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一個實驗基地,引來兩千多個果蔬新品

2023年10月27日09:03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實驗基地,引來兩千多個果蔬新品

一個實驗基地,引來兩千多個果蔬新品

——京津冀協同創新河北故事⑦

“來,嘗嘗!”

10月17日,無極縣廣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黃瓜大棚裡,一排排瓜秧郁郁蔥蔥,一根根黃瓜頂花帶刺,合作社理事長王毓鵬摘下兩根塞給記者。

咬一口,脆生生的,還帶著微微的甜口。“是小時候的味道!”記者很驚喜。

正值收獲季,廣源合作社90個大棚一天能摘3萬多斤黃瓜,當天就送到北京、石家庄的多個商超。

口感好、產量高,種子是關鍵。

“自打去年種上‘津優359’,一季算下來,一個棚比過去多產四五千斤、多賣一萬多塊錢。春節前,我們的‘京彩8號’草莓西紅柿也要上市啦。”王毓鵬說。

“津優359”和“京彩8號”,都是王毓鵬從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實驗基地淘來的“寶貝”。它們分別是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研究成果。

京津科研院所研發的新品種,為啥種在了趙縣實驗基地?

這得從一次創新合作說起。

“過去,我們農科院以小麥、棉花研究見長,蔬菜水果育種能拿出手的就大蔥。眼瞅著市場上對果蔬新品種需求旺盛,但作為地方科研院所,缺人才、缺技術,想闖出一片天地談何容易?”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國英坦言。

多次走訪調研后,他將目光瞄准了北京。

2017年,田國英幾次帶隊到研發實力雄厚的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尋求合作,“石家庄離北京這麼近,交通方便,河北正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急需優良品種,能不能把你們研發的新品種在趙縣建個示范種植基地?”

“現在都入秋了,明年3月就得栽培,建棚、育苗都需要時間,你們能行嗎?”時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研處處長的楊國航心裡沒底。

“放心,一定辦得到!”田國英回到石家庄,馬上籌措資金,在趙縣實驗基地開建蔬菜大棚、整修育苗溫室。

那時的趙縣實驗基地,還是大片的麥地。

“我們的棚跟農戶們的普通大棚不一樣,不能單純考慮栽培,要融合節水、生物防治等現代農藝技術,門在哪兒開、防虫網放多高、怎樣方便參觀,這些細節都要考慮。”秋去冬來,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設施栽培研究室主任師建華帶著團隊扎進工地,這邊建著棚,那邊育著苗,三個月的時間,20個大棚建好,256種新苗也長了出來。

“石家庄農科院的速度讓我們非常驚訝!”楊國航看到了這個團隊“想干事”的決心和能力。

2018年3月,一株株小苗栽進大棚。

查看一周的天氣預報,氣溫有波動,提前做准備﹔定期噴洒植物免疫蛋白等生物制劑,提高小苗免疫力﹔每天巡棚登記,留意是否出現發病點……師建華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呵護著新苗。

“初春氣溫起伏大,一降溫,我們就趕緊去棚裡檢查。”師建華一次次帶著大家連夜奮戰,為小苗加保溫膜,再熏上鋸末煙霧,防止晚霜侵襲。怕煙熏過程中發生意外,他們在大棚裡盯著,整宿沒合眼。

一壟壟西紅柿秧上結出紅、粉、綠等各種顏色的果實,一棵螺絲椒植株上挂果近百個……到大棚裡一看,楊國航徹底放心,“苗長得比我們自己基地的還好!”

2020年,3年合約期滿,雙方續約,繼續牽手。2021年,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也成為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趙縣實驗基地累計引進2100余個京津果蔬新品種,水培韭菜、白菜丸粒化播種等多項國內領先技術在這裡落地。

“這些年,我們探索出‘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的協同創新模式。”田國英告訴記者,為推動科研成果加快轉化,三地聯合舉辦京石蔬菜產業對接大會、北方農業(蔬菜)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把品種和技術打包送到農戶手中。

“以前去展會,拿回一把種子,能不能種成功得碰運氣。趙縣的展會不光新品種多,而且種好的水果蔬菜就擺在眼前,自己看、自己嘗、自己挑,看上哪個品種,后面還有專家上門給指導。”新樂市國鋒西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國鋒說,去年在趙縣的展會上,他一眼就相中了“京美2K”小西瓜品種。

從病虫害防治到提高西瓜品相,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專家李夕軍隔段時間就跑趟國鋒合作社,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

“小西瓜脆甜多汁、口感細膩,一個禮盒4個瓜,一盒能賣120到160塊錢。光這一個品種,今年就給合作社帶來20萬元收入。”韓國鋒非常滿意。

協同創新,三方受益。過去飽受“缺人才”困擾的石家庄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如今成了“人才大戶”,目前擁有42名省級科技特派員、18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和19個科技服務團隊。

再過一個多月,田國英就要帶著團隊開始征集明年的新品種,“我們還得加把勁,爭取把更多果蔬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趙縣實驗基地進行示范推廣。”(記者劉榮榮、孫青)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