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觸摸河北商代先民的歷史足跡

2023年06月06日08:4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觸摸河北商代先民的歷史足跡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日前發布,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入選

觸摸河北商代先民的歷史足跡

6月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歷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聽取了有關情況匯報。他強調,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河北考古工作者不斷尋根溯源,延續著燕趙大地悠久文脈。日前,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商代最新考古發現,通報了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河北,是商代文明早期形成的重要區域,見証了商文化的發展與起伏,經歷了商文化的消退與周文化的向北擴張,這些歷史進程是商代考古與歷史研究的重大課題。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中南部發現了4項商時期文化遺存,不斷豐富商文化研究內涵,讓我們真實、客觀地看到燕趙大地上商代先民的歷史足跡。

武安趙窯遺址居址中出土卜甲、原始青瓷片、仿銅陶器、骨雕鳳鳥紋笄等重要文物,向世人展示了商代先民的智慧﹔欒城周家庄遺址為一處晚商時期墓地,發現17座墓葬,其中2座為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為河北地區首次發現帶墓道的商代高等級貴族墓葬﹔靈壽西木佛遺址為一處晚商至西周時期遺址,發現20余座墓葬、殉牲坑和水井等重要遺跡,完善了太行山東麓冀中地區商周之際考古學文化體系﹔淶水張家窪遺址為一處商周之際的聚落,顯示了商末周初不同人群的互動共存。

“河北商代考古成果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太行山東麓商周考古的空白,是復原商王朝政治治理和防御體系的重要實物資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介紹,河北4項商時期文化遺存發掘中,重視聚落考古理論的實踐,關注聚落布局,對於商代方國或者地方都邑聚落內部結構有了一定宏觀認識。

以趙窯遺址為例,該遺址商代中型聚落的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有雙室的淺地穴式房址,房址內有殉人,殉人被縛雙手,俯身屈肢,灰坑中也有站立掩埋的人骨,這些人顯然處於聚落最底層。墓地分為兩個族群,每個族群大致分為三個層級。

“趙窯遺址內涵豐富,商代聚落初露端倪,主體時代為洹北商城時期。從目前考古來看,已經體現了較高的等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部主任魏曙光介紹,該遺址多次出現“矢”族族徽標記,說明趙窯遺址可能是“矢國(族)”的核心區域。

在欒城周家庄遺址中,發現有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也有小型墓葬,墓葬可分為西、中、東三組,其中以甲字形墓為代表的大型墓葬居中,小型墓葬分居兩側,形成以大墓為中心的格局,大墓有殉人現象,說明周家庄墓地代表的人群分為多個階層。靈壽西木佛遺址也是貴族墓葬與平民墓葬相對獨立又共存於同一墓地,說明聚落已經呈現出多層次的社會結構。

4項商時期文化遺存的發掘,也深化了人們對商代治理體系的認知,勾勒出了商王朝太行山東麓防御體系。

“趙窯遺址毗鄰殷墟,屬於洹北商城與殷墟外圍的區域核心聚落,與商都關系密切。周家庄、西木佛遺址為代表的高等級聚落處於商王朝疆域或者勢力范圍的北部,也是抵御北方文化的前沿。商王朝北部方國雖遠離商王朝的核心,但仍然保持商文化的基本面貌,此種結構實際上反映了商代的治理體系。”魏曙光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趙窯遺址、周家庄遺址、西木佛遺址三處商文化遺址,皆位於太行山東麓的南北廊道上,處於太行山兩側交通的太行山陘口之上,既是十字交通要道,也是軍事要塞。以周家庄、西木佛為代表的滹沱河兩岸眾多的晚商遺存,據守在井陘口等交通要道,這些均反映了商王朝太行山東麓的防御策略與體系。

“這為我們理解商王朝控制北方地區提供了資料,趙窯、周家庄、西木佛等一系列發現,呈現出在緊挨著中心區的河北一帶,商王朝在多個重要地點有所布局,它對北方的控制是非常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說。

新發現的商時期文化遺存還填補了河北商代編年體系空白,展現了商周之際文化變革。趙窯遺址居址年代從白家庄期延續至殷墟一期,墓葬年代從殷墟一期延續至西周早期,可以建立冀南地區中晚商至西周初年完整的編年體系﹔周家庄、西木佛遺址發現了殷墟三期至西周早期的遺存,可以進一步完善冀中地區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的編年體系﹔張家窪遺址晚商時期為圍坊三期文化所佔據,墓葬年代可至晚商早期,西周時期屬於張家園上層,並有零星的商遺民遺存,對於完善冀中北部拒馬河流域文化編年與譜系,有突破性貢獻。

考古發掘還顯示,冀南趙窯遺址晚商遺存與殷墟文化基本一致,屬於典型的殷墟文化﹔冀中地區周家庄、西木佛遺址代表了商文化北部區域地方類型,晚商遺存中既有典型的殷墟風格器物,也有富含本地特色和北方風格的器物﹔而冀中北地區的張家窪遺址在西周早期為張家園上層文化所取代,西周初年四套車馬器隨葬的大墓出現,表明西周把勢力擴展至燕南地區,將商王朝形成的北部疆域極大地向北擴展,形成新的版圖,進一步深化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空間格局。

此外,趙窯遺址中發現的房址最為引人注目,9座房址排列規律,多為雙室,多帶台階式門道,遺址中發現的類似火炕的熱力循環系統,將我國居室內人工採暖歷史從西漢提前到商代。西木佛發現的水井J2,口部呈圓角方形,水井下部有方形井框,井框為木質,以榫卯結構拼合而成,以應對滹沱河邊流沙堆積的地質條件,這些發現生動地展示了商周時期河北地區人們的生活場景,對活化商代歷史場景,復原商周社會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河北是商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商代文化遺存在河北中南部分布廣泛,在商代文化研究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張文瑞表示,接下來,河北文物考古工作者將深入實施“考古中國”等重大課題項目,持續推進夏商文明研究,推動多學科合作,不斷深化人們對商文明的認識,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進一步結合考古工作實際,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記者史曉多)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