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聚焦審議

《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進入二審 如何創新體制機制成焦點

2020年07月31日11:19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如何創新體制機制成焦點

  7月29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提交常委會會議二審。作為我省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首部“基本法”,條例草案自起草之日起就備受各方關注。

  分組審議中,如何強化創新、完善產業開放、加強人才保障成為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焦點一:如何強化創新?

  ——不光是制度創新,還要有發展路線創新、模式創新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有委員認為,要不斷推動制度創新,建立國際化的管理機制、完全市場化的法則、法治化的行政區域運作形式,推進生產、交易市場運作和產業發展的全面便利。

  “自貿試驗區應更多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走出河北的一條新路。”劉教民委員建議,比如,如何在稅務方案量身定制和工商財稅一條龍服務問題上創新出河北的特色模式,使自貿區競爭國際化、精簡高效化、權責明晰化、公開透明化。

  王海波委員認為,不光是制度創新,還要有發展路線創新、模式創新等,特別是產業要注重創新發展,突出用創新驅動發展、支撐發展、引領發展。

  “試驗本身就是開先河,是開創性的,改革的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核心問題就是給試驗區充分放權。”有委員建議,放權要放足,在條例上盡量不要出現“不允許”這樣的表述。

  如何在實踐中有所突破、有所作為,王昌委員認為,在自貿區初創階段要重點加大省領導小組的領導力度,像抓大氣污染防治一樣,大力推動和及時解決自貿區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焦點二:如何完善產業開放?

  ——在產業上不應太局限,要留足創新空間、未來發展空間

  “二次審議稿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體現在具體立法中,與我省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銜接比較充分。”毛宇山委員認為,條例草案重點對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方面作了比較深層的描述,但對數字貿易、大宗商品貿易、臨空產業、臨港經濟等表述不夠充分,比如臨空產業涉及低空領域開放、服務體系建設、航空器維修多方面內容,建議在這些方面都做一些前瞻性表述。

  “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要做創新試驗,還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產業上不應該太局限,要留足創新的空間、留足未來發展的空間。”有委員建議。

  劉書為委員認為,在發展規劃產業布局上,要為試驗區打造產業鏈,做好產業服務﹔在試驗區的溢出效應上,要在規劃布局上考慮片區對周邊的帶動作用。

  “條例草案提出,各片區根據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適時對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進行調整。這一規定應進一步具體,明確調整重點領域的條件和程序。”王振平委員表示。

  “自貿區應作為城市群都市圈發展的引領平台,加大推動臨空經濟發展力度。”劉艷紅委員說,如何利用自貿區平台做好內銷?建議參考海南自由貿易港做法,進一步通過自貿區平台激發消費。

  焦點三:怎樣加強人才保障?

  ——引進高端人才不應僅限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條例二次審議稿增設人才保障專章,委員們對此一致表示認同。

  “要在人才支撐上提供很好的政策環境和重點扶持,為自貿區提供專業化、國際化的律師、會計、評估、檢驗、鑒定、監理、公証等人才。”劉教民委員表示。

  石立新委員認為,“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評價機制”,這個“國際接軌”提法很好,但較為籠統。他建議,可參考外省相關條例中“用人主體認可、業內認同和業績薪酬為導向的綜合人才評價機制”的說法,更為明確和可操作。

  王亮委員則建議,引進高端人才不應僅限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應該把企業和各類機構都包括進來。此外,人才跨區域資歷互認不應隻限於京津冀人才資歷互認,而應全國人才資歷互認。(記者周潔)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