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和美鄉村 豐收景象(鄉村觀察·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特別報道)

2023年09月22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鳳嶺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適志宏攝(人民視覺)
圖②:游客在貴州省麻江縣宣威鎮藥谷江村菊花園游玩賞花。 陳孝新攝(人民視覺)
圖③:山東省樂陵市孔鎮鎮王木腿村村民在現代林果示范園採摘桃子。 董乃德攝(人民視覺)
圖④:四川省射洪市明星鎮第一屆“村BA”籃球比賽火熱開賽。 劉昌鬆攝(人民視覺)
圖⑤: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琅琚鎮疏口村,村民駕駛收割機收獲水稻。 鄧興東攝(人民視覺)

華北平原探秋糧 科技種糧有奔頭

本報記者  邵玉姿

華北平原,青紗帳連綿起伏。走進河北趙縣趙州鎮姚家庄村的萬畝農田裡,一株株玉米挺拔而立。

臨近秋分,秋收序幕拉開。田間一角,大型收割機和運輸車高效配合,金黃的玉米穗傾瀉而下。秸稈經過切割,變為細碎貯料。“玉米棒子運往糧倉,烘干存儲。貯料經過壓實、密封、發酵后,變為飼料。玉米不僅顆粒歸倉,還被吃干榨盡。”趙縣光輝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風娟算起賬,“1.8萬多畝玉米,畝產預計在1300斤以上,又是個豐收年。”

好收成從哪兒來?“靠科技,種糧有奔頭。這些年,合作社購置了100多台(套)大農機,從耕種收到烘干倉儲一條龍作業。”站在一台聯合收割機前,姚風娟如數家珍:收割機馬力足、效率高,裝上衛星定位系統,走得直、收得快、丟損少。精量播種機省種子、省勞力,1小時能播10多畝。粉碎打捆機同步開展秸稈打碎、除塵、打包,秸稈還田,地力提升。“農機裝‘大腦’,豐產增產有底氣。測算下來,小麥畝產提高100多公斤,玉米畝產提高163公斤。”

良機還得配良技。“水是庄稼人的膽,過去缺水是難題。”姚風娟說,“田裡安裝了微噴帶和立杆式、地埋式噴灌設施,大水漫灌變成精准滴灌,啥時候缺水啥時候澆。再搭配上水肥一體化設施,營養均衡,節水節肥,還不會造成土壤板結。每畝地能節水三成,節肥兩成。”

數據成了新農資。“從憑手感變成憑遙感,種地看‘走勢圖’,心裡更有譜。”姚風娟笑呵呵地說,“就拿小麥來說,植保無人機搭載多光譜傳感器,一飛而過,小麥長勢情況生成數據圖。技術員根據不同地塊情況測土配方,精准制定植保方案。”

“糧食生產,出路在科技。”趙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鎖輝介紹,農技員一對一精准指導,線上線下同步培訓,推廣良種良技良法,鼓勵農民採用玉米機械化種肥同播、測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統防統治等技術,為豐收保駕護航。目前,趙縣已備足4萬多台(套)農機投入秋收。秋冬種期間,將重點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深鬆、精細整地、配方施肥等技術。

“端穩飯碗,我們責無旁貸。”趙縣副縣長高雲峰說,作為產糧大縣,全縣糧食常年播種面積112萬畝左右,縣裡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今年趙縣夏糧再獲豐收,全縣小麥產量近29萬噸﹔秋糧豐收有基礎,玉米播種面積54.8萬畝,長勢均衡,預計平均畝產能達670公斤左右,比去年明顯增加。

鏈接

今年,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實施。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優良品種選育推廣,加快農機研發推廣,挖掘增產潛力。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

西北果鄉問產業 “土特產”長成致富果

本報記者  常  欽

秋意漸濃,武功的獼猴桃熟了!走進陝西省武功縣尚坡村綠益隆獼猴桃基地,迎面滿眼綠,風中飄著果香。“果子還在枝頭,就被預訂了。”基地負責人劉曉峰掏出儀器檢測獼猴桃的糖分,通過甜度來確定最佳採摘時間。

