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接疏解到融入產業鏈條

從承接疏解到融入產業鏈條
——京津冀協同發展看滄州(上)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滄州市堅持“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推進產業協作向更深層次拓展,促進更多京津雄優質企業向滄州轉移。
2014年以來,滄州市累計承接京津項目718個、總投資2904億元,涉及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生物醫藥、服裝服飾等眾多領域。
主動承接京津產業疏解轉移
2月21日,記者趕到位於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走進北京金城泰爾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一車間,隻見機器高速運轉,硝呋太爾原料藥正被源源不斷生產出來。
“自2月18日春節后開工以來,公司兩個原料藥生產車間全力投入生產中,硝呋太爾、富馬酸比索洛爾等原料藥陸續走下生產線,被運往北京的制劑廠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偉龍說,“2015年,公司落戶滄州,獲得巨大成長空間,異地監管、新廠房、園區環境,樣樣都滿意!”
10年前,北京藥企陸續外遷,承接地競爭十分激烈。
“2014年5月,我們得知北京醫藥企業將集中向外轉移的重要信息。我們一下子意識到:機會來了!”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局長劉帥說。
2014年7月,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承接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轉移工作啟動。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每人分到幾十個藥企名單,從局長到普通員工輪流到北京藥企推介產業園優勢。
“經過對接,我們對這裡也越來越熟。”王偉龍說,“經過反復考察、比較,發現這裡的區位、基礎設施以及政策和服務等,都比別的地方更勝一籌。”
2015年1月,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決定共建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承接北京藥企集體轉移。
為了滿足眾多醫藥企業研發需求,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引入南開大學技術研發力量,建設了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化學藥孵化平台、分析檢測平台以及中試基地等科技創新平台,構建起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2023年4月,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順利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從此,中心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
“新產品在落地過程中,需要進行質量檢測。以前,公司的檢測樣本經常要郵寄到北京、天津等地,數據結果一來一回就得六七天。”王偉龍說,“該分析測試中心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后,公司當天就能拿到檢測數據,看到數據再確定研究路線,產品研發進度更快了!”
通過在國內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先河,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入駐企業60家,初步形成“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的產業鏈條。其中,北京企業36家,總投資116億元﹔天津企業9家,總投資21.9億元。
近年來,滄州堅持在項目引進中塑造產業、在承接轉移中強化升級,北京·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明珠國際商貿城等一批重大標志性轉移項目,推動滄州市生物醫藥、服裝服飾等重點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滄州市承接京津產業疏解轉移做法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評估組譽為“滄州現象”。
全面提升產業平台能級
2月17日,正月初八,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早市開業。商戶吳洪強把春季新款女裝擺在店鋪醒目位置,引來不少客戶前來採購。“這些女裝是我們設計師年前設計的新款,爭取門店開業首日有個好的銷量。”他說。
2015年,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和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開始疏解搬遷。2018年,在北京大紅門批發市場做了6年服裝生意的吳洪強,選擇落戶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搬遷的,還有他在北京的服裝工廠。
“我們在離這10多公裡遠的滄州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租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廠房,建起新服裝廠,有近百名工人在新廠工作。”吳洪強說,“來到滄州后,客戶基本沒有流失,經營成本算起來比北京低一半以上。更為重要的是,滄州打造的服裝全產業鏈,給我們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機會。”
通過對北京服裝產業發展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滄州市委、市政府認識到:產業轉移,不是廠房、生產線簡單的“空間轉移”,而是要讓轉移成為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實現疏解地與承接地的“雙贏”。
“北京批發市場和服裝加工行業的這棵‘大樹’,是一個整體,隻有在原有基礎上的轉型升級和鏈條拓展,才能讓這棵‘大樹’在滄州找到適宜生存的‘土壤’和‘養分’。”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滄州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負責人於桂亭說,滄州市依托滄州高新區和滄東經濟開發區,全力打造北京服裝產業疏解承接平台——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和滄州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實施服裝全產業鏈承接,這一決定被形象地稱為“移樹工程”。
截至目前,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和滄州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已吸引1.2萬余戶批發商戶、600多家服裝服飾加工生產企業轉移入駐。
除了服裝產業,滄州市還著眼全面提升產業平台能級,全力打造渤海新區黃驊市、滄州經濟開發區等5個省級承接平台,高標准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促進產業轉移精准化、產業承接集聚化、園區建設專業化,加快構建與京津雄上下游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產業鏈體系。
加快打造特色鮮明“微中心”
2月23日,在位於肅寧縣的雄安新區產業·肅寧協同園區,河北帝鵬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設備高速運轉,廣告燈箱布訂單正在加緊趕制。
“正在趕制的這個廣告燈箱布訂單總重約1000噸,客戶涵蓋印尼、泰國、越南等國家。”公司負責人羅學永說。
河北帝鵬實業有限公司是雄安新區傳統產業第一批轉移落戶雄安新區產業·肅寧協同園區的企業之一。2021年,公司新廠房開工建設,2022年投產達效,並於當年完成升規入統。目前,公司所產燈箱布年產值4億元。在龍年來臨之際,帝鵬公司又簽下這筆國際“大單”。
“肅寧對公司落實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手續辦理等方面一路‘綠燈’,讓公司的新工廠得以快速投產達效,產品也得以快速進入國際市場。”羅學永說。
2018年,肅寧縣建設了雄安新區產業·肅寧協同園區,主要承接雄安新區轉型升級的企業和轉化應用的科技成果。如今,園區迎來“收獲期”,開工建設項目已達26個,竣工投產項目有10個。
近年來,滄州市著眼強化與雄安產業配套能力,圍繞精准承接北京疏解雄安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全力推進肅寧、滄縣、任丘等協同園區建設,加快打造更多特色鮮明的“微中心”。
2023年9月,黃驊港雄安綜合服務中心窗口在雄安新區綜合保稅區正式設立,標志著黃驊港向打造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的功能定位又邁出堅實一步。
“黃驊港雄安服務中心窗口既是服務雄安新區的服務窗口,又是服務黃驊港的業務窗口。”滄州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心窗口將港口口岸的申報、訂艙、查驗、檢驗檢疫等功能前置至雄安綜保區,為雄安新區及周邊企業開展進出口貨物通關業務和外貿企業在黃驊港擴大進出口,提供以港口功能為核心的陸、港、海全程多式聯運物流服務,增強港口對腹地經濟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實現港口與腹地的聯動發展,為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提供有力支撐。(記者戴紹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