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推動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暖聞熱評)

史自強
2023年11月09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事件】去年,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年,當地一家合作社發起梯田春耕計劃,組織村民開墾撂荒的梯田。與此同時,涉縣還針對旱作梯田建立了“農民種子銀行”,強化梯田系統內的傳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種種努力,讓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煥發新生機。

【點評】

“我們村祖祖輩輩靠梯田生活,我也是吃梯田糧食長大,靠家裡賣農產品上學。看著梯田撂荒,很心疼。”在涉縣王金庄村,梯田春耕計劃的發起者、村民王虎林的一席話,道出了當地村民和旱作石堰梯田的依存關系,也表達出當地人對梯田的濃濃情感。

數百年來,涉縣山區人民針對當地石多土少、土地貧瘠、干旱少雨的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耕技術,用山石壘起梯田田埂,覆土耕種。石堰梯田系統採用的“懸空拱券鑲嵌”式石堰結構和多種作物輪作制度,解決了石堰穩固與空間最大限度利用問題,實現了山坡利用的最大化,成為當地糧食供給的重要保障。規模宏大的涉縣旱作石堰梯田既是涉縣山區人民發揚“愚公精神”的寫照,也蘊藏著尊重自然、巧用自然的農業智慧。

與人們熟知的其他遺產相比,不少農業文化遺產至今仍在使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農業文化遺產的特點在用,精髓在用,因而更要注重對其進行活態保護與傳承。對於涉縣旱作石堰梯田,讓撂荒地“復活”和建立“農民種子銀行”的意義正在於此。目前種子銀行已保存171種傳統農作物的種質資源,涵蓋26科57屬77種。農技人員將這些種子定期進行田間種植和更換,提純復壯,恢復種性,留下老品種的基因庫。把這些梯田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保護好,是農業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好農業文化遺產,也為鄉村振興蓄積著潛力。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的活化利用,既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糧食供給,也夯實了鄉村產業的基礎,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為提高農民素質,當地農業農村局定期組織農技員指導農民群眾科學耕種管理,促進增產增收﹔村民成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500余人。通過產、供、銷一體化服務,2022年,相關合作社售出梯田產花椒25萬斤、黑棗22萬斤,開辟了致富新路子,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實現了農業文化遺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每一個農業文化遺產地,都是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術基因庫。把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更新保護的技術和理念,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使其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古人的智慧也可澤被當下、啟迪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9日 05 版)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