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英雄之城向海而興

2020年09月03日09:5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黃驊:英雄之城向海而興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黃驊分公司總裝車間內,工人正在做檢測工作。黃驊市委宣傳部供圖

浩瀚渤海,潮流激蕩。海豐古鎮見証著海上絲綢之路北方起點的輝煌﹔紅色熱土銘記著抗日烽火不曾遠去的硝煙。

黃驊,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還有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等一系列亮麗的名片。

近年來,黃驊市堅持民生優先,下大力提升城市品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城鄉環境生態宜居,產業發展后勁十足……告別昔日的苦海沿邊、鹽鹼荒灘,這座宜居宜業的品質小城正在渤海之濱崛起。

港城融合,建設沿海強市

燈光掩映,門機高聳,車輛穿梭,夜幕下的黃驊港綜合港區和散貨港區依然一派繁忙。

8月26日晚,來自澳大利亞埃斯佩蘭斯港的20萬噸級船舶“挪威”輪,滿載鐵礦石,靠泊在礦石碼頭泊位。通過大型卸船機,將鐵礦石通過傳送帶緩緩運出。

黃驊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這裡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北方起點。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一座擁有煤炭港區、散貨港區、綜合港區、河口港區四大港區,年吞吐量近3億噸的現代化綜合大港,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今年1-7月份,累計完成吞吐量1.69億噸,同比增長1.14%,集裝箱完成40.38萬標箱,同比增長23.65%,連續兩年躋身全國沿海港口前十強。

近年來,黃驊市充分發揮沿海臨港和環京津優勢,聚焦產業培育,加快推動臨港產業聚集發展,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化工、模具等主導產業,加速打造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

在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黃驊分公司總裝車間,一輛輛嶄新的新能源轎車緩緩駛下生產線。“這是為北京出租車項目生產的EU300快換版新能源汽車,3分鐘即可完成換電池工作。”公司黨委副書記劉瑞華介紹說,預計這次為北京生產3000余台新能源汽車。

以北汽為龍頭,黃驊市大力整合傳統零散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做優硬件、延長鏈條、打造特色,不斷提高汽車產業承載力。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韓國世原、和信海納川、北汽大世等10余家大型外資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相繼落戶,同時還培育出宏泰、昌驊、光華榮昌等一批本地龍頭企業。

如今,黃驊市已形成整車生產、汽車改裝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汽車銷售及維修保養於一體的行業體系,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達到361家,實現就業14100人,營業收入54.3億元。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黃驊市打造了佔地1000畝、總投資35億元的京津裝備制造轉移園,圍繞高新產業,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促進本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經過不到兩年的建設,轉移園已初具規模,37個項目中已建設28個,其中7個已經竣工投產。

搭上轉型升級快車的還有當地模具產業。黃驊現擁有模具企業300余家,已形成集模具設計、研發、生產、檢測等配套功能相對完善的產業集群。

為引導企業技術升級,黃驊市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對模具產業予以扶持。此外,依托河北新林坡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模具制造公共服務平台項目,北京市科委也給予模具設備、研發等多項支持。

緊緊抓住臨港優勢,堅持新舊動能轉換,黃驊市推動河北鑫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支柱企業延伸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產品要效益﹔依托港口物流優勢,謀劃渤海裝備智能制造及再制造產業園建設,實現石化再制造產業聚集化、規模化發展﹔大力培育以博翔石墨為龍頭企業的新材料產業,建設“華北碳谷產業園”﹔全力推進北交大軌道交通綜合研發實驗基地建設,13個科研團隊確定入駐……

下“繡花功”,創建文明城市

蔥郁的樹木、繽紛的花朵、特色的涼亭……行走在黃驊市區的大街小巷,不經意就能遇上這麼一方天地:面積不大,卻景致怡人,一處處“小而美”的“口袋公園”點綴城市間,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體會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微幸福”。

7月30日,在黃驊市新海路的文翠園內,市民李大爺正和好友一起吹奏樂器。“家門口建成公園,實在是太幸福。這個園子處處充滿中國傳統園林特色,讓人來了就不想走。”李大爺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是一片廢棄的平房,環境臟亂差。自從建起這個游園,他們幾個老伙伴就每日定點“打卡”。

“公園是展現城市風採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公共配套設施中最受矚目的一部分。”黃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胡慶崗說,近年來,黃驊市在建設大型公園、游園的同時,因地制宜,採取拆牆獻綠、征換增綠等多種方式,規劃建設了面積達90余萬平方米的89個街角游園,讓市民可以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如果將公園比作城市的綠肺,那麼社區就像是城市的細胞,有著感知居民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敏感的觸角。

