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小多肉催熱“美麗經濟”

近日,走進河北省定州市周村鎮南陵頭村寄中多肉種植基地,一片片色彩斑斕、形態嬌憨的多肉植物或晶瑩奪目,或嬌艷欲滴,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定州寄中多肉基地琳琅滿目的多肉植物。 周永攝
“多肉長相可愛、顏色多變,放在室內或辦公桌上不僅賞心悅目,還可以淨化空氣,我打小就特別喜歡這種植物,這也成為了我一輩子從事的‘綠色’職業。”定州市寄中多肉種植基地負責人郭雪蘋說。
為了鑽研多肉的種植技術,郭雪蘋多次奔赴江蘇、雲南等地進行參觀學習,背包裡總是裝著筆記本和筆,哪一款多肉容易生病,生什麼病,都要認真記錄下來,然后再查閱大量資料或請教專家加以解決。
定州寄中多肉基地負責人郭雪蘋對多肉進行日常管護。 周永攝
2016年,隨著全國多肉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郭雪蘋從北京回到了定州老家,並在鎮、村兩級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南陵頭村寄中多肉種植基地和南辛興村多肉農場兩個基地。
“在外面漂泊了七八年,就想著回到家鄉發展,為家鄉做些貢獻。”郭雪蘋說,目前,兩個多肉種植基地建有種植、精品大棚10個,佔地面積55畝,年產多肉24萬株,涵蓋景天科、仙人掌科、番杏科3大類500多個品種,產品銷往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多個地區。
工作人員在定州寄中多肉基地種植棚內鋤草。 周永攝
“歡迎新朋友來到直播間,我手中的這盆多肉叫美杜莎……”隨著“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商發展勢頭愈加迅猛,郭雪蘋順應潮流做起直播帶貨,把手機作為“新農具”,成為了電商路上的一名“新農人”。
“帶貨之初,由於不懂拍攝技術和講話技巧,賬號粉絲很少,直播時隻有幾個人觀看。后來,隨著自己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付出得到了回報。”郭雪蘋說,在今年春季多肉銷售旺季,每天都能拿到四五千元的訂單,效益很是可觀。
多肉變“多金”,樂的不只是郭雪蘋。62歲的南陵頭村村民賈國榮常年在寄中多肉種植基地務工,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天足不出村就能掙到100元左右,感覺生活特別幸福。
定州寄中多肉基地負責人郭雪蘋為前來參觀的鎮村干部講解多肉的特點和生長習性。 周永攝
據悉,寄中多肉種植基地和多肉農場兩個基地,除常年雇佣周邊村庄的閑散勞動力外,在多肉春季入盆移栽和秋季種苗下地高峰期,每天用工都能達到80人以上,為村民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新選擇。
“我們將搭乘鄉村振興的東風,鼓勵多肉種植基地擴大生產規模,加強研發培育,叫響特色品牌,著力打造宜購、宜游的生態休閑‘打卡地’,帶動更多群眾實現致富增收。”定州市周村鎮黨委書記白志紅說。(周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