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一手穩居民“菜籃子”一手穩農民“錢袋子”

區位優勢明顯,農業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廣闊。作為農業大市,河北保定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重大機遇,突出特色,加快推進設施農業建設,一手穩居民“菜籃子”,一手穩農民“錢袋子”。
走進阜平縣瓦窯食用菌產業園區設施大棚,菌棒上長滿剛剛露頭的小香菇。這些香菇成熟採摘后,將發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是當地群眾菜籃子裡常見食材。自2015年起,阜平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已成為該縣規模最大、勢頭最好、效益最佳的富民產業。特別是近年來,在原有基礎上,阜平縣以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數字化為方向,通過研發使用新型菌種、實行智能養菌室集中養菌、增加棚室菌棒投放量、利用大數據精准管理,全面加強科技賦能、數字賦能,推動香菇產業提檔升級。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覆蓋140個行政村,建成規模園區102個,年培育香菇、木耳等8500萬棒,年產量近7萬噸,年產值10億元,直接帶動1.5萬余戶群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2022年,阜平縣被確定為全國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科技示范縣。
“阜平縣發展特色農業只是保定農業農村經濟呈現良好態勢的一個縮影。”保定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崔文宇介紹,圍繞設施農業建設,保定市重點打造了保北設施蔬菜、保南設施瓜果、保東設施果菜、保西設施食用菌“四大產業片區”,百畝以上規模化基地68個。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聯盟,在全省率先出台“菜八條”,形成了3大品類、6大園區、100家企業的發展格局。現在,全市蔬菜、肉類、禽蛋、牛奶、水產品等產量全面增長,市場供給充足有力。2022年,保定市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792億元,增速5.2%﹔一產增加值464.8億元,增速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1元,增速7.3%。(姚琳、張岩)
來源:保定新聞傳媒中心(集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