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最后“一百米” 優化“中國之治”基本盤——鄉鎮和街道改革的河北樣本】系列報道之二

資源下沉 穩固中國之治“基本盤”

史建中 袁志廣 周立軍

2020年07月02日07:23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如同國家這個肌體的末梢神經,直接觸摸著社會冷暖和民生百態。

多年來,“有責無權”“看得見、管不著”的體制性障礙讓鄉鎮政府和街道辦在管理服務過程中每每扮演尷尬無奈的角色,成了國家治理體系中既擔負重要職責卻又薄弱無力的一環。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基層治理尤為關鍵。近日,人民網深入邯鄲、邢台、保定、定州、石家庄等地採訪鄉鎮和街道改革的河北樣本,為您帶來系列報道。

如今,河北的鄉鎮和街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干事創業(圖為石家庄市橋西區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窗口)。 周立軍攝

河北很多鄉鎮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干事創業,這是河北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帶來的又一個重要變化。

從不理解,到推著走,再到主動參與改革,河北這場被稱為“化學反應”的鄉鎮和街道改革讓基層干部們“沾了大光”。

他們就像國家治理體系這個大樹的根須,正暢快汲取著政策變革帶來的營養,從而不斷強壯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穩固“中國之治”基本盤中不可忽視的群體力量。

破解“甩鍋”難題 把優秀人才留在基層

“長期以來,鄉鎮事多人少,一人多崗、一人多職的現象十分普遍。條件簡陋、待遇低、進步空間小,鄉鎮政府職能權力有名無實,很多基層干部不願意留在基層發展……”

河北威縣梨園屯鎮黨委書記羅向政在鄉鎮干了20多年,他深有體會地說,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才是強化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關鍵。但是光靠簡單的機構改革而不觸及深層矛盾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盡管鄉鎮機構改革搞過幾輪,但基層干部隊伍偏軟偏弱的問題依然存在。

“此前,河北鄉鎮和街道歷經了三輪較大規模的改革,不過,目前的職能體系仍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河北省委編辦負責人表示,“比如,基層黨建工作機制體制不健全,黨組織統籌協調各類機構科學運轉的領導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基層機構設置、編制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權責不匹配﹔權力小、責任大,屬地管理概念濫用,基層‘背鍋’現象突出等。”

對於上述問題,威縣常庄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安青柱深有體會。他說,“改革前,鄉鎮和縣直部門的責任界定模糊,不管原本屬不屬於鄉鎮的工作,都以‘屬地管理’名義被轉嫁到鄉鎮,往往是‘一個人干活,九個人監督’‘數豆子的比種豆子的還多’。”

這種狀況也造成了很多干部不願到鄉鎮工作或不願長期留在基層的局面。河北省有關部門一項調查顯示,某縣2010年起接收常規選調生27人,目前在鄉鎮工作的隻有15人﹔2012年起招錄四級聯考公務員共57人,現在在鄉鎮崗位的隻有36人。有的縣近年來招錄的基層公務員,幾乎全部調離了鄉鎮。

面對新時代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大課題,通過深化改革把更多的資源和服務事項、管理權力下沉到基層,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全面穩固優化“中國之治”的基本盤已是勢在必行。

河北省委下定決心,通過解決好基層事業身份干部“天花板”問題,落實干部關愛、激勵等措施,吸引優秀人才留在基層,為基層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資源力量下沉 鄉鎮成了“香餑餑”

孟令超是邢台市威縣常庄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幾年前,他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選擇回到家鄉到基層發展。

談起這幾年的變化,他說,“現在的干部更願意到鄉鎮發展,現在鄉鎮上的年輕干部越來越多。”據介紹,現在鄉鎮干部“政治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干頭、生活上有甜頭”,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可以用“高漲”來形容。

河北省委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河北鄉鎮和街道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隨著權力的下放,資源力量也向基層下沉。“河北省委編辦統籌推動各類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下沉,確保每個鄉鎮和街道人員編制不少於50名,並加大自上而下跨層級調劑使用編制的力度,確保鄉鎮和街道人員隊伍能適應工作需要。”

據介紹,通過這一輪改革,河北省平均每個鄉鎮和街道增加人員編制10名,基層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

“改革后,古城營鎮增加39名編制。這下,鄉鎮的工作就更有人干了。”邱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古城營鎮黨委書記高峰頗有感觸,他說,“這次改革鄉鎮還增加了2個事業副科級崗位,我覺得這解決了大問題。”

據介紹,鄉鎮基層一線的工作主力和業務骨干,很多是事業編制人員,工作上他們是真正挑大梁的人,但由於政策體制原因,他們缺乏出路出口,幾乎沒有晉升空間,存在“天花板”問題。“增加事業副科位置,就能讓這些基層業務骨干流動起來,也讓他們更有晉升的盼頭兒,他們干事創業就更有熱情了。”高峰說。

不僅編制資源向基層下沉,鄉鎮干部的待遇也在提高。河北這次鄉鎮和街道改革要求,各地要確保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高於縣直同職級人員20%以上。在邯鄲邱縣,鄉鎮干部的補助標准由原來平均每人每月360元增加到了720元,直接“翻了一番”。

“規范化”建設加速 干部隊伍活力“迸發”

“現在,全省鄉鎮和街道新組建機構全部挂牌運轉、新印章全部啟用,鄉鎮和街道‘三定’規定全部印發,工作機構負責人任免和人員劃轉工作也已經完成。”河北省委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河北全省鄉鎮和街道“4辦1隊1站2中心”(“4辦”即黨政辦公室、黨建工作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1隊”即綜合行政執法隊,“1站”即退役軍人服務站,“2中心”即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基本框架已全部搭建完畢,“硬件”組裝全部到位並開始運轉。

據介紹,此次鄉鎮和街道改革不僅讓基層的力量得到了加強,各地還結合實際對鄉鎮和街道職責事項清單進一步細化分解,建立職責准入制度,厘清縣鄉責權關系,以往向基層“甩鍋”推責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切實減輕了基層負擔。

據了解,隨著鄉鎮和街道改革的推進,基層干部隊伍的活力也在“迸發”。“我們這兒有個很能干的干部,由於以前鄉鎮沒有事業副科級崗位,一直提拔不了,改革前,工作上有點打退堂鼓的意思。”鹿泉市銅冶鎮黨委書記趙振國說,“改革之后,他感覺事業前途有了希望,一下就沒了‘心病’,現在他撿著最難的工作去做,干得非常好。”

河北京車造車基地生產的軌道交通車輛。 朱鵬濤攝

事實上,基層干部隊伍活力“釋放”遠不止此。在邯鄲邱縣,綜合執法隊不光執法,還變身“駐廠特派員”,利用政策熟、人員力量強的優勢,幫助當地企業解決各種問題,主動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服務,推動營商環境改善,當地10家“僵尸企業”也因此全部盤活。在保定市滿城區,當地鄉鎮干部穿上整齊的“紅馬甲”為企業服務,推動了投資40多億元的京冀協作——河北京車造車基地項目的快速崛起……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