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來順:建好主陣地 當好主力軍 展現新作為

馬來順

2021年05月11日13:55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集中體現了總書記關於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更好地履行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其中,有關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高瞻遠矚、務求實效,使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架梁立柱、筑基企穩,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重溫總書記關於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學思踐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一戰略舉措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2020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加快”和“深度”為重點,對融合發展提質增效作出安排和部署。當下,融合進入“深水區”,需要啃硬骨頭,新媒體人責無旁貸地要當好探路者、排頭兵,以推進深度融合的新成效,展現主力軍在主陣地上的新作為。

守正為魂,全力打造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庄村全體黨員回信。78年前,《團結就是力量》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從這個小山村唱響,成為家喻戶曉的革命歌曲。總書記在回信中說,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是一部團結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他鼓勵黨員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團結就是力量。作為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在今天唱響這一鏗鏘旋律的重要現實意義、時代意義,更加堅定不移地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的團結統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以鍛造政治向心力為重點。萬山磅礡看主峰。政治向心力是融合在中華民族每個成員信仰中的強大力量,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牢全體人民團結奮進的思想根基,凝聚起全黨、全社會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具體化和深化,符合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

以匯聚充沛正能量為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報道既要報道國內外新聞事件,更要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態度,引導人們分清對錯、好壞、善惡、美丑,激發人們向上向善的力量。

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發射器”,也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特別是網絡媒體處於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更要立場堅定、心明眼亮。當前,媒體融合中有一些模糊認識和操作誤區,有的把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片面理解為吸粉引流,有的認為新媒體的尺度可以放寬一些,有的對“標題黨”“擦邊球”不以為然,等等,如果不及時糾偏,會使媒體融合走向膚淺、迷失方向。融合發展豐富著傳播形態、重構著媒體生態,但無論是何種介質、什麼作品、哪個崗位,在導向上都必須堅持一個標准,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

以做好解疑釋惑工作為己任。在《堅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正確方向》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除了一因一果,更要注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為因果、因果轉換等復雜情況,避免主觀片面、以偏概全。這對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做好輿論引導、情緒疏導,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自媒體,主流媒體要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中敲響“定音鼓”,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搞清楚是個別真實還是總體真實,不僅要准確報道個別事實,而且要善於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同時,必須順應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心理需要,多做疏通疏導,做好答疑解惑工作,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內容為王,用心用情做好正面宣傳

在《堅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正面宣傳要用心用情做,讓群眾愛聽愛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傳,不能停留在不斷重復喊空洞政治口號的套話上,不能用一個模式服務不同類型的受眾,那樣的宣傳隻會適得其反。

優質的內容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是引導輿論、凝聚共識的“硬道理”。當前媒體深度融合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還不夠高、優質內容供給不足、新聞報道質量有待提升,一般化、表面化、平庸化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新媒體產品“乍一看光鮮亮眼,細一看空洞無物”。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沒下功夫從受眾的角度去考慮傳播效果、打造傳播精品,沒有把受眾需求與新聞生產結合起來,優質內容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而道遠。

追求宣傳規律與新聞傳播規律的統一。全媒體時代,受眾有更多自主獲取信息的方式,這就要求重大主題報道必須順應新聞傳播規律,把“重要的”做成“必要的”,把“有意義的”做成“有意思的”,把正能量變成“大流量”。要為大主題找到小切口,讓“小故事”講出“大道理”。“綜合宜少,典型宜多”“一具體就深入”,主流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必須善於化大為小、化整為零、化硬為軟,善於通過典型、故事、人物、現場等來表達重大主題,多管齊下、多元表達,春風化雨、滴灌滲透。

在脫貧攻堅的燕趙大決戰中,面對浩如煙海的報道素材,長城新媒體通過選擇獨特視角,制作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媒體產品。《手繪長卷丨河北脫貧攻堅圖景志》用年輕人喜歡的手繪動漫形式反映重大主題,一經推出即成網絡爆款,還入選了河北省脫貧攻堅成果展﹔H5作品《脫貧“冀”憶——河北脫貧攻堅民間實物雲展》,聚焦脫貧群眾、駐村干部、各界幫扶人士珍藏的實物,用承載著故事的物件來見証歷史、記錄小康,成為河北省檔案館第一個新媒體形式的館藏檔案﹔《我們的“全村福”》則聯合駐村干部、公益攝影師,為河北206個已脫貧的深度貧困村每村拍攝一張村民大合影和有代表性的脫貧戶“全家福”,加上現場報道,制作成大型網絡專題,總閱讀量超1000萬次、點贊量近40萬次。

