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四個講”擦亮“理響木蘭”宣講品牌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全力構建立體化、多維度的“1+6+N”宣講格局,宣講格局,靈活打造“四個講”,讓黨的創新理論浸潤木蘭大地,擦亮“理響木蘭”宣講品牌。
守正創新,構建“1+6+N”多元化一盤棋大宣講格局。“1”是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6”是圍場從整合資源、優化隊伍、搭建載體等方面入手,創新建立接地式、融入式、體驗式等宣講模式。同時,結合“三個三”下基層調研幫扶機制,開展“下沉式”宣講。利用每周三的下基層宣講日,縣處級領導帶頭、各級黨組織書記深入到機關、鄉鎮(村)、學校等進行黨的創新理論宣講。“N”是精心打造“塞罕壩精神”宣講隊、“黃鸝鳥”宣講隊等“N”支特色宣講隊伍。積極開展“塞罕壩精神宣講故事匯”“驛站示范點宣講”“紅馬甲”進基層宣講等“N”種特色宣講形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扎根在圍場大地。
示范引領,領導干部講“政策”解百姓難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圍場各級領導干部以國情、縣情、黨的方針政策等為宣講內容,深入鄉鎮村、社區、工廠等場所開展系列宣講近1000余場次,受眾人數約5萬人次。把理論宣講與工作實踐相融合,既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百姓身邊,又及時了解百姓難題,達到了“宣講在基層,解決問題在基層,民心在基層”的工作目標。
集思廣益,專家學者講“理論”凝干群力量。圍場縣積極邀請省市縣級專家學者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講。結合宣講主題,明確宣講受眾,讓專題宣講成為理論宣講的重要形式,廣泛開展精准式“滴灌”宣講。同時開設“流動課堂”“田間課堂”,因地制宜開展授課輔導、微課解讀,把政治話語轉化為百姓語言,把“理論觀點”變成“朴實道理”,回應干部群眾所思、所需、所盼,讓宣講有溫度、入心坎,將最先進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宣講內容傳遞到干部群眾身邊。
百花齊放,宣講隊員講“技能”送基層所需。來自各行業各領域的宣講隊員深入田間地頭、街道胡同等生產生活現場,用“百姓視角”來宣講農業、衛生、法律、文藝等知識。一場場農業技術宣講讓百姓對農業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進致富增收﹔一場場醫學講座,讓百姓了解到最基本的醫學知識,減少病痛的苦楚﹔一次次法律宣講,讓鄰家矛盾、財產糾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咨詢﹔一輪輪文藝匯演,為基層群眾送去了豐厚的精神食糧。
砥礪前行,基層群眾講“故事”促理論提升。圍場縣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以踐行黨的二十大、弘揚塞罕壩精神等內容為主題,講述自己或身邊人的典型事跡、英雄故事等。以宣講形式展示基層干部群眾在愛崗敬業、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方面鮮活事例,營造學習先進、對標先進的濃厚氛圍,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圍場始終堅持在宣講形式上求創新,在宣講載體上求豐富,在宣講格局上求突破,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心入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強縣 美麗圍場”貢獻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撐。(許豐、喬美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