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探訪

2020年07月31日10:0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①

  ②

  7月30日,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項目建設正酣。 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①7月28日拍攝的國家游泳中心。

  ②7月29日拍攝的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喬木遷地保護基地。

  7月28日至30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有關媒體,對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進行了集體採訪。在對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部分場館建設的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綠色辦奧理念已貫穿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全過程,正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北京賽區

  “冰絲帶”先進的制冷制冰系統年可節電200多萬千瓦時,“水立方”可在20天內變身“冰立方”

  7月28日,北京,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內,工人們正蹲在地上,有條不紊地為冰池鋪設保溫層。

  “現在是在給冰面打底。”國家速滑館體育工藝制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說,“冰絲帶”的冰面共有7層,目前已經鋪設完成兩層——最底下的加熱層及其上面的保溫層。這些層面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冰絲帶”獨特的制冷制冰系統的需求。

  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制冷制冰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最高效、最先進的制冷制冰系統。“冰絲帶”將成為全球首個採用該系統制冷制冰的冬奧會場館。

  該系統不但能為冬奧會比賽提供溫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相比傳統技術能效提升20%以上。通過場館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還能把制冷產生的廢熱,用於場館的除濕、冰面維護、供應生活熱水等方面。

  馬進自豪地說,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冰絲帶”在全冰面模式下,每年僅制冷制冰方面,就能節電200多萬千瓦時,整個系統的碳排放更是趨近於零。

  “‘冰絲帶’裡用的保溫板跟普通的也不一樣。”馬進指著保溫層正在鋪設的厚度大約5厘米的二氧化碳發泡保溫板介紹說,這種保溫板採用新技術制造,比普通保溫板硬度要高,甚至可以承受吊車等重型裝備碾壓。之所以採用這種特別的材料,是因為“冰絲帶”將來不光要承辦冰上項目比賽,還可以轉化為夏季運動甚至社會活動場地。

  “冰絲帶”的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將成為亞洲面積最大的人工冰面。這樣的面積並不是為了刻意做大,而是出於冬奧會后可持續利用的需要。

  據介紹,“冰絲帶”的冰面可以劃分為若干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准制冰。冬奧會后,“冰絲帶”可同時接待超過2000人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冰上運動。

  7月28日,走進“冰立方”,隻見游泳池、跳水池仍在,碧波蕩漾,哪裡有冰的影子?

  “冰立方”由俗稱“水立方”的國家游泳中心改建。2008年北京奧運會,“水立方”曾承辦了游泳、跳水等比賽。作為“雙奧”場館,變身“冰立方”后,這裡將承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輪椅冰壺比賽。

  “別急,‘冰立方’和‘水立方’是可以隨意轉換的,需要它是啥樣就能變啥樣。”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笑著說,“隻要20天時間,我們就能把這裡變成冬奧標准的冰壺賽場。”

  原來,為實現自如的“水冰轉換”,國家游泳中心運營團隊進行了場地結構、溫度、濕度、照明、聲學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關,研究出了一套“水冰轉換”場館改造方案,通過在泳池內安裝可拆卸鋼結構,再在鋪設好的混凝土預制板上安裝可拆裝的制冰系統及配套管線,就能實現從泳池到冰壺賽道的轉換。

  2019年底,“冰立方”初次完成了冬奧標准冰面的制冰工作,並成功舉辦了首場高規格冰壺賽事。世界冰壺聯合會也肯定了“水冰轉換”結構地基的穩定性,意味著“水冰轉換”場館改造方案獲得成功。

  “冰立方”外,一個個集裝箱引人關注。楊奇勇介紹說,這是將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應用的集裝箱式運動員更衣室。

  北京冬奧會期間,“冰立方”將接待20支冰壺隊,需要提供20個更衣室。如果新建更衣室,賽后又毫無用處,將造成浪費。鑒於此,他們從天津港購置了退役的集裝箱,正將其改造成更衣室。北京冬奧會后,這些更衣室將變身場館服務設施,如咖啡廳、售貨亭等。

  延慶賽區

  小海坨山2萬多株樹木遷居“新家”,剝離的8萬多立方米表土全部回鋪至生態修復區域內

  核桃楸、脫皮榆、大白葉蠟、暴馬丁香、康椴……7月29日,北京市延慶區張山營鎮上板泉村北,微風吹過,一片佔地275畝的樹林中,各種樹木“跳起集體舞”,綠葉沙沙作響。

  “這裡是延慶賽區喬木遷地保護基地,是2萬多株從賽區移植過來的喬木的‘新家’。”延慶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龐月龍介紹說。

  距離基地8公裡遠的小海坨山,就是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所在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正在這裡加緊建設。北京冬奧會期間,這裡將舉辦高山滑雪、雪橇、雪車、鋼架雪車等項目比賽。

  延慶是北京的生態涵養區,延慶賽區所在的小海坨山上,以前全是樹,其中很多是列入保護目錄的珍稀樹種。早在規劃設計之初,延慶賽區就敲定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設計理念,提出場館要建、生態也不能破壞,盡量把每一棵保護樹木都安全移植出去。為此,2016年,賽區就組織專家團隊開展生態環境摸底調查,對賽區的喬灌草等植物資源,編制了專門的保護方案。

  然而,給移植出去的樹木找到合適的“新家”,卻是一大難題。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工作組主任梁德棟介紹說,因為需要移植的樹木數量龐大,而且移植工作要在施工前完成,山上連路都沒有,大型設備無法進場,隻能靠人工移植,由工人們一棵棵扛下山去。

  況且,很多樹木不能在最適宜的季節被移植,有的甚至要在非常不適宜的夏季進行移植,如何保証反季移植的成活率?

