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夢回三千年,車馬轔轔戍滹沱

2024年01月16日08:58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夢回三千年,車馬轔轔戍滹沱

揭開西木佛遺址車馬坑實驗室考古面紗,探尋石家庄歷史文化根脈

夢回三千年,車馬轔轔戍滹沱

1月11日,一輛精致的馬車踏破歷史的堅冰,從滹沱河畔的蘆葦中駛來,以高清照片的形式呈現在河北省2023年考古成果交流會現場的大屏幕上。

“對這輛迄今河北發現最早的馬車,大家期待已久。”國內考古學專家們無不凝神屏息,仔細地打量著這輛深埋於泥沙中3000多年的馬車。

悠久的歷史,博大的文明,是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商代的石家庄地區有著怎樣的社會面貌?這裡的族群,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和商王朝是一種什麼關系?

從滹沱河到實驗室

科技手段提取豐富的晚商資料

1月11日,一張張發掘圖呈現在大屏幕上,把記者帶回到靈壽博物館實驗室內——

恆溫恆濕環境中,巨型車馬坑被整體加固,放置於操作台上。木質已朽,但車衡、車轅、車廂和車輪等俱全,很多青銅構件仍嵌於原位,車廂左側紅色髹漆依然鮮艷……技師游慧琴、王佳樂等俯下身,用細韌的竹簽小心剔動,凝結了三千年的細沙簌簌滑落,馬頭青銅配飾逐漸顯露。

這座車馬坑,幾乎全由細沙填埋積壓形成。細沙,源自石家庄的母親河——滹沱河。

西木佛村在滹沱河北岸,遺址區位於兩村交界處,歷史上,曾是蘆葦遍野之地。上世紀七十年代,村民在這片區域發現一批青銅器,其中“亞伐”銅卣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最近的這次勘探和考古發掘,發現晚商西周及唐宋遺跡100余處,主要文化遺存為墓葬、祭祀、生活三類。其中20余座被確定為晚商西周時期墓葬,還發現殉牲坑、灰坑、水井等遺存。

最意外的發現,是這座迄今河北發現最早的車馬坑。“2022年8月,這座車馬坑被整裝吊運至靈壽博物館。為完整獲取這座車馬坑文物出土信息,去年5月至11月,在省文物局專項資金支持下,我們對車馬坑展開實驗室考古清理與文物保護加固工作。”靈壽西木佛墓地考古發掘項目領隊陳偉說。

如今,實驗室考古完成,這座車馬坑收獲頗豐——

車輪直徑1.5米,軌距2.3米,在商代屬於中大型車輛。車身上部發現旌旗旗杆、銅鈴,車輿上部發現篷蓋等遺物,軛、馬頭、車輪處發現席痕……車馬坑內,殉1車,車體局部入葬時即毀損,殉馬2匹,與車搭配作駕乘狀,車馬坑南側1女性殉人,年齡30至35歲間,殉人北側有隨葬陶器……

從馬車到族群

見証商王朝社會治理策略

沉睡3000年,一醒驚四方。車馬,來自何方?

“考古界普遍認為,古代馬車是在晚商時期,從中亞西亞經草原傳入中國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鵬為給記者描繪了一幅古老的文明交流圖景——蔚藍的天空下,一架馬車一路向東,從草原遠道而來,穿過山脈河流,繼續向南,抵達商王朝都城大邑商(今殷墟)……

迄今,安陽以外地區商晚期車馬坑發現較少。此次在河北是首次發現。李鵬為說,考古發現已証明,商王朝在晚期開始用馬車作為重要交通工具。西木佛車馬坑屬殷墟三期晚段,其馬車形制工藝與殷墟墓地出土的多數車馬是一致的。根據車身木料考古鑒定,這輛馬車應是從殷墟直接駛來,反映了商王朝和王畿邊緣的深入交流,以及管理部署。

這一點,或可從這處車馬坑與附近“甲”字型大墓M7的關系上予以推測。晚商以來殷墟之外,帶墓道大墓至少已發現8處,包括輝縣琉璃閣、青州蘇埠屯、滕州前掌大、羅山天湖、浮山橋北、聞喜酒務頭、欒城周家庄、靈壽西木佛。后二者均在石家庄,不僅墓葬時代最為接近,且墓葬等遺跡均表明著某種聯系,如遺址出土器物上有同一族氏銘文“爯”字。

他們是誰?和商王朝是何關系?車馬是否這位墓主所有?諸多謎底尚待進一步論証破解。

商周時期,河北南部為商代王畿重地,中北部為商王朝重要戰略地帶。“商代‘亞伐’銅卣僅發現兩件,一件在陝西城固,另一件在靈壽西木佛。‘亞’是‘次’‘副’的意思,‘伐’應是官職,相當於軍事指揮副職。”李鵬為認為,商王朝可能在靈壽、城固等關鍵地點設立軍事指揮機構。西木佛遺址遺跡,對於復原和研究商王朝社會治理和軍事防御體系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從軍鎮到生活

勾勒晚商滹沱河畔聚落畫卷

竹席由誰編制?木桶何人遺留?三千年前,這群策馬駕車的族群,在滹沱河畔過著怎樣的生活?

大型水井、殉牲坑、陶器、魚、貝類、竹席……西木佛遺址的豐富遺存,反映出當時這一帶植被茂盛,物產豐饒,且生活氣息濃郁。“這裡應該存在大型生活區,居民人數不少。”國內考古專家們認為,西木佛遺址遺跡表明該遺址可能是石家庄地區商代中心定居點之一。

歷史浩瀚,考古精微。為了盡可能地了解車馬坑和這片遺址,河北考古工作者從最簡單細微處入手,在科技力量加持下,展開動植物考古等研究,努力破解謎團,活化歷史場景。

其中,2023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合作,對西木佛墓地出土的6件有機質文物(木桶5件、竹席1件)展開修復保護。通過整體提取、室內清理、分析檢測等,一步步進行清洗、脫色、脫水加固、整形、修復、封護、驗收、資料整理、建立三維模型等工作,確認水井出土木桶採用楝樹樹瘤部位截取加工而成,發現於腰坑底部的竹席再現了商代晚期編織工藝……

“這一系列研究,為了解石家庄地區商代手工業發展面貌提供了個案研究資料,為認識商代晚期人群社會生活方式與禮俗提供了直接信息。”交流會上,專家們認為對靈壽西木佛遺址各類遺存的研究,還原了商代晚期社會生活圖景,呈現了商王朝王畿邊緣區域聚落的文化面貌,讓石家庄先民的歷史變得豐富而立體,讓其悠久的文化根脈變得更加鮮活。(記者龔正龍)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