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堅守的力量 身邊的感動(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2021年02月10日08: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編者的話

  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我們見証了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連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礡偉力,書寫了壯麗的史詩。

  為了讓大家過好健康平安的幸福年,今年春節,更多的人堅守在崗位上。此時此刻,醫護人員、疾控人員依舊晝夜不歇,救治病患﹔社區工作者、扶貧干部還在走街串戶,排憂解難﹔公安民警、志願者仍然東奔西忙,守護平安……有了他們,我們就多了一份舒心、暖心和放心。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春節來臨之際,本報記者分赴寧夏、四川、廣西、湖北、河北、黑龍江等地,走近那些不辭辛勞、服務大家的普通人,體味平凡中的不凡,感悟堅守的力量,收獲身邊的感動……

  

  寧夏西吉縣硝河鄉新庄村第一書記王元明——

  護村民健康 助村裡致富

  本報記者  禹麗敏

  立春過后,西北腹地,山風冷冽。正午過后,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新庄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結束了在固原市的會議,獨自駕車去涵江村,“去看看人家的集體經濟准備咋壯大,我也學習學習。”涵江村和新庄村都是西吉縣閩寧示范村,有很多相似之處。

  2017年,在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任第一書記的王元明,完成兩年駐村工作后,轉戰新庄村,不到3年時間,村裡有了農機化服務有限公司,建成服裝生產扶貧車間和水暖炕加工扶貧車間。“老鄉們富了,生活好了,那種獲得感是實打實的!”王元明說。“去年,我們村為縣裡的960戶困難家庭推廣改造水暖炕,今年,我們還要給村裡500戶實施水暖炕改造。”

  “去年初,受疫情影響,我們村幾個外出務工人員閑在家中,心裡著急,我們看著也急……”王元明說,西吉縣對穩定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每人一次性獎補2000元。針對農民工就業較多省份,政府安排包機將農民工送到當地工廠。“我和同事們提早統計好有外出務工需求的人數,確保他們能順利和其他村的農民工一起出發。”

  “快過年了,大家要注意勤洗手、多通風……”這兩天,去年就派上用場的大喇叭又響了。王元明和同事們又在村裡摸排了一遍,“我們要掌握哪些村民返鄉、什麼時候返鄉,叮囑他們注意防疫事項。”

  “爸爸!”日頭西落,王元明手機響了,視頻通話那邊,是自己兩歲兒子稚嫩的童音。王元明手頭還有工作,和家人沒說太多話就挂了電話。“等忙完了這一陣,一定和家人好好聊。”

  編輯點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硬骨頭啃下,離不開多年來數百萬名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的艱辛付出。他們不僅成為鄉親們的健康守門人,而且不論是產品推銷、項目復產,還是村民外出務工、能人返鄉創業,都在想辦法、出點子、帶著干。他們用腳下的泥、身上的汗,換來了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燦爛笑容。

  

  廣西南寧市公安局邕武派出所社區民警凌廷鋒——

  耐心多溝通 悉心解煩憂

  本報記者  李  縱

  “劉先生你好,我是南寧市公安局邕武派出所社區民警凌廷鋒,需要向你說明廣西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政策,請接電話。”編輯好短信,凌廷鋒點擊發送。“目前還有十幾個外地返鄉人員需要聯系。很多人不接陌生電話,我就先發短信說明情況。”凌廷鋒說。

  春節越來越近,派出所也越來越忙。“除了落實疫情防控政策,家長裡短的事情也很多。”正說著,凌廷鋒忽然接到一名社區工作者的電話——業主和租戶吵起來了,“租戶不小心弄花了業主房子陽台和廚房的牆壁,雙方就賠償問題不能達成一致。”

  凌廷鋒馬上趕到現場。“將心比心,如果是你自己的房子,租給別人被弄花了牆壁,你是什麼感受?”凌廷鋒把雙方拉開,分別勸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由租戶負責將房子恢復原貌,業主也不再索賠。“大家隻不過一時情緒激動,隻要公正處理,雙方冷靜下來就好了。”

  凌廷鋒負責的轄區有28個小區和28個企事業單位。“處理的糾紛矛盾,一時半會兒都數不清,手機一天到晚幾乎沒安靜過。”凌廷鋒說。

  今年1月,邕武派出所轄區出現一例確診病例。“當時大家連續十幾天不回家,我負責摸排重點人群,協助安排密接、次密接人員集中隔離、轉運。有時累得直接在車上睡著了。”凌廷鋒說。

