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共建共管,270個京津項目落地發展

2024年03月05日08:4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共建共管,270個京津項目落地發展

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探索跨地區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

共建共管,270個京津項目落地發展

2月28日,在位於曹妃甸新城的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老師正在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外活動。 河北日報通訊員 季春天攝

2月28日,在位於曹妃甸新城的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老師正在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外活動。 河北日報通訊員 季春天攝

“企業有什麼困難和問題,示范區和園區會很快解決,我們深深感受到兩地‘一家親’,看到企業的願景在協同、融合發展中加速實現。”“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對接,全方位做好在曹京企的服務保障工作,推動協同發展走深走實。”2月26日,在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舉行的座談會上,北京市在曹部分企業代表,以及曹妃甸區相關產業園區負責人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共謀發展。

“作為京冀跨區域共建省級協同發展示范平台,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按照合作共建、先行先試、產業互動、協同發展原則,積極探索跨地區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搭建橋梁紐帶,做好雙向服務,以共建共管機制推動產業協同、資源共享。”該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如忠說,自2014年以來,該示范區實施京津項目270個,總投資2037.22億元,完成投資1768.81億元。

兩地干部擰成“一股繩”

——是“服務員”更是企業“娘家人”

2月22日,3名北京來的干部完成挂職任務,踏上返京之路。

“為了讓示范區承接更多北京產業,他們兩地來回跑,過上了‘雙城生活’。”李如忠介紹,不久,會有新一批北京挂職干部前來,給示范區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京曹之緣”結於2005年。隨著首鋼搬遷,曹妃甸吹響了開發建設的號角,更拉開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序幕——通過大面積吹沙造地,曹妃甸工業區由不足4平方公裡的小沙島,形成210平方公裡的廣闊陸域,逐漸發展成省沿海增長極,並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這一平台的發展壯大,得益於京冀兩地政府的支持。2014年7月,京冀簽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框架協議》,決定在產業、交通等方面不斷加強協同合作。

而這只是示范區建設發展的開端——2015年4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明確提出京冀共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2018年6月,京冀兩地簽署《進一步加強京冀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18—2020年)》,提出從10個方面加快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

“讓示范區共建出成效,共管是關鍵。”李如忠介紹,在示范區管理機構獲批后,京冀兩地便按照“示范區管委會+建設指揮部”模式,創新性地開啟共建共管機制,河北選派干部任職、北京選派干部挂職。

北京挂職干部怎麼干?與唐山干部擰成“一股繩”!“大家按照‘一張圖’、下好‘一盤棋’,充分發揮渠道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北京各委辦局、各區、各市屬企業,與唐山市、曹妃甸區密切往來、強勁互動。”李如忠說,在兩地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區建立了有效會商機制、政策共引機制、創新協同招商機制,並不斷完善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共同打造營商環境、共同推行資質互認。

是“服務員”更是企業“娘家人”,成了示范區裡兩地干部的共識。落戶的北京企業對此感受最深。

“在兩地干部的共同推動下,我們從簽約到開工建設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曹妃甸映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林說,作為北京產業轉移項目,公司投資主體為北京中恆復印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北京總部的生產、研發、品控、技術、檢測中心、物流中心等部門功能已搬遷至曹妃甸。”

在劉林看來,“娘家人”帶給企業的紅利不僅僅體現在速度上。“在各項惠企政策疊加效應下,企業搬遷至曹妃甸完成的不光是地理上的遷移,而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劉林介紹,落戶曹妃甸以來,企業陸續進行設備更新、技術創新、工藝優化等,產品從產量到質量均取得質的飛躍。

新老企業組成“一條鏈”

——“抱團發展”實現多贏

打磨聲不間斷,焊花飛濺,2月23日上午,春寒料峭,位於曹妃甸裝備制造園區的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卻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忙不過來了,忙不過來了!”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制造部經理竇洪炎抹去額頭上的汗珠說,當前,車間有300多名工人同時投入生產,加班加點趕制訂單產品。