為什麼要“卡點”採摘?“連通電商產業鏈,才下枝頭,就到餐桌,保証消費者嘗到好口感。”劉曉峰說,“過去銷路不暢,不敢等果子完全成熟再摘,沒斷生的果子賣不上好價,果農們都很頭疼。”這幾年,縣裡不僅引入電商平台擴大銷路,還建立種植標准,提供技術指導、倉儲保鮮。“我們現在種出來的獼猴桃,都成了‘電商果’。果子不僅賣得快,賣價也眼見著漲。”劉曉峰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武功縣果業中心主任李新昌說,武功縣地處秦嶺北麓,土壤有機質和水資源供給豐富,年日照時間長,利於獼猴桃營養積累。縣裡把發展優質獼猴桃作為興農富民的特色產業,編制了獼猴桃地方技術規范,高標准建成獼猴桃試驗示范站,打造示范基地6個,發展優質獼猴桃11.6萬畝。

“做好‘土特產’文章,產銷要兩手抓、兩手硬。”李新昌說,縣裡一方面打造獼猴桃產業集群,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行業協會作用,強化質量管控、品牌建設,提高獼猴桃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水平。另一方面利用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優勢,牽線電商企業創設直採基地,引導合作社和果農發展直播等銷售方式,擦亮“武功獼猴桃”金字招牌。

小果子長成了“致富果”。借助電商銷售平台,武功獼猴桃銷量大增,為果農帶來可觀的收益。2022年,電商銷售獼猴桃5500噸,主產區果農人均果品收入超過8000元。目前“武功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達到10億元。

“個頭大、甜度好,品牌保障放心買。”富川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直播間裡,主播正在推介武功獼猴桃。劉曉峰說,“早熟品種‘翠香’已經開始採摘,隨后各品種陸續跟上,鮮果期能持續到11月初,加上冷庫保鮮的部分,能一直賣到來年5月。”

李新昌說,下一步將規范和支持電商發展,做好武功果業大數據平台建設和運營,組織推廣“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營銷模式,通過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擴大武功獼猴桃的影響力。同時,加快獼猴桃大數據收集、管理等平台建設應用,以產業數字化推動農業現代化,把獼猴桃這個“土特產”打造成鄉村振興的“龍頭產業”。

鏈接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各地依托特色資源,做好“土特產”文章,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形成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更多農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西南山村迎客來 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本報記者  郁靜嫻

梯田層疊,巴拉河綿延流淌,岸邊一座座吊腳樓齊齊整整……走進貴州省台江縣老屯鄉長灘村,眼前鋪開一幅色彩明艷的秋日畫卷。

歌聲悠揚,村民笑盈盈端上攔門酒。“這是苗寨風俗,表達我們的問候和祝福。”沿著青石板路前行,駐村第一書記周興文娓娓道來,“客人來到這裡,游苗韻山水,吃五彩姊妹飯,住古朴苗屋,體驗各類非遺技藝,絕對不虛此行。”

“這幾年,長灘村借助文化資源優勢,走出‘小而精’‘小而特’的農文旅一體化發展路子。”周興文說,為了擦亮特色名片,村裡請來專業人員編排苗族特色歌舞,打造非遺體驗項目,依托姊妹節、吼唄節、龍舟節等當地傳統節日,開展稻田捉魚、吹笙踩鼓、篝火晚會等豐富多彩的農耕民俗活動。

特色風情引來旺盛人氣,越來越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在長灘村“媽媽制造”文化工坊,繡娘三五而坐,手中針線在繡片上來回穿梭,不大會兒就繡出一個精致的苗飾花樣。村裡組織巧手的繡娘參與制作特色文創產品,躺在角落裡的“指尖技藝”,成了游客們喜愛的紀念品。刺繡能手張銀花家裡還布置了三間民宿,剛剛過去的暑期,一支支研學、旅游團隊為她家帶來1.5萬多元收入。

