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滄州·非遺丨飛叉舞動浩然氣
2023年06月05日15:49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石家庄6月5日電 (方童)雜技飛叉起源於宋遼,興盛於明清兩代,是中國民間傳統節目。飛叉一般長五尺,叉頭分三股,呈“山”字形,叉頭下裝有活絡的環形鐵片,叉體為圓柱體硬質木棍。
飛叉節目表演技巧性較高,表演時不能用手握叉,任憑它在臂、腿、背上轉圈翻滾,需要運用肌肉的緊張或鬆弛和用力的大小,來調整飛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飛叉的起、落、轉、合。為增加摩擦力,一般藝人在木棍上纏布或打上鬆香粉,表演開始時,先用手搓叉,借慣性再用胳膊肘逐步加速,使飛叉垂直懸空,叉頭鐵片發出嘩啦啦的悅耳響聲。隨著飛叉高速旋轉,表演者臂上、腿上、肩上、腰部和胯下翻轉滾動飛叉,做出許多精彩的花樣動作。
“傳統的技藝不能丟,我們要更好地去保護它、傳承它。”滄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飛叉項目第四代傳承人彭立新說,記憶吳橋百變江湖,帶大家一起了解雜技,愛上非遺,展示雜技的魅力,讓吳橋的傳統飛叉“飛出圈”。
(視頻來源:滄州廣播電視台)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