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省武安市探索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路徑

業態更新 礦山披綠

本報記者 張騰揚
2024年02月28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礦坑引水成湖,昔日的廢棄礦山變身為生態公園。

  走進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湖面波光粼粼,一條條彩色步道依山而建,風景如畫。

  武安市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歷史久遠。由於長期無序開採,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問題嚴重。近年來,武安市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政府+企業+社會參與”治理模式,積極探索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路徑。曾經的廢棄礦山,如今已成為風景宜人的生態景區。

  在修復過程中,武安市選擇在露天礦山相對集中的康二城鎮、淑村鎮等地,以“生態優先、高標打造、示范帶動、整體推進”思路,研究制定了“筑壩護安、圍壩建園、植樹封渣、尾砂造田”治理方案,對已破壞的礦區生態環境實施治理,重點實施客土墊地、砌筑梯田、綠化提升、景觀打造等綜合治理措施。

  據了解,武安市通過部門引導,爭取專項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等方式,先后投入治理資金8.5億元,治理面積約3.5萬畝,打造康二城九龍山區域等礦區生態修復示范區,形成“點成綠園、線成綠脈、面成綠網”的區域生態系統。目前,康二城九龍山區域已建成一級、二級、三級道路共19條全長34公裡,修復6條景觀水系,完成綠化1.45萬畝﹔淑村鎮7個大型採石場,治理后打造景觀點12個,成為周邊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武安市生態環境的轉變,讓過去經營採石場的“開山人”變成了“養山人”,走上產業轉型之路。

  “採礦証到期后,已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對原有礦區及周邊區域進行生態修復治理,轉型做生態農業。”邯鄲市攬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穆新紅說,公司規劃建成一處現代化蛋雞養殖區,年銷售額達2800多萬元。

  “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不僅美化環境,也能騰出發展新空間。”武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旭東表示,一方面,通過“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採取佔補平衡、增減挂鉤等政策扶持,實施土地復墾增加耕地。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治理修復廢棄礦山,發展種植、養殖、旅游、康養等新業態,鼓勵在新增耕地上種植農作物,拓展綠色新產業,實現生態治理與經濟效益雙贏。

  武安市的改變,是河北省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在全省積極開展礦山綜合治理工作,統籌推進“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目前,通過工程治理、自然恢復、轉型利用等措施,河北省完成歷史遺留礦山修復5700余處,總面積達40余萬畝。昔日礦山正逐漸披上“綠裝”。同時,河北省各地將礦山生態修復與特色產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生態旅游等產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8日 14 版)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