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成安:提升農業生產能力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2023年08月04日11:53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河北省成安縣切實把保障糧食生產與安全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深化農業重點領域改革,建良田、育良種、強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保障糧食穩產保供,扎實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成安縣全年穩定糧食播種面積64萬畝左右,總產不低於6.2億斤﹔眾信麥998通過“雙國審”,連續三年創造全國小麥高產紀錄﹔國家農業農村部對成安縣的科技壯苗、“三夏”生產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建良田 守好糧食安全根基

成安縣堅決守住耕地紅線,一方面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監控網絡和土地違法行為查處快速反應機制,加大對亂佔耕地建房等違建行為查處力度,嚴防“毀苗割青”、耕地摞荒等現象發生,嚴格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切實保障耕地面積,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另一方面,該縣積極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農田水利、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等項目,統籌推進土地平整、灌溉節排水、田間機耕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和損毀工程修復等建設,切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升高標准農田建設水平。截至2022年底,該縣累計建設高標准農田42.78萬畝,基本實現縣域耕地高標准農田全覆蓋。

此外,該縣還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充分挖掘土地潛力,全面落實配套機械、種植模式、田間管理等各項技術措施,進一步穩定小麥玉米生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今年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05萬畝,切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著力扶持食用菌、精品草莓等特色種植發展壯大,全面保障全縣群眾“米袋子”“菜籃子”有效供給。

育良種 提升糧食科技含量

為提升糧食科技含量,成安縣做大做強育種陣型企業,以“眾人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河北省唯一一家小麥育種重點支持企業”為契機,大力支持眾人信小麥育種企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校強強聯合,開展“北部冬麥區小麥優質抗逆新種源創制與應用”科研攻關,破解農業“芯片”難題。目前,已簽訂研發項目課題任務書,今年主要是篩選鑒定優質強筋、優質耐寒苗頭新品系2個以上,開展自設品比產量試驗,至2026年創制出優質強筋、耐寒新材料1份以上,培育小麥優質高產新種源1個以上,使國審品種優質化率提升至20%,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同時,該縣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目前已育成眾信麥998、博農207等小麥新品種4個,創建科研育種、良種繁育、品種展示三個基地5萬余畝,示范推廣眾信麥998等小麥品種100余萬畝。

今年,該縣還將重點鞏固推進“三基地、六中心”建設,以河北博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在辛義鄉、北鄉義鎮等鄉鎮,鞏固發展小麥科研育種、新品種展示、良繁制種生產三個基地達到8萬畝﹔投資2億余元、佔地20余畝,用於種子研發、檢測、加工、倉儲、培訓、營銷“六個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優質小麥產業集群新品種培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年產銷小麥優種1億斤,推廣種植300余萬畝,帶動農民增收4億多元,進一步健全小麥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產業體系,促進“種業強縣”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強服務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成安縣推行科技強農,依托俊山農機合作社基地,積極開展糧食生產智慧型“無人農場”技術試驗示范,探索建立“遠程化感知、定量化決策、智能化管控、精准化投入、信息化服務”現代化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融入耕、種、管、收等農業作業環節,進行全程無人化、信息化管控,實現“萬畝農田掌上耕”,為河北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同時,該縣強化機械助農,現在全縣農機總動力達71.6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000余台、自走式小麥聯合收割機1090余台、玉米聯合收割機750余台,完成全縣小麥收割僅需3至4天、玉米收割5至6天。備有33座烘干設備、72台履帶式收割機等特殊農機具,全面做好應急准備,最大限度降低極端天氣影響,切實保障全縣糧食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目前,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以上。

成安縣還注重綠色興農,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和品質的前提下,持續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活動,落實旱作雨養、季節性休耕、高效節水灌溉等農業節水措施,大力推廣節水品種、測土配方、秸稈高值化利用、病虫害統防統治等配套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

此外,成安縣還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糧食生產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多管齊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縣萬畝以上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家,家庭農場317家、專業合作社112家、重點龍頭企業27家,土地規模化流轉率達45%以上,進一步提高了科學化種植水平,夯實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成改)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