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廠首席焊工技師郭彥剛——
精研技藝 因材施焊(工匠絕活)

![]() |
郭彥剛在檢查管道焊縫。 本報記者 邵玉姿攝 |
【絕活看點】
作為煉鐵廠的首席焊工技師,郭彥剛能熟練使用手工鎢極氬弧焊、氣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對焊等多種焊接方法。截至目前,郭彥剛帶領工作室團隊獲評國家專利27項,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改造1048項。2022年底,他被人社部評為第十六屆全國技術能手。
頭戴焊帽、手握焊槍,郭彥剛屏氣凝神,將12毫米粗細的焊槍頭深入乒乓球直徑大小的絲頭內部。隨著絲頭內部焊光閃爍,從設備上脫落的不鏽鋼管與絲頭嚴密地連接在一起。透過孔洞檢查,焊縫平滑均勻,幾乎沒有高度差。
焊接口完全不可見,可焊接過程一氣呵成。短短2分鐘,一根直徑僅有10毫米的煙氣導流管便焊接完成。不到半小時,煙氣導流管焊接成功,讓安裝在煙囪頂部的環保監測設備順利恢復使用。
今年44歲的郭彥剛是邢台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廠的首席焊工技師。不管是高達50多米的煙囪、高爐,還是架在半空、埋在地下的管道,隻要出現故障,他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制定方案、精准維修。從事焊接維修工作多年,郭彥剛已熟練使用手工鎢極氬弧焊、氣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對焊等多種焊接方法,“修補”過超兩米長的高難度裂縫,也焊過特別小巧的精密儀器電子元件。
高中畢業后,郭彥剛開始跟著師傅學習焊接技術。“焊接聽起來簡單,裡面有很多門道。就拿鋼鐵企業來說,故障問題不同、部位不同、環境不同、材質不同,焊接維修的方法都各不相同。”郭彥剛愛鑽研,不管什麼難題,他總能找到辦法一一破解。
有一次,廠區煉鐵高爐大修,一批大厚度銅冷卻板與鋼管急需焊接在一起。“銅冷卻板對爐殼具有冷卻作用。焊接工作必須趕在大修結束前完畢。”郭彥剛說,當時大厚度純銅件與鋼件焊接技術在整個公司各分廠甚至在整個邢台地區都是技術空白。
郭彥剛主動攬下這項任務,通過查閱理論資料、分析現實條件,他決定嘗試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氬氦混合氣體保護焊。可銅板厚度太大,焊接時還得使用加熱設備將銅板先預熱至650攝氏度到700攝氏度。公司沒有大功率氬弧焊機,郭彥剛就想辦法,將一台630安直流焊機改造成氬弧焊機使用,並自制了一套加熱設備。因為焊把沒有開關控制,隻能完全靠焊接速度及焊接操作手法來控制焊接熔池溫度。郭彥剛連夜進行各種條件下的焊接試驗,最終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操作工藝。
雖然是一名職業焊工,但郭彥剛鑽研的腳步並不止於焊接。為了更高效地保障生產,郭彥剛時常跳出“焊接”尋求化解焊接難題的辦法。
2020年,廠區內一座容量達1080立方米的煉鐵高爐出現故障:高爐冷卻壁水管護罩與冷卻水管之間的焊縫出現裂紋。“裂紋容易導致煤氣泄漏,影響生產。但在正常生產情況下,爐內氣壓過高,無法進行在線焊接。”郭彥剛說。
如何在保証生產的情況下堵住裂縫?郭彥剛絞盡腦汁。經過現場仔細勘查,郭彥剛根據現場護罩的形狀、焊縫的位置自主設計了一款防泄漏在線封堵裝置。裝置安裝上高爐后,成功堵住裂縫,使用效果顯著。2021年9月,郭彥剛首創設計的高爐冷卻壁水管與煤氣護帽焊縫防泄漏在線封堵裝置獲評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郭彥剛創新工作室的操作台上,有一個由多塊材料焊接成一體、重達幾十斤的碳鋼組合件特別顯眼。這是郭彥剛從一次國家級比賽上扛回來的,是當時獲獎選手的作品。“別小瞧它,裡面學問大著呢。”這個看似簡單拼接起來的組合件,原來是由很多不同材質的金屬板和金屬管通過不同方法焊接而成的。“焊接手法非常嫻熟,而且各有特點。”郭彥剛一有空閑便會拿出來仔細研究。他還將這個獨特的組合件用作“教具”,帶著徒弟們一起鑽研學習。
工作室創立10余年,郭彥剛帶出了眾多徒弟,其中不少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他們傳承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潛心鑽研、勇於挑戰的精神。“遇到問題時,要勇於挑戰,永不退縮﹔解決問題時,要細致入微,考慮周全。”這是郭彥剛對徒弟們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始終堅持的信念。截至目前,郭彥剛帶領工作室團隊獲評國家專利27項,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改造1048項。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