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黨旗插在最前線 黨員沖到最前方

2020年09月18日08:39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黨旗插在最前線 黨員沖到最前方

一批火線入黨的醫療隊隊員在武漢進行入黨宣誓。(資料圖片) 省衛健委供圖

戰疫感言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一個個臨時黨組織挺立一線,一名名黨員沖鋒在前,讓黨旗在戰疫第一線高高飄揚。我們將化榮譽為責任,化激勵為動力,充分用好親歷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寶貴經驗,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在各自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范素文

上午接診,下午完成兩台手術……才下頒獎台,就上手術台。9月9日,從北京領獎回來的第二天,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就開始工作,“有很多患者都在等著,不能有一絲懈怠。”

“激動!感動!這是屬於集體的榮譽,也是對我們所有隊員的鞭策和鼓勵。”說起代表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接受表彰的經歷,王飛難掩激動之情。

9月8日上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兩項榮譽。

當天,和王飛同樣激動的還有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范素文。看著電腦上的直播畫面,他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奮斗在武漢的一幕幕場景。

疫情突襲武漢,燕趙勇士白衣為甲,千裡馳援。1月26日,我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150名隊員奔赴湖北。緊接著,第二批15人,第三批103人……一共9批,1100名醫護工作者挺身而出,逆行出征。

抗疫戰場,黨旗飄揚。報經上級黨組織批復,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第一時間在武漢成立,各批次醫療隊相繼成立了8個臨時黨支部(黨總支),指導管理醫療隊364名黨員開展各項工作。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醫療隊在臨時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成立了綜合協調、醫療救治等6個工作組,先后召開了21次工作會議,下發了10份工作通知,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保障有力的組織管理機制。

力量,在黨旗下凝聚。在臨時黨委的領導下,醫療隊各黨支部(黨總支)結合工作實際,先后設立了4個“重症病區黨員責任區”,組建了2支“重症救治黨員突擊隊”,設立了47個“方艙醫院黨員先鋒崗”,要求所有黨員在防護服上粘貼“共產黨員”標識,主動亮明身份。

在武漢抗疫斗爭第一線,醫療隊臨時黨委和各黨支部(黨總支)先后組織開展了“我是黨員我帶頭、防控疫情當先鋒”“戴黨徽、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等22場次黨建活動,開展了“醫護人員+患者”結對幫扶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在醫療救治任務中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

有著20多年黨齡,55歲的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委副書記徐衛華忍著骶骨骨折尚未痊愈的苦楚,主動向黨組織申請奔赴湖北前線。

組織隊員狠抓技術培訓、實施隊員體溫檢測制度、隊員宿舍每天進行消殺……在武漢,徐衛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廣大共產黨員用生命守護生命,以責任詮釋擔當。

衡水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童莉擔任河北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部主任,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42天,先后支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防疫抗疫工作。

不僅治病,更要療心。在高強度的護理工作外,童莉十分重視對患者進行心理及情緒的疏導,“微笑和人性化關懷能讓病人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暖心的舉措,讓醫療隊的護理人員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贊譽。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童莉和隊員們收到了幾十封患者的感謝信。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裡任務重、風險大,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當先鋒、作表率。

身材不高,生就一副瘦弱身軀,卻有著硬核擔當。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河北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於紅蓮每天都要在隔離病房工作12個小時,“戴著護目鏡和口罩,耳朵被勒得特別疼,但往往忙起來就忘了疼,摘下這些東西時才覺得疼得鑽心。”

病房中有一位80多歲的重症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體沉重,護理難度非常大。翻不了身,於紅蓮就和同伴一起動手,每次忙完都是一身汗﹔為讓老人更舒服,她堅持每3個小時就給老人換一次尿不濕﹔老人意識不清楚,但她始終如一,直到照顧老人康復出院。

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黨員們的精神力量也感染著身邊的抗疫戰友,更多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匯聚起更強大的戰疫力量。

省中醫院護士肖思孟在火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滄州市中心醫院護士賈麗娜在雷神山醫院加入中國共產黨,點亮人生最光榮的時刻……在武漢疫情一線,醫療隊先后有540余名隊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219名符合入黨條件的年輕隊員火線入黨,各醫療隊前線駐地舉行了17場入黨宣誓儀式。

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們一路前行,一路奮戰,累計護理患者6476人,管理救治患者1540名,患者救治成功率達到97%以上。

全新的征程,不變的使命。醫療隊隊員們將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盡責、乘風破浪。(記者劉冰洋)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