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城市繁華處流淌著古韻詩意

2024年04月27日08:09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城市繁華處流淌著古韻詩意

保定直隸總督署—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城市繁華處流淌著古韻詩意

4月17日,游客在保定市西大街游玩。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攝

4月17日,游客在保定市西大街游玩。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攝

4月17日,天空湛藍,一片古建筑掩映在保定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中。陽光透過一棵棵古樹,在地面投下斑駁的樹影。曾在保定讀書的陳楚,走在滄桑厚重的青石板路上,看著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陳楚所在的地方,是始建於元代、有著“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的直隸總督署。作為清代軍政衙署建筑,直隸總督署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從讀書到工作,陳楚在保定生活近20年來,已記不清有多少次踏進處於鬧市的總督署。“公生明”禮儀之門、天下衙門專題陳列展、方觀承《御題棉花圖》……和總督署有關的一切,陳楚都十分熟悉。

“總督署內的古樹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古柏、古棗樹、古丁香……你看,樹皮上的裂痕和皺紋,就像歲月刻下的年輪,透露著自然的力量和堅韌。樹上還有小牌子標記著它們的年齡,最老的樹齡有500年以上呢!”陳楚告訴記者,這些年,古樹附近有了養蜂人,每到古樹開花,養蜂人就開始忙碌了。“可以嘗嘗用百年古樹蜜制作的冰激凌,那可是直隸總督署最紅的文創產品,散發著歷久彌新的‘保定味道’。”

距離直隸總督署不遠,就是保定古蓮花池。雖然門前大路上十分熱鬧,古蓮花池卻不慕這種喧嘩,恬然嫻靜地端坐在那裡。走進這處古典園林,白牡丹已經綻放,廊橋上、亭閣內,到處都是游人。“現在園內草木生長、鮮花怒放,不僅能欣賞‘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審美意境和高超的造園藝術。”同行的保定市歷史文化學者吳建立說。

東至蓮池南大街,南至興華路,西至恆祥南大街,北至西大街北側,漫步直隸總督署—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古宅民居鱗次櫛比,一磚一瓦濃縮了保定的歷史風情。這片區域內,分布有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還有光園、第一客棧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筑。其中,具有清末民初中西合璧建筑特色的西大街,著眼恢復古街風貌,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

“清風民韻”建筑風格的壁柱,半圓拱頂門窗,保存完好的傳統磚雕工藝……建於宋、成於元、興於清的西大街,曾是保定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這裡“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風格,彰顯著一座古城的時代印記,被譽為“直隸第一街”。

“這條街是老一輩人最愛逛的一條街,它承載著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在西大街住了50多年的安建國介紹,他年輕時到稻香村買過糕點,逛過各種綢緞庄、字畫店,還到樂仁堂、萬寶堂等藥鋪買過藥。說起西大街的過往,老人滔滔不絕。

隨著時間的流逝,西大街也曾因房屋年久失修、店鋪業態雜亂,失去了往日繁華。近年來,隨著古城保護更新項目的實施,保定市充分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非遺老字號資源,打造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直隸第一街”。

“修舊如舊,避免同質化,是西大街改造提升的理念。”保定市文發集團古城保護建設開發公司相關負責人龍濤介紹,他們對古街樣貌最大程度保留,最小程度干預,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恢復老城記憶,使得一大批老建筑煥發出新活力。

在西大街,記者被一座別具風格的建筑吸引,它便是清末民初時期保定“五樓”之首——義春樓。站在頗具古風的門前,依稀能感受到昔日人來人往的繁華氣息。廳堂內木質的樓梯、房梁,讓人仿若穿越到了老保定的舊日時光。

“你看義春樓的這面牆體,裡面保留著歷史建筑,但屋頂的房梁我們加裝了一層木質結構,這樣既保持原樣,又對房屋進行了加固。”說話間,龍濤又帶記者來到一座中西合璧的客棧。“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來到保定,當時就住在這座第一客棧。他們與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的同學促膝長談,並同游古蓮花池等地。”龍濤介紹,第一客棧整體建筑保存較好,外牆沒有大動,保留了歷史原貌,內部展陳講述了當年的紅色文化故事。

如何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對此,西大街啟動“鳳還巢”計劃,向全市征集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老字號企業入駐。在西大街直隸文化體驗區,抬頭望去,大宋定窯創意工坊、古城香遇坊、直隸安家罩餅等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店鋪依次排列,游客們興致盎然,拿著手機拍個不停。

走出西大街,身旁高樓大廈林立,車輛川流不息。同行的工作人員說,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老街仍能保留原有風貌,其意義不在於有多少老字號店鋪,也不在於能否持續維系當前的繁華,而在於古老的文脈融入日常、傳承發展,在新時代獲得更加雋永的生命力。(記者史曉多)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