  從警22年,凌廷鋒幾乎每年春節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平安喜樂的春節,也希望明年一切順利。”凌廷鋒說,這些年來家人給了他很大的支持,“今后隻要有時間,我要多陪陪家人。”

  編輯點評:街道巡邏、維護秩序、轉運病人……過去一年,公安民警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防汛抗洪的第一線、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以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鑄就金色盾牌,書寫責任擔當。“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網絡流行語,成為百姓對人民警察由衷的贊美。

  

  湖北襄陽市樊城區志願者楊傲——

  哪裡缺幫手 就往哪裡走

  本報記者  吳  君

  下午兩點半,湖北襄陽市樊城區中原街道洪家溝社區的紅色驛站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聽說有志願者來做科普,家長們帶著孩子紛紛趕來。隻見志願者楊傲身披一件紅色小馬甲,面前放著一張桌子和一些防護用品。“戴口罩前要從正面到背面先折一個角”“手上噴洒消毒液后要前后搓三到五遍”……楊傲一邊講解,一邊示范。

  楊傲今年21歲,是武漢民政職業學院康復醫療學院護理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去年2月初,他主動報名去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隔離病房當志願者。“我想發揮專業所長,到疫情防控一線出份力。”楊傲說。他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了43天,每天背著重重的裝備,對6層樓、60個房間進行消毒,每天要用掉30桶每桶16升的消毒液,一天下來,雙肩就出現了深深的勒痕。

  “防護服中間是通過雙面膠粘貼密封的,可能一個深蹲就把防護服崩開了。”楊傲說,即使悶熱酸痛,他也不敢坐。“既然選擇了奉獻,就要吃得了苦。”

  現在,他仍會抽空參加志願服務。“現在志願服務活動火得很,都要靠‘搶單’。”楊傲說,今天這個志願活動就是昨晚他在志願者微信服務群裡搶到的。“哪裡缺幫手,我們就往哪裡走。”楊傲說,他還去過高鐵站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去社區慰問老人和兒童,在農產品展覽會做體溫檢測。

  “我爸說,‘年輕人有精力、有能力,社會有需要的時候,你不去,誰去?’”楊傲說,“作為醫學院的學生,我深知生命的長度有限,做志願者讓我感覺生命的寬度在拓寬。”

  編輯點評:助力疫情防控,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志願者行列。大家不計回報、各盡所能,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志願服務已成為不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全國參與疫情防控的注冊志願者超880萬人﹔全國實名注冊志願者超過1.6億人﹔他們活躍在扶弱助貧、文藝下鄉等各個領域,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新興力量。

  

  四川成都市寬巷子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建勇——

  走街且入戶 隱患全清除

  本報記者  王明峰

  一大早,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少城街道寬巷子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建勇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著手當天工作:檢點院落疫情防控,查看商家消防安全,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寬巷子社區裡有居民1.3萬多戶、3.3萬多人,還有寬窄巷子、奎星樓等景點。

  9點剛過,張建勇帶著網格員李雨薇匆匆趕往長順上街251號院。這是個老舊院落,去年改造一新。張建勇在小區裡轉了一圈,仔細翻看疫情排查登記表,臨走還不忘和保安交待一句,“不能查生不查熟,以免出現漏查。”

  接著,張建勇去寬窄巷子西頭一家酒店進行抽查。張建勇跟著酒店副總廚李孔俊來到進口冷鏈食品儲藏室。儲藏溫度達標,有專人管理,有進出貨台賬,“符合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求”,張建勇給李孔俊點了個贊。

  路過廚房,廚師們在准備午餐,張建勇進去問:“曉不曉得消防毯咋個使用?”身旁的胖廚師隨手演示:“煉油時失火,直接扣到鍋上”。然后,他查看了門口放置的干粉滅火器,了解了酒店消防預案,還抽查了客房消防設施。張建勇用手機燈光照亮,仔細查看消防栓是否完好、接頭和水帶是否完好、有沒有巡查記錄。

  一路上,張建勇電話不斷……“去年,我們做了多輪防疫大排查,還發放消費券,商戶和居民雙雙受益。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更要注意。”正說著,手機鈴聲又響了,張建勇匆匆往回趕,去完成下一項工作……

  編輯點評:從落實社區網格化管理到加強居民生活保障服務,再到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中,不怕繁難、負重擔當。社區是基層基礎。隻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社區工作者服務千家萬戶,處理著千頭萬緒﹔他們用辛勞堅守、執著付出,牢牢構筑居民幸福生活的堅實堤壩。

  