以強策劃為抓手,提升主動設置議題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策劃是提升報道質量和水平的先導。新聞策劃不是策劃新聞,是基於對宣傳工作“時”與“勢”的准確把握,確定受眾關注的新聞選題,並且按照新聞傳播規律加以謀劃實施,主動有效引導輿論。在推進融合發展的最初階段,“中央廚房”成為媒體的標配,但其作為新聞策劃和指揮調度的功能在許多媒體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何讓“中央廚房”真正發揮“最強大腦”作用,是媒體深度融合應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長城新媒體集團以“中央廚房”指揮中心為龍頭,強化五級謀劃機制,即集團編委會帶領各部門謀劃重大主題報道、項目牽頭副總編輯帶領相關部門負責謀劃階段性重點報道、分管領導帶領分管部門謀劃本領域重要報道、各部門負責人帶領本部門採編人員謀劃日常重點報道、部門業務骨干帶領採編人員謀劃常規報道。在日常的採編策劃和報道中,努力突破傳統的報道形態,把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形態放在首位謀劃和執行。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通過視頻專題、短視頻、長圖、H5、海報等形式,進行分眾化、碎片化、可視化的“強傳播”,形成了“長城視頻”“冀雲海報”“長城全直播”“政策面對面”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新媒體品牌。

提升“四力”是出精品、出人才的必修內功。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創作提出要求——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隻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這些要求同樣適用於提升新聞報道質量和水平。以腳力開闊眼力、以眼力豐富腦力、以腦力增強筆力,是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新聞作品的生產閉環,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真本事、硬功夫。

長城新媒體集團通過科學設置採編考核指標、推進“四名(名記者、名編輯、名網端、名專欄)工程”,引導年輕採編人員下基層轉作風,採編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新媒體產品。“90后”記者高航是負責鐵路口線報道的記者,他堅持深入一線採訪,立志“讓腳下的泥土變成筆尖的芬芳”。帶著從京張高鐵全線通車的現場採訪到的獨家故事,他參加了2020年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被評為“最佳選手”。集團就此開設融媒專欄《一線記者講故事》,請從一線採訪歸來的記者講述採訪中的故事,讓“好記者講好故事”常態化,並由此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報道形式。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河北多地,《一線記者講故事》推出特別專題“2021戰‘疫’夜話”,每天晚上由值班副總編輯對話採訪歸來的記者,視角獨特、刷屏熱傳,“學習強國”全國平台在首頁首屏重要位置以專題形式連續推送。

創新為要,全力建設新型傳播平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當下,主流媒體在融合發展中時常被“有爆款無用戶”困擾,新聞產品的人氣、流量往往在第三方平台“變現”。優質內容需要通過優質平台聚合、傳播,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必須建設自主可控的新型傳播平台,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全面建立與社會的連接,構建起“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新型傳播生態,打造治國理政新平台。

從“媒體型平台”向“平台型媒體”轉變,以整合促融合。媒體要在融合發展中探索把各類社會資源視為自己的資源,通過算法、數據驅動來實現對各類社會資源的科學配置、有機整合、全面融合,讓資源的能量和效益在自己的平台上“變現”。長城新媒體集團通過建設運營“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台和冀雲·融媒體平台,加速“平台型媒體”建設步伐,不斷增強平台聚合能力,豐富政務、民生信息,探索建設新型網絡傳播平台、綜合服務平台和區域信息樞紐。“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台目前已建立供稿鏈路30多條,有來自省內各級各類媒體和各地各行各業通訊員400多人。冀雲·融媒體平台作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指揮調度中心和公共平台,具備支撐200家以上單位接入能力,目前已為168個市縣融媒體中心全部開通入駐賬號,實現了全省全覆蓋,為147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開發了本地客戶端。冀雲平台還與各市縣融媒體中心互聯互通、共融共享,實現了全省新聞宣傳重要工作統一部署、重要稿件一鍵推送,以內容豐富、渠道廣泛、傳播有效的融合創新模式,實現了全省宣傳工作“一網聯通”。

從“做新聞”向“做政務”“做服務”拓展,用服務凝聚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僅是新聞單位的事,要把我們掌握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社會治理大數據、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

主流媒體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除了做好宣傳工作外,要聚合起更多的政務、服務資源,積極拓展政務、服務功能,助力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長城新媒體集團“問政河北”平台就是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成功探索和實踐,已成為河北省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總平台,現已入駐各級理政單位3000多家,每月處理群眾訴求1000多條,答復率超過90%。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平台推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幫辦微心願”活動,甫一推出便征集到群眾微心願400多個,對接黨組織和黨員上百個(人)。

冀雲·融媒體平台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省級總平台,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技術平台,支撐起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和運營﹔另一方面,在融媒生產、客戶端建設、大數據分析、一體化宣傳指揮調度、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起“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完整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應用體系。冀雲客戶端目前已上線72類服務、超過200項便民服務功能,自主開發上線城市社區“紅色管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平台等,豐富了平台的政務服務功能,有效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從“技術驅動”向“技術引領”延伸,為融合創新賦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