“不只是民俗風情,現在提到台江,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村BA’。”台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唐英說,火爆的“村BA”為鄉村文化注入了新元素。農文體旅深度融合,一座座村寨串珠成鏈,有效帶動整片區域快速發展。僅長灘景區,今年以來已接待游客5萬人次。

今年10月,首屆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將在台江舉辦。“流量”如何變“留量”?長灘村也有自己的規劃打算。周興文說,村裡對保存完好的清代徽派建筑、遺址以及17棟百年苗族古屋加大保護力度,還原村寨原始風貌。前不久,還打造了一批銀飾刺繡非遺庭院、龍舟模型制作小院、糧畫藝術庭院,不斷豐富村裡的旅游業態。

豐收節前夕,長灘村的大壩梯田裡稻香魚肥。“又到開田放水抓稻魚的時候了。稻花魚肉質鮮美,還是村裡體育比賽的獎品哩。”村民姜尚英開起農家樂,期待著更多客人來村裡賞秋景、品美味。

鏈接

優秀傳統文化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目前,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超過3.3萬個,農家書屋已覆蓋全國58.7萬個行政村,全國共有6批次8155個傳統村落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4789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各地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激發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活力,賦能鄉村振興。

江南水鄉看村貌 村庄秀美日子美

本報記者  李曉晴

“路又寬又平,小汽車直接開到家門口。”看著村裡寬闊的水泥路、干淨清爽的路面,江蘇省常熟市海虞鎮銅官山村村民陸文龍心情別提多舒暢。

吃過晚飯,60歲的村民周萍來到村裡的老年活動室,屋裡已經有不少老伙伴圍坐在一起看電視。“房間寬敞明亮,打掃得干干淨淨,椅子也舒服,沒事在這裡坐坐心情都好……”一說起這個活動室,周萍就樂得合不攏嘴。

這幾年,銅官山村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原先的石子路改造成寬4米的水泥路﹔為了讓老年人老有所樂,今年5月份,村裡採購集成式房屋,添置配套家具物品,打造干淨明亮的活動空間,讓村裡的老人有了一個喝茶聊天的好去處。

和美鄉村為農民而建,保留鄉土味道、鄉村風貌至關重要。借鑒傳統鄉村營造智慧,銅官山村在改造老舊房屋,新建文明驛站、文化禮堂時,全部採用富有江南特色的木屋結構。村民黃李梅說:“村裡近幾年變化大,村子漂亮,環境整潔,來打卡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家老宅改造成特色民宿后,還多了一份收入呢!”

村容村貌美了,鄉村治理體系同步跟上。碧溪街道李袁村著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護好鄉村建設成果。

白牆灰瓦,水清岸綠,入秋后的李袁村風光旖旎。美景中引人注目的是每一戶的外牆上,都貼了一張鄉村治理約定,約定從宅前屋后環境、庭院布置到垃圾分類、田間管理等,都一一明確,村民認可后就和村委會簽約。現在,村裡簽約率已達到100%。

考核監督如何落實?李袁村將全村劃分為7個人居環境長效管理網格,村干部擔任網格長,黨員、村民代表及廉勤監督員為網格員。落實專人管理,做到“一網格一人管”。村民馬軍偉說:“這個制度實施以來,村子環境越來越好,鄰裡關系也更和諧了。”

近年來,常熟市推進全域美麗宜居村庄建設,統籌農房翻建、村道改善、廁所革命等工作,累計實施各類美麗鄉村建設3794個,覆蓋率超80%。與此同時,推廣“村庄管家”“文明有禮”等經驗做法,讓村民共享建設成果,共享美好生活。

鏈接

各地區各部門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安排74億元對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實施獎補,安排3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91%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2日 18 版)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