  河北石家庄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楊英偉——

  妙手救患兒 仁心佑成長

  本報記者  邵玉姿

  上午10點,剛結束專家會診,楊英偉便趕忙換上防護服,前往病區查房,直到下午兩點才出來。然后簡單吃幾口中飯,又一頭扎進辦公室查看報告、分析病例,直到天黑才離開……今年49歲的她是河北石家庄市人民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她所在的建華院區是當地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檢查身體狀況、詢問家庭情況、觀察心理狀態……新冠患兒送達病區后,凡是和患兒有關的細節,楊英偉一個都不錯過。“這些孩子大多與父母分離,我們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不僅是與病毒抗爭的白衣戰士,更要努力成為悉心陪伴孩子們的好‘媽媽’。”楊英偉說,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段快樂的時光,她想了很多活動,比如“六步洗手法”比賽、唐詩誦讀會,等等。她還咨詢了專業的幼兒教師,托家人買了嶄新的畫筆和本子,並發動身邊的朋友捐贈了一批兒童讀物。如今,走進病區,孩子們總愛圍著她,說說自己學會的新知識……

  “大白媽媽,我長大了也要當醫生!”一次查房,4歲的萱萱正坐在病床前畫畫。畫紙上,是一名身穿防護服、正在和病毒“戰斗”的醫生。“聽到萱萱的話,那一刻,心裡特別暖。”楊英偉說,孩子們的歡笑和童真,也為自己注入了更多力量和信心。

  這幾天,楊英偉買了一批春聯和賀卡,計劃除夕當天帶著孩子們一起貼春聯、寫賀卡、吃餃子、表演節目。

  “希望孩子們以后回想起這段時光時,快樂多多。”楊英偉說。

  編輯點評:從年逾古稀的老專家,到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數百萬名醫護人員戰斗在全國抗疫一線。他們是逆行出征的勇者,是白衣執甲的戰士。截至2019年底,我國醫師隊伍總數達到386.7萬人,兒科等緊缺專業的醫師數量近年來也增長迅速,醫師隊伍的能力水平、整體構架和布局得到穩步提高和改善。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了無畏。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黑龍江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李世娥——

  午夜流調忙 分秒緊排查

  本報記者  方  圓

  “去過哪兒?見過誰?您再仔細想想……”午夜時分,李世娥仍在工作中。隔離病房內,她身穿厚重的防護服,與確診患者輕聲交談。

  李世娥是黑龍江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副主任醫師,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流調專家。“某天某時,該確診病例在某地進行某項活動。”疫情信息通報中的一句話,往往是流調員們日夜奮戰才獲得的。

  深夜,常常是李世娥最忙碌的時候。“白天做核酸檢測、化驗,得出結果一般是在傍晚,確認為陽性后,要立即開展流調工作,確定患者行動軌跡,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我們24小時待命,熬夜是常態,昨晚工作到深夜一點多,算比較早了。”李世娥說。

  “剛剛得知自己確診時,患者情緒可能會很激動。”李世娥說,流調員首先要安撫患者的情緒,“為此,我們對待患者要格外熱情、親切,一點點‘磨’,告訴他們不要害怕。”要倒追患者的行程軌跡並不容易。“有的人記不清了,有的人不太配合,需要我們注意溝通技巧和判別能力。碰到復雜的活動軌跡,有時還要多次流調再加以縝密分析,有點像偵探破案。”李世娥笑著說。

  離開病房后,李世娥趕忙回到辦公室整理流調報告。“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早一分鐘排查出密接者,大家就多一分安全。”

  “疫情暴發時要趕緊分析源頭,疫情得以控制時要研究疫情規律、制定預案。”李世娥說,“連續兩年春節堅守崗位,雖然累,但值得!”

  編輯點評:疾控人員是守護健康中國的重要力量。除了採樣、檢測、消毒等工作,他們有的還從事現場調查、疫情研判以及心理援助。面對疫情,他們無所畏懼、爭分奪秒。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03個、疾控人員18.8萬人﹔未來,我們還要逐步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形成一支數量更充足、結構更完備的高素質、專業化的疾控隊伍。

      

  圖片說明:

  圖①:張建勇(左)在查看小區疫情排查登記表。

  本報記者  王明峰攝 

  圖②:王元明(左)在村民家中詢問生產情況。

  資料照片 

  圖③:凌廷鋒(左一)在社區開展安全教育。

  譚國敏攝 

  圖④:楊傲(左三)在進行科普宣傳。

  本報記者  吳  君攝 

  圖⑤:楊英偉在閱讀患兒的檢驗報告。

  李  雪攝 

  圖⑥:李世娥在做流調前的准備工作。

  本報記者  方  圓攝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0日 06 版)

 

(責編:李哲、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 石家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