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創新之火,在轉爐永燃不息(中國道路中國夢)

唐笑宇
2023年09月20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粗糙的礦石變成優質的鋼水,需要經過多道工藝的淬煉﹔要成為一名“鋼鐵”青年,也如這般。從入職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當一名合格的煉鋼工人。如今,成長為廠裡的技術能手,我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堅持創新。

創意可能會靈光乍現,但創新往往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隻有把功夫下在平時,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我入職時,是上料工人。當時廠裡剛啟用260噸的轉爐,我每天都要爬上57米高的地方,把幾十斤重的調試設備搬來搬去。盡管經常筋疲力盡,我仍堅持啃書本、學理論,把弄不懂的參數和一些注意事項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上,下班之后再反復琢磨,查閱資料、求教前輩。把工作崗位視為成長平台,躬身實踐、溫故知新,才能不斷進步。

把知識與技能的積累轉化為生產效率的提升,要靠創新這關鍵一躍。煉鋼需要石灰作為原料,當時廠裡的260噸轉爐煉鋼平均生產1噸鋼需消耗石灰35公斤。我和工友團結協作、反復驗証,總結出了“少渣冶煉”的新方法,將灰耗降到每噸鋼15公斤。按照廠裡的產量,僅此一項每月就可以省下數百萬元。創新無止境,隨之而來的新問題仍需創新來解決。新方法運用初期,轉爐爐襯蝕損嚴重。經過分析研究,我發現問題的症結是爐渣黏度不夠。通過化學降溫,就可以增強附著、減少蝕損。事實証明,這一創新舉措可行,每年能帶來2000余萬元的效益。可見,有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創新就有了源頭活水。

創新還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有熱愛、有堅守。為了攻克難關,我和工友會吃住在廠裡,記錄一個個數據,探討可行的方法。有人開玩笑說,睡醒后會牙疼,因為夢裡都在“啃硬骨頭”。研發“降鐵耗補償硅鐵增硅計算”小程序,提出“減少魚雷罐數量提高入爐鐵水溫度合理化建議”,參與相關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公司級課題,矢志創新的精氣神支撐我們與困難磕到底,最終實現目標。當創新勁頭更足,創新氛圍更濃,推動技術發展的“金點子”“新路子”就會如雨后春筍般迸發。熾熱的轉爐前,我們的工作看似尋常,但隻要往煉鋼爐裡不斷添加“創新料”,就能賦予傳統行業以生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一代代煉鋼工人不斷求索創新,才有了從“經驗煉鋼”到“科學煉鋼”的跨越。推動鋼鐵行業實現更高效、更潔淨、更智能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繼續攻堅克難,讓創新之火在轉爐永燃不息。

(作者為河鋼集團邯鋼公司邯寶煉鋼廠特檔技術主管、轉爐車間副主任,本報記者史自強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0日 05 版)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