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雲服務”讓文化惠民不斷檔

2020年03月23日09:05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雲服務”讓文化惠民不斷檔

  京津冀三地交響樂團隔空合奏《我和我的祖國》。 視頻截圖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化藝術領域成為受疫情沖擊嚴重的行業之一。如何化“危”為“機”,河北省文藝單位積極創新路徑推出“空中劇場”、“隔空”演出、線上授課等“雲服務”形式,在培育觀眾群的同時,不斷開拓業態新領域。

  借助公眾號平台,燃爆“線上劇場”

  3月18日,石家庄市演藝有限公司推出的“宅”在家裡看大戲系列節目第14期。在“石家庄市演藝公司”微信公眾號上,每期都推出一到兩位戲曲表演藝術家的名家名段演唱視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兼上海戲曲學校副校長金喜全、著名京劇演員熊明霞的《望家鄉》《紅娘》選段,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院長劉露的京劇《梨花頌》《貴妃醉酒》選段。這些傳統京劇作品吸引了大批觀眾在線觀看。

  因為疫情,劇場無法開放,河北省多家文藝單位把“主戰場”搬到了線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微信公眾平台推出了“過足戲癮!優秀劇目線上免費看”欄目,河北省創作的優秀經典劇目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兒童劇《狐狸與槍》和話劇《詹天佑》等陸續上線。2月24日,石家庄市曲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速度 中國加油”——抗擊疫情網絡曲藝演唱會在協會工作平台推出。這場特殊時期、特殊主題的“雲曲藝”盛會,受到廣大網友稱贊。這些內容豐富的線上演出,不僅維系和觀眾的感情,還起到了培育觀眾的作用。

  “線上演出,在抗擊疫情的環境下,是老百姓“宅”在家裡保持心情愉悅的一種精神文化需要。”石家庄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調研員杜學瑜認為,優質線上演出對培育觀眾群體產生積極作用,自從推出線上演出后,“石家庄市演藝公司”微信公眾號粉絲量增加了兩成。“有些原來不太愛看戲曲的人,通過觀看線上演出發現戲曲表演之美,平時沒時間走進劇場看戲,未來可能成為走進劇場看戲的潛在觀眾。”

  疫情期間,借助互聯網,全省各地文藝單位為大眾提供了有聲有色的精神文化服務,不僅豐富了市民的居家文化生活,也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公共文化的力量。同時,還為一直專注於線下服務的文藝單位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

  依托線上授課、雲創作,拓展業態新領域

  如果說開通線上劇場嘗試的還是利用文藝單位之前的固有資源,那麼,雲創作、線上授課等形式,則是實打實地創新了和觀眾親密互動的模式,也是嘗試打破區域限制,進行跨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河北省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網絡文藝志願服務活動,邀請省內各門類文藝名家及文藝志願者在抖音、今日頭條平台,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各藝術門類文藝培訓,把公共文化資源共享與服務,提升到了一個新層次。

  2月29日,河北省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羅慧琴參與“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的網絡文藝志願者活動,在“方艙直播時間”裡,通過直播的方式跟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患連線互動,並給文藝愛好者送去“評劇公益課堂”。羅慧琴表示,這種直播授課的方式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上網課之前我准備了好幾天”。

  用線上授課的方式傳遞藝術理念,對藝術家和觀眾來說都是新鮮事。全媒體時代文藝工作者的線上服務,除了模式的轉變外,對於文藝工作者的“真功夫”也是一種考驗。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份功夫要適應網絡時代,不僅需要從業者錘煉“線上”表演基本功,更要研讀“新觀眾”,這樣才能打破傳統模式,用適合網絡直播的演出方式,激活百姓參與文化實踐的熱情。

  除了線上授課外,文藝工作者們還通過“雲創作”等方式實現跨區域合作的創作新模式。日前,京津冀三地交響樂團“隔空”合奏的《我和我的祖國》在網上播放,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這首樂曲由三地21位藝術家各自居家錄制、共同演奏,堪稱樂團合作演出的全新嘗試。

  “網絡的傳播便捷性、受眾廣泛性、參與便利性,都有利於藝術創作空間的擴展。在未來京津冀三地音樂人的交流合作中,我們也會增加網絡合作。”河北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商明凱說,隨著網絡渠道的不斷增加,樂團也會增加網絡平台的京津冀協同合作。此外,還通過更多“雲互動”“雲參與”,讓大眾群體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有更多機會了解觀眾的需求,提升交響樂創作與服務的精准導向。

  有業內人士表示,像這樣的“雲創作”,為文藝業態的擴容找到了一條新路子。“雲服務”則破解了區域資源不足、觀眾實地欣賞時空距離限制等問題,同時有效增強了觀眾與演出者的互動性和體驗感,對文藝工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推動。

  兼顧線上線下,讓文化服務適應未來發展需求

  如今,疫情防控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各種全新舞台形式的探索仍在繼續,藝術家們在“雲演出”“雲創作”的實踐中意識到,文化藝術行業要想化危為機,實現再出發、再騰飛,必須提高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

  “在舞台上演出,一場最多有一兩千名觀眾,但是在網絡平台,可以有十萬、百萬名觀眾和粉絲。”省文聯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賈吉慶認為,線上、線下並重,才能更好地延伸文藝服務觸角。未來,除了跟觀眾現場面對面的演出和交流之外,藝術工作者更要利用好網絡平台,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藝術。

  “過去我們靠語言、文字、照片、攝像等技術傳播文化,而今我們可以通過網絡、AR技術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加強傳承和傳播的力度,以交互式的網絡形態展現文化藝術的魅力。”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梁勇表示,文化藝術在傳承、傳播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地爭取現代科技的強有力支持。他認為,文化藝術要想進行更好的發展和傳播,必須適應當下人們的信息接收習慣,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優化渠道,並增加符合新時代的表達形式。

  此外,面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受眾,業界人士呼吁需要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精准把握受眾的需求特性,打造符合不同人群的優秀文化產品。(記者曹錚、劉萍)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