,工業遺址改建項目不止石鋼工業遺址公園一處。
石家庄和平東路沿線,曾是華藥、石煤機、石鋼、棉一、棉二等知名企業集聚的工業地帶,是石家庄工業發展的起點和縮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升級,廠房內的機器轟鳴聲已漸漸遠去,被合理改造的工業遺存,卻可以將這段歷史長久地傳承下去。
2021年11月,以紡織文化為主題的特色精品游園織錦園開園。織錦園所處場地是石家庄第三、第四棉紡廠的舊址。
游園以現代的設計手法演繹傳統的景觀,結合場地特色,建設有紡織歷史圖片銅雕展示、紡軸雕塑等景觀節點,打造模仿紡織廠建筑風格的景牆,通過紡織文化及紡織場景的再現,向公眾展示人工紡織的場景及記憶。
進入游園,景觀牆上的老照片將舊時記憶重現眼前,充滿懷舊氣息的老廠房、辛勤工作的勞動者。“我們就是要將這些難忘的時光都留在場地裡,使其在時間的長河中閃爍永恆的光芒。”織錦園設計師這樣介紹。
家住附近的石家庄市民周茹經常帶孩子來這裡散步。她認為,這個公園不僅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一代知道城市的工業歷史,“通過歷史了解祖輩、父輩的故事,讓孩子們更有歸屬感。”
“工業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認為,這些遺產不但反映了當時的人文歷史背景、社會發展狀態,也承載著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國奉獻、勇攀高峰的見証。因此,合理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打造文旅新地標,拓展旅游新格局
“這裡是石家庄!”
5月4日晚7時30分,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內,伴隨著激昂的音樂和炫目的燈光,一場動感十足的音樂表演正在進行。觀眾跟隨節奏搖擺吶喊,讓人心潮澎湃。
當天,石家庄Rock Home Town原創音樂節火熱開唱,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游客齊聚這裡,開啟“為一個音樂節奔赴一座城”的“五一”假期模式。
“沒想到這裡的氣氛這麼棒,不枉我開車300多公裡來一趟。”來自北京的搖滾愛好者周一哲給石家庄豎起了大拇指。
“白天我穿著旗袍在公園裡拍了藝術范兒照片,晚上和大家一起感受搖滾樂的魅力,真是嗨翻了。”公園+音樂節模式,讓山西市民李冉愛上石家庄。
在很多外地搖滾愛好者眼中,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儼然已成為石家庄文旅新地標。
“工業遺址公園裡有諸多工業元素,工業風與搖滾樂的融合是此次原創音樂節的一大特點。”石家庄旅投集團文化體育公司副總經理張雅雯認為,工業+搖滾、工業+文化等新模式的嘗試與探索,是石鋼工業遺址公園火“出圈”的關鍵。
拓展旅游新格局,打造文旅新地標。未來,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將定期舉辦搖滾演出、原創音樂節、影視跨界藝術展、青年音樂匯、文創打卡生活市集等活動,不斷豐富文旅消費場景,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說到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唐山不能不提。依托豐富的工業遺產,唐山將工業旅游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向全國遞出文旅新名片。
走進位於唐山市路北區的啟新水泥工業博物館,歷史與時尚在這裡融為一體:一邊是“修舊如舊”的水泥廠,陳列著水泥窯系統、發電機組等工業文物,以及1889年至2008年之間的2000余卷檔案﹔另一邊是舊廠房改造而成的文創園區,一家家特色餐廳、畫廊、工作室充滿時尚氣息。
“博物館以工業遺產保護和持續性利用為目標,同時又為現代城市生活提供了一個獨具特色的體驗式空間,成為集工業旅游、工業遺產保護、文化創意、休閑時尚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
啟新水泥廠是我國第一家民族水泥企業。2008年,啟新水泥廠拆遷退城,修復建設了啟新水泥工業博物館和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讓這片百年廠址重煥生機。
啟新水泥廠的變遷在唐山並非個例。
開平礦務局老股票、塵封百年的“羊皮蒙面大賬本”、中國第一條准軌鐵路上的鐵軌……在位於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開灤博物館內,保存著上萬件珍貴文物,記錄著中國近現代工業史上20多個“中國第一”和“之最”。
這裡,還有許多頗具特色的融合旅游項目。
井下探秘游,就是其中的一個亮點游玩體驗項目。游客乘電梯深入地下70米,就進入了縱橫交錯的古巷道遺址。這裡真實再現了從原始挖煤、炮採、普採到現代綜合機械化採煤的演變過程,在巷道中穿行,與一個個正在工作面“忙碌”的礦工雕塑擦肩而過,與“參與煤炭運輸”的毛驢雕塑打個照面,仿佛穿越了百年時間。
依托工業遺產,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已建成開灤博物館、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井下探秘游、蒸汽機車觀光園等景區,形成了“一園六館”的工業博物館群落,開發了懷舊、時尚、探秘、休閑等多個特色旅游項目。
“2022年11月,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獲評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設立的工業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后,更是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游的熱門目的地,每年接待數千名中小學生參觀游學。”工作人員介紹。
未來,唐山將進一步挖掘資源、設計線路、推廣產品,將工業游打造成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要保護利用,更要與城市相融共生
“城市工業遺址常常位於城市中心位置,佔地規模大,倘若得不到有效利用,會造成資源浪費。”專家認為。
此前,在一些地區的工業遺址改造利用過程中,就出現過工業遺址利用與城市規劃不相符、與百姓需求不匹配等情況,造成工業遺址改造效果不理想,或者改造建設“曇花一現”。
“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將工業遺址保護利用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使其更加科學、規范、可持續。”專家表示。
近年來,石家庄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納入城市更新的整體規劃,實現了工業遺址與城市的和諧共生。