筆者看到,生產車間有序碼放著許多長短不一、粗細不同、曲度各異的鋼管。“我們主要生產鍋爐,這些是零部件。”竇洪炎介紹,這裡是北京巴威公司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新基地項目,承擔了總部的全部產能,在超超臨界大容量、超高參數、超低排放大型電站鍋爐的生產基礎上,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光熱等清潔環保設備及環保改造業務等領域的核心產品制造。

“隨著國內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的快速發展,自去年8月投產以來,企業訂單不斷,隻能開足馬力干。”竇洪炎說,受產能所限,訂單交付時間十分緊迫。

是放棄部分訂單還是延期交貨?在竇洪炎一籌莫展之際,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工作人員入企調研時,提出好點子:“園區內有好多裝備制造企業,它們也都具備生產相關部件的能力,何不轉包一部分訂單,實現多方共贏?”

在園區各方配合下,竇洪炎完成對相關企業調研,最終確定4家裝備制造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搬遷到曹妃甸,沒有錯!”看著被逐漸“消化”掉的訂單,竇洪炎開心地說,作為搬遷至示范區的一家“新企業”,成功與周邊“老企業”構建起合作鏈條,讓一份訂單產生了兩份效益。

從與石景山為鄰,到與渤海灣為伴,巴威公司跟隨首鋼的步伐實現企業發展戰略轉移。而對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來說,這便是龍頭企業的輻射效應。

“我們發揮首鋼產業鏈的資源優勢,成功引進巴威公司、首鋼氣體、廈門日上等產業鏈項目簽約、開工、落地、投產,實現產業‘抱團發展’。”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史錫強說。

推動產業“抱團發展”,既要迎合企業需求,也要精准補齊當地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空缺。“我們堅持在對接中不斷優化自身產業結構,尋找轉型方向。”史錫強說,根據曹妃甸產業需求的調整,示范區招商工作人員又將目光放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和高科技等新興產業上。

針對已落戶的26家央企、16家北京市屬國企,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繼續深挖其再投資意向,引導鋼鐵深加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氫能等產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斷聚集。

兩地居民共享協同紅利

——北京優質資源“搬”到“家門口”

“聽說沒?曹妃甸新城要建北京王府井了,以后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在北京逛街的感覺了!”最近,北京王府井商業中心一期項目即將在這裡開建的消息在曹妃甸區百姓中廣為流傳。

2月23日,筆者來到項目現場,隻見工人們正在開展臨建施工。“項目方案和初步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主要建設購物中心、商業街、公寓等,“我們將引入高端品牌運營服務商,打造城市新地標。”

如果說產業轉移密切了曹妃甸與北京的經濟往來,那麼吸引北京醫療、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聚集,則拉近了京曹兩地的“人緣”。

“產業協同,進一步促進社會協同。”李如忠說,為不斷加快同城化進程,示范區積極對接聯合北京優質資源,先后在曹妃甸創辦了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中國科學院幼兒園曹妃甸園等,大力推動京冀地區在交通、醫療、教育、旅游等社會事業方面協同發展。

隨著新學期到來,位於曹妃甸新城東南的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琅琅讀書聲和課間學生們的歡聲笑語四溢。“2016年9月1日,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正式開學,分校完全按照本校的教學和管理方式,與本校實現課堂同步,共享北京優質教育資源。”該校校長王智介紹。

這樣一所學校的設立,受益的不僅僅是曹妃甸當地百姓。“我女兒就在這兒上學。”首鋼京唐公司職工李峰說,2008年他便來到曹妃甸工作,當時,除了在建的廠房,別的地方簡直是一片荒原,“基礎配套設施不全,讓大家沒辦法安家,工作也不安心。”隨著同城化進程不斷加快,曹妃甸不僅有了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還與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等知名醫院合作,實現與京津千余家定點醫院聯網直接結算,與京津30家定點醫療機構建立了同城化結算體系,讓李峰在這裡享受到了“北京服務”。

后來,李峰在曹妃甸娶妻生子,安了家。“如今,我成了地地道道的曹妃甸人。”李峰說。(記者王育民 通訊員王夢錄)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