  “我們請來北京林業大學專家成立專門團隊,研究創新了大樹反季節移植技術。比如在夏季移植前,先將樹冠鋸掉,等樹木二次發芽時再進行移植,這就大大提高了移植成活率。”梁德棟介紹說。

  截至目前,延慶賽區已就地保留了100多棵大樹,並將30余種、2萬多株喬木和1萬多株保護灌木、草本植物成功遷至“新家”,移植成活率在90%以上。賽區將充分利用移植樹木打造郊野公園景觀,建設成為冬奧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工作人員在賽區盡量避讓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並為它們搭建了可以穿越道路的活動通道,盡可能降低對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的影響。

  表土剝離,是伴隨著植物移植的一項重要工作。

  表土內有機質含量高、適合植物生長,並且含有豐富的本地微生物群,富含種子資源。而優質表土層又是難以再生的資源,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需要100年至400年時間。

  “修建道路、雪道、附屬建筑等會造成表土層流失,因此,在建設前開展表土剝離工作,十分必要。”梁德棟透露,截至目前,延慶賽區共計剝離表土8萬多立方米,且已經全部回鋪至生態修復區域內。

  延慶賽區土石方工程中涉及大量岩石,這些岩石大部分硬度較高、吸水率低,可以作為建筑材料用石。截至目前,延慶賽區已累計就地利用石材31萬余方,既減少了土石方倒運量,又減少了石材外購量。

  “延慶賽區最顯著的地標就是這一方綠水青山。”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長洲表示,這裡將真正建成“山林掩映的場館群”,實現可持續發展。

  張家口賽區

  雲頂滑雪公園建設中35萬立方米土石方就地回填,古楊樹場館群工程區栽植各類苗木137.65萬株

  7月30日,張家口市崇禮區雲頂滑雪公園。朵朵白雲從頭頂飄過,U型場地技巧、坡面障礙技巧賽道旁綠草茵茵,賽道上長滿各色的花,讓人恍若置身美麗的草原。

  雲頂滑雪公園是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之一,建有U型場地技巧、坡面障礙技巧、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6條賽道。

  “我們每年夏天都會在賽道上種植花草,不僅為了美觀,更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密苑(張家口)旅游勝地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場館副主任束文說,這是雲頂滑雪公園在建設過程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措施之一。

  雲頂滑雪公園的6條賽道,已於去年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其中,U型槽、坡面障礙技巧、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4條賽道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研究原有山形地貌,依托密苑雲頂滑雪場既有雪道改建完成,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周邊生態,減少工程施工量。

  據介紹,雲頂滑雪公園建設施工時,賽道和場館區域共挖土石方約39萬立方米,其中35萬立方米實行了就地回填,多出的土石方用於臨建道路鋪設、造雪設備井等建設,實現了土石方挖填平衡,降低了碳排放。

  作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非競賽場館之一,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初步規劃佔地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新聞發布廳、記者工作間、通訊社用房、場館服務功能用房等。

  “為節約建設成本,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由雲頂大酒店的部分建筑改建。”束文說,中心在建筑構件的施工上大量使用預制構(配)件,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以減少材料浪費及粉塵、噪音、廢水、廢氣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室內裝修盡可能選用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力求做到零污染。冬奧會后,中心將變成豐富多樣的會議空間。

  在不遠處的古楊樹場館群工程區,被稱為“雪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等正在加緊建設。

  “這裡過去大多是荒坡,現在工程區周圍已完成了綠化。施工結束后,剩余的地塊也會進行綠化。”崇禮區林業草原局總工程師楊建忠說。

  據了解,崇禮區在該區域綠化設計時首次在山地造林中引入園林景觀設計。在工程區宜林荒山區域,全部採取新造林方式進行綠化,確保區域荒山荒地全覆蓋﹔對於疏林地和森林景觀較差的區域,則採取“見縫插綠、提檔升級”的方式提升森林景觀水平。

  “在尊重自然條件基礎上,我們按照適地適樹、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原則,選擇了雲杉、樟子鬆、落葉鬆等20余種節水耐寒的優良鄉土樹種,以營建種類多樣、結構合理、自然協調、穩定健康的森林植物群落,形成高質量的森林景觀。”楊建忠說,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各類苗木栽植137.65萬株,苗木規格最高達6米。

  “等綠化工程完工后,這一區域將呈現春花爛漫、夏日青蔥、秋色斑斕、冬浸水墨的四季景觀效果,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和景觀保障。”楊建忠表示。(記者王偉宏 照片均由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