石家庄煤礦機械廠,是老石家庄人都熟知的工廠。2015年企業退城搬遷后,老廠區閑置下來。
2021年,隨著石家庄市城市更新行動啟動,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作為全市城市更新首開樣板工程,拉開了省會東北部老工業區更新建設的序幕。
如何讓這片老廠區更和諧地融入城市發展中?在規劃階段,石家庄就進行了深入研究。
“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周邊,有7個大型高層住宅區,住宅容積率普遍較高,方圓兩公裡內沒有公園,缺少高品質的市民休閑健身場所。”石家庄市城發投集團所屬城市更新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
基於此,石家庄按照“在二環內做‘減法’、二環外做‘乘法’”“還空間於城市、還綠地於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於社會”等要求,實施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
率先啟動的是服務廣大市民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在總面積480畝的地塊中,拿出位置最好的68畝臨主街地塊,建設了拾光智慧體育公園。
公園裡,網球、籃球、乒乓球等球類活動場地一應俱全,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區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動需求。採用新型透水柔性材料鋪設的800米跑道和350米慢行步道腳感舒適,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這裡放鬆身心,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除了拾光智慧體育公園外,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還包括工業遺存保護區、立體園林住宅區和風貌提升區3個部分。
於2023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工業遺存保護區,即“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在保留原有工業遺風的基礎上,“石美集”把6座舊廠房改造成了6個功能場館——想了解城市歷史,可以到工業文化展館,觸摸石家庄的工業發展脈絡﹔想運動解壓,可以到全省最大的室內全民綜合體育館,籃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隨你挑﹔想要靜靜,可以到公益圖書館,選一本喜歡的書隨手翻閱。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項目規劃過程中,住宅開發比例被控制在40%以內,住宅區嚴格執行建筑風貌與容積率聯動的規劃要求,打造容積率2.0的高品質社區。
除石煤機工業遺址外,石家庄華藥遺址公園項目和棉一、棉二工業遺存風貌區項目建設也在全力推進中。
華藥遺址公園項目將對工業遺產、文化旅游和產業孵化進行深度融合,通過歷史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賦予華藥老廠區新的生命力與活力。棉一、棉二工業遺存風貌區,則植入半開放漫游式紡織博物館、精品商業、文化創意辦公、時尚秀場、文娛運動等功能業態,打造具有歷史記憶的活力街區。
記者觀察
賦予工業遺產時代價值
隨著旅游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工業旅游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
河北工業資源數量龐大、類型豐富、分布廣泛,各類工業博物館、工業遺址公園以及鋼鐵、食品、酒類等題材的工業旅游發展迅速,特別是省內一些工業遺產豐富的地區,已經逐漸成為工業旅游熱點區域。
不過,河北省工業旅游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普遍存在產品較單一、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此外,工業旅游項目具有前期投入高、工廠改造難度大、直接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回報周期較長等特點,導致部分企業開發工業旅游的積極性不高。
如何推動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專家認為,有關部門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工業旅游項目更多扶持,並進一步拓展工業旅游業態,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游玩體驗。
目前,不少工業旅游項目更傾向於突出自身企業文化,但千篇一律的廠房參觀很難有吸引力。因此,要以發展“體驗經濟”的思維,站在游客需求角度,創新豐富游覽形式,增強趣味性、參與性、互動性。
在這方面,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就做得很好。該公園自開放后組織了多場搖滾音樂表演,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搖滾愛好者。
位於山東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該博物館由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老設備改擴建而成,在發展工業旅游的過程中,通過展陳互動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產品形態創新、業態規劃創新等方式,保護工業遺產、傳承工業文明,讓“文物活起來”。
這裡的工業旅游早已不局限於簡單的參觀,而是兼具“可觀、可賞、可吃、可玩”。例如,實景穿越劇游《覺醒的釀酒師》融合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與密室逃脫,將博物館參觀與實景探秘融為一體﹔天上來酒、啤酒隧道、4D影院、光影秘境等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身臨其境。如今,青島啤酒博物館已從單文化展館發展為多業態文旅品牌,成為重要的城市時尚地標。
此外,工業旅游要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還要依據不同的工業資源類型,挖掘、開發各具特色的工業景觀和工業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文化創意、科普研學、產品展示、休閑購物等功能,優化游線組織、創新體驗場景,賦予工業遺產時代價值。(記者王思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