雅居社區是黃驊市第一批棚戶區改造項目,也是最大的回遷小區,常住居民2702戶、1萬余人。再加上緊鄰醫院、學校、農貿市場等場所,流動人口基數大,社區治理情況復雜。

2017年,雅居社區創新性提出“黨建引領、物居結合、聯動聯創、共筑和諧”的工作模式。每周一召開聯席會議,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和物業經理共同討論存在的問題﹔每月召開座談會,邀請居民代表商議熱點、難點問題﹔每半年對社區、物業進行打分,並提出改進意見、建議。

雅居社區將整個社區劃分為9個治理網格,建立由網格員、網格長、綜治中心主任組成的管理隊伍。同時,為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創建“樓道微治理”工作模式,選出黨員為樓道長,隨時隨地掌握社情民意。

“如果不是居委會和物業出面協調,我們倆鄰居可能就對簿公堂了。”雅居社區居民沈杰告訴記者,他是小區3期業主,2018年入住。樓上鄰居裝修時,水滲到了他們家。於是,雙方在賠償問題上較起真來。最后,在社區和物業的耐心協調下,問題得以解決。

一樁樁、一件件,社區、物業把實事辦到了居民的心坎上。2018年,雅居社區“物居結合”工作法入選了全國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

雅居社區是黃驊市大力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黃驊市投資1200余萬元對28個社區進行升級改造,並將社區劃分為201個網格,逐步構建“街道-社區-網格”的治理體系。堅持黨建引領,以網格服務為發力點,秉承群眾在哪裡,社區服務就延伸到哪裡的理念,全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努力讓市民從市內任何一個小區步行15分鐘,都能找到一家超市、一座公園、一家醫療服務機構、一處文化活動中心……

近年來,黃驊市委、市政府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在百姓身邊事上下足“繡花”功夫:新建、改造道路100公裡,打通多條城市斷頭路﹔實施了圖書館等“四館一中心”項目建設,建成了16處體育場﹔投資1.4億元進行了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城鄉一體,推動鄉村振興

古柳清泉、鄉愁記憶古屋、鄉情農家小院……走進黃驊市舊城鎮小堤柳庄村,獨特的田園風情和隨處可見的老物件,讓人流連忘返。“以前可不是這番景象,村內道路坑窪不平,柴草垃圾亂丟亂放,一下大雨,出不來進不去,雨水還往屋裡灌。”村民王連良說。

2014年,小堤柳庄村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切入口,在村內新修了4700米的柏油路,大街小巷全部實現了硬化,建起3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廣場。“不搞大拆大建,把美麗鄉村輕輕地放進大自然。”小堤柳庄村黨支部書記張偉新指著不遠處的一個柳園休閑廣場說,這個廣場就是依托原址上的大柳樹,圍圈設置座椅而來。

開展農村改廁、建立污水處理池、進行生活垃圾處理……2015年,小堤柳庄村被原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019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黃驊市重點實施了環境衛生、村容村貌等10個專項行動和總投資7.1億元的治理項目,推進農村路網、城鄉公交、水源置換等“七個城鄉一體化”,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走進舊城鎮池庄村精品庭院示范戶曹景華的家,隻見院落干淨整潔,院內擺滿鮮花,圍牆上爬滿綠意濃濃的藤絲,讓這個農家小院生機盎然。

“人居環境整治,我們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裝上了抽水馬桶,接通了天然氣,和城市生活沒兩樣。”曹景華自豪地說,“我們這條街已被打造成美麗庭院示范街,如今,院內院外一樣的干淨漂亮。”

2019年,黃驊市創建美麗庭院5.2萬戶,同時,完成改廁1.5萬座,實現了327個村環衛一體化全覆蓋。16個村被評為省級衛生村,172個村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標准。

如果說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改善是“面子”,那麼特色產業發展、精神面貌提升就是鄉村振興的“裡子”。

曾在上世紀70年代依靠生產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配件率先致富的李子札村,因為旱鹼麥的熱賣,最近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面對土地撂荒嚴重的情況,該村於2016年成立黃驊市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村委會領辦,公司化運營,村民可憑自持土地面積入股,獲得年終分紅。

“我們發揮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的優勢,對土地進行大面積深耕和土壤改良。同時,與滄州農科院合作,引進了捷麥19新品種,將旱鹼麥春季追施水溶肥等技術推廣開來,每畝小麥能增收100多公斤。”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合作社負責人張志清說,目前,2600畝的省級旱鹼麥種植農業標准化示范區已初步建成,旱鹼麥實行訂單化銷售,不僅不愁銷路,每公斤還高出市場價近兩成。秋葵、大根等經濟作物也成為合作社的特色產品,打入北京新發地等京津市場。

村庄美了,產業興了,村民笑了。一個個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黃驊大地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發展機遇千載難逢,我們將在城鄉建設、項目建設、營商環境等工作上持續發力,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持續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建設沿海強市、品質黃驊新局面。”黃驊市委書記朱春燕說。(記者王雅楠)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