媒體融合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變革,在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先進技術”是重要支撐。但是,現在有些主流媒體的新技術應用還停留在“炫技”階段,技術要真正成為內容生產的“引擎”,還面臨觀念、資金、體制等多重障礙。

長城新媒體集團把技術領先作為發展戰略之一,依托冀雲·融媒體平台對全省各級媒體單位新媒體端進行統一整合、賦能,支持實現新媒體與報業、IPTV、有線電視、無線廣播等傳統媒體業務端之間的聯合運營。平台於2020年底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專家評價稱,該項目具有技術和應用創新性,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該平台還獲評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在新媒體技術研發方面,通過自主研發的具有雲端採訪、直播導播等功能的“冀雲採”遠程視頻採訪系統,以及AI虛擬主播“冀小藍”,實現了直播新樣態,打出了一套雲端採編發創新組合拳。2020年,長城新媒體集團成為京津冀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依托單位。

改革為重,以深化改革推進深度融合

創新管理是全媒體傳播體系的保障。當前,媒體融合必須以改革的思維、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要精准把握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和規律,突出問題導向,發揚敢為人先、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強化理念觀念、內容技術、體制機制、管理方式創新,以深化改革推進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釋放新聞生產力,逐步建立起適應移動互聯網傳播和平台型媒體建設的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

應著力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不能為了一味迎合市場而放棄或弱化意識形態陣地,要強化陣地建設,把握好導向、提升公信力和影響力,為發展產業打下堅實的品牌和物質基礎。同時,要勇於參與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激發自身發展和服務社會的內生動力,通過壯大產業來鞏固和擴大陣地,增強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實力。二是體制與機制的關系。激活機制與改革體制同等重要,要在深化體制改革的同時,加快建立科學、健全、靈活、有效運行的融合發展機制,更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移動優先”,重構新聞生產關系。“移動優先”在有些傳統媒體中還只是體現在內容的發布程序上,並沒有把這一“催化劑”用到要害處,即一切以互聯網為先來配置資源、構建流程。長城新媒體集團在成立之初就按照“互聯網+”的思路,改革集團內部運行機制,對所屬河北經濟日報、長城網採編人員進行整合,組建出版部,負責河北經濟日報組版工作,一個編輯部負責集團各網端的編輯工作,兩個部門的編輯都不到20人,其他所有人都成為新媒體記者,採制的報道先在客戶端、網絡首發,出版部再對報道進行選擇和編輯后刊發在報紙上。

推動“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激發隊伍活力。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忠誠、干淨、干事、擔當為標准,不唯學歷、資歷,隻重工作業績。集團成立以來,通過公開競聘或民主推薦等方式,產生了77名中層干部。先后對3位履職不力的中層干部予以免職,對十多名考核排名靠后的干部予以調崗。同時適應新媒體集團發展要求,大力推動干部年輕化,經過公開競聘,集團現有中層干部中,35歲及以下的佔7.3%,平均年齡比集團成立之初降低了6歲﹔科(組)長中,35歲及以下的佔近60%,其中“90后”超過五分之一。

集團堅持五湖四海、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身份、地域、職級限制,先后三批次面向全國公開招選中層干部和科(組)長,為集團發展儲備人才。2020年7月,面向全國公開招聘56名中層干部,開放職位之多、輻射范圍之廣,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媒體行業中產生了較大影響,吸引了北京、天津、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各行各業近千人參與。2020年底,集團面向全國招聘100名科(組)長,吸引了1000多名省內外人才報名。

真正做到“薪酬能高能低”“千斤重擔眾人挑”,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圍繞集團發展戰略,結合崗位設置和工作職責,制定目標任務,從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到普通員工,人人有任務、有考核,做到“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實行“基礎工作量+亮點工作+單項獎”的績效考核模式,在基本績效的基礎上,根據原創融媒作品傳播效果、整合政務資源等重點、亮點工作評定部門獎勵績效等級。中層干部實行統一標准的崗位彈性年薪制,集團領導班子按要求進行雙效考核,根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完成情況,對年薪進行差異化發放,此舉在河北省國有文化企業中為首創。從2021年3月起,長城新媒體集團在河北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和新聞媒體中率先進行薪酬並軌改革,實現了集團內事業身份和企業員工同工同酬。106名事業編制人員全部打破現有工資結構,實行按崗定酬、按績取酬,其檔案工資按政策正常調整晉升,調出或退休后兌現。

在以“能者上、庸者下、優者獎、劣者汰”為鮮明導向的績效考核制度激勵下,集團干部職工激情干事、拼搏競進,誓爭一流、有為有位蔚成風氣。截至2020年底,集團資產總額、淨資產總額分別是成立之初的近5倍和9倍,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集團總收入連續3年增長30%以上,增幅在河北省直宣傳文化單位中保持領先,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實現了河北新媒體事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河北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稱贊,長城新媒體已經成為媒體融合的平台、創新的平台。

(責編:方童、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