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一14歲男孩不幸離世 捐獻器官挽救5人

2024年04月26日16:23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日前,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一場特殊的儀式在進行:一對中年夫婦向14歲的兒子張子德做最后的告別。此時,男孩已經沒有自主呼吸,無法聽到父母的呼喚。萬分悲痛的父母選擇讓男孩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捐獻男孩的器官,挽救更多的生命。

在家裡,是善良的“小暖男”

在家人眼中,張子德是獨立自主、勤勞懂事的小暖男。他性格比較內向,很少用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愛,但會通過實際行動來表示。他體諒父母,媽媽生氣時,會扮出可愛的樣子逗媽媽開心﹔看到媽媽累了,會主動幫忙做家務,保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尊老愛幼,經常照顧年邁的奶奶,還負責給9歲的弟弟輔導功課。

“孩子患有哮喘,身體不好,每次去學校之前我都囑咐他要照顧好自己,帶好藥品。我並不擔心孩子的學習,想著孩子以后能考到一個空氣濕潤的地方上學就足夠了。孩子也把我的話記在心裡,學習非常刻苦。”張子德的母親李文鳳說。

張子德生前照片。

張子德生前照片。張彥朋提供

然而,不幸悄悄降臨在這個善良的孩子身上。4月3日晚上10時許,張子德像往常一樣在宿舍休息,突然哮喘發作而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經過多方治療未果,張子德失去自主呼吸,被判定為腦死亡。

悲痛之余,家屬作出捐獻孩子器官的決定。“我們一直不能接受即將要失去孩子的事實。但是,想到孩子的器官能夠拯救像我們這樣承受痛苦的家庭,就能感到一絲安慰。希望通過器官捐獻讓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續,也希望受捐獻的孩子能夠代替他健康地活著。”張子德的父親張彥朋哽咽地說。

4月17日下午,張子德家屬在器官捐獻協調員見証下簽署了《人體器官捐獻親屬確認登記表》。“孩子這麼善良,如果知道我們作出這樣的決定,他也會同意的。”張彥朋說。

在學校,是公認的“好學生”

張子德曾就讀於寧晉縣第六中學,是一名九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眼中,他是品學兼優、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他是勤奮刻苦、樂於助人的小伙伴。“張子德學習成績優異,課上善於發言,積極跟老師互動,而且有很強的責任心,經常主動承擔宿舍裡的任務,還積極地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提到張子德在學校的表現,英語老師馮素欣都是夸贊。“子德喜歡學習,還經常幫助我們講解習題,細心且有耐心,一遍不懂就講兩遍,兩遍不懂就講到我們弄懂為止。”同學張皓文說。

張子德生病住院之后,全校師生心系他的病情。“祝你能恢復活力,早日康復”“德德,哈利波特還沒看完,早點回來看”“我等著你強勢回歸”“你不是孤身一人”……全班同學通過折千紙鶴、寫留言條等方式表達對他的思念和祝福。學校第一時間發起愛心捐款活動,全校老師積極響應,僅兩天時間,共收到168名教師捐助的21200元善款。這些善款由班主任老師如數交到張子德父母手中,同時也將全體師生的愛心和祝福傳遞給張子德。

同學們為張子德折的千紙鶴。

同學們為張子德折的千紙鶴。張彥朋提供

得知躺在病床上的張子德再也無法醒來,同學們十分痛惜。同學武亦文哭著講述夢到子德給他講題的情境,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

當張子德捐獻器官的大愛之舉傳到學校時,師生都為之動容。“子德的大愛之舉讓人感動,有這麼好的一個孩子,我們都感到驕傲。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導學生珍視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寧晉縣第六中學副校長張志偉表示。

在社會,是勇毅的“前行者”

4月24日上午,張子德家屬在器官捐獻協調員見証下簽署《人體器官獲取手術知情同意書》。12時30分,14歲男孩張子德捐獻的肝臟、雙腎臟和雙眼角膜在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完成摘取,肝臟被迅速移植至一位患者體內,腎臟被迅速運往北京某醫院。“張子德捐獻的器官能救治三位器官衰竭患者,使兩位失明患者重見光明。”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王勛說。

“孩子一直說想去北京,去天安門觀看升國旗、去爬長城,希望日后有機會,與受捐者一起去完成孩子的心願。”捐獻完成后,張子德父親說。

告別儀式。

告別儀式。梁嬌攝

四月,繁花盛開。日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導的以“生命·禮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月活動在全國積極開展。河北各地以此宣傳普及遺體器官捐獻知識,弘揚捐獻者無私大愛的奉獻精神,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這項崇高的事業中來。截至4月24日,河北省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志願登記達28萬人,累計實現器官捐獻719例,捐獻大器官2074個,眼角膜1136枚,挽救3000余名垂危患者的生命。

一直以來,河北省紅十字系統深入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志願登記、捐獻見証、緬懷紀念、人道關懷等工作。近年來,河北連續涌現出了“最美邯鄲人”、邯鄲市紅十字會優秀干部楊海燕,“白求恩式的好軍醫”、和平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筍,遺體捐獻者袁俊玲等一批捐獻先進典型,他們的大愛精神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為拯救他人生命和醫療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